样板戏的概况

全能小吃货 2021-09-19 09:46 218 次浏览 赞 118

最新问答

  • 我可不是吃素的

    时期,有一些被树立为文艺榜样的,以戏剧作品为主,加上少量音乐作品的大中型舞台艺术作品,统称为“样板戏”或“样板作品”,俗称“样板戏”。
    当年,对于“样板戏”这个从不被解释的响亮称呼,人们往往似懂非懂,就连样板戏的编剧汪曾祺也不例外。他在得知“样板”是某地对某种板状模具的称呼后,认为“样板戏”的意思说不通。可见,样板一词,难以顾名思义,它的引申义更是牵强,无论是“榜样”,还是如今增添的“样品”“示范”“实验”等义。
    (一)作品的发展
    “样板”和“样板戏”之称,最初分别见于1965年3月16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署名“本报评论员”者赞扬《(京剧)红灯记》的文章,以及1966年10月24日,《日报》刊登的两位上海工人赞扬《(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文章。此后至1966年底,报刊上又出现了“样板戏”“艺术样板”“现代样板作品”等称呼。
    “样板戏”这个称呼被叫响,始于1967年5月至6月。当时,扶植的舞台艺术作品会集北京,在六大剧场反复上演。同时,《日报》等“两报一刊”多有报道和评论,称其为“样板戏”,或者临时称其为“八个样板戏”,并列出如下:“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子》《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1968年7月1日,《(钢琴伴唱)红灯记》上演,立即被大力宣传和高度赞誉。它被称为“同志亲自培育的”“文艺的新品种”,并与先前的“八个样板戏”相提并论。此后,《日报》在1968年9月26日和1970年2月10日的《工农兵英雄的壮丽颂歌——赞样板戏》《样板戏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等重要文章中,列出了含有《(钢琴伴唱)红灯记》的九个作品的名字。1969年,在北京参加国庆二十周年的样板戏方阵里,新华社报道所称的“九个样板戏的舞台彩车”中,有《(钢琴伴唱)红灯记》的舞台彩车。
    七十年代,从1970年到1973年,又逐年推出了扶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5月1日推出)》,《(京剧)龙江颂》《(京剧)红色子》,《(舞剧)沂蒙颂》《(上海交响乐团的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舞剧)草原儿女》《(京剧)平原作战》《(京剧)杜鹃山》等作品,使样板戏的数目增加到了十七个。这十七个样板戏,除了最后一个音乐作品外,都在这几年被拍成或投入拍摄。这些和《(京剧)磐石湾》的,先后参加了把持的文化部在1974年5月以及后两年5至6月举办的“样板戏汇映”,以及有的地方另外举办的汇映。
    1974年年中,一些报刊文章中公布了样板戏新的和数目。例如,5月23日,新华社在《日报》上报道了《在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指引下,我国样板戏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其中列出了上述十七个作品的名字。7月,直接控制的文艺评论写作班子“初澜”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京剧十年》一文,碍于《(钢琴协奏曲)黄河》实在不是“戏”,宣布“样板戏,现在已有十六七个了”。(另外,两文中分别提到的“第一批八个样板戏”以及后来的“一批样板作品”中的“批”,是“些”的意思。“一批样板作品”是指从钢琴伴唱《红灯记》开始,逐个推出的“一些”样板戏。后的样板戏研究中,把它们称为“第二批”样板戏,或者把它们再分批的作法,都是不对的。)
    末期,又有一些样板戏陆续。例如,1975年5月21日新华社在《样板戏剧组深入基层为工农兵演出》“样板戏全剧和折子戏”的报道中,所提到的1974年下半年推出的《磐石湾》《红云岗》《审椅子》《战海浪》,1975年上半年推出的《津江渡》等京剧剧目。从《在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指引下,我国样板戏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一文中的“还有一批剧目正在修改和创作”这句话来看,这些样板戏全是戏剧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有的已经在电台播出并拍成公映,但是不久就结束了,所以它们影响都不大。
    (二)“八个样板戏”之误
    难以置信的是,虽然样板戏红极一时,倍受推崇,人们却普遍不知道它实际上至少有二十多个。因为,“八个样板戏”和“八大样板戏”等词,甚至比“样板戏”一词更加流行。众口铄金,这两个当年的口头词语,终于演变为习焉不察,以假乱真的伪历史名词。
    换言之,从时期开始,很多人,包括一些高层人士,都“八个样板戏”或“八大样板戏”的说法,并且对其具体所指或不甚清楚,或认识不一。例如有的人,包括一些样板戏剧组成员,认为只有最早的八个样板戏才是样板戏。再如更多的人认为,只有包括《龙江颂》或者还包括《杜鹃山》在内的,影响最大的八个样板戏才是样板戏。
    “八个样板戏”之说容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从1967年5月到1970年上半年,样板戏中的戏剧作品只有五个京剧和两个芭蕾舞剧。这个阶段,京剧剧名的前缀有“现代京剧(1966年始)”“现代京剧样板戏”,芭蕾舞剧剧名的前缀有“芭蕾舞剧(1966年始)”“现代芭蕾舞剧”“现代舞剧(1969年始)”。此外,本是泛称的“样板戏”也常被当作剧名前缀,尤其是京剧剧名的前缀出现在报刊文章中。1970年下半年,样板戏真正得到普及,称呼自然变得规范。从此开始,作为剧名前缀,只称“现代京剧”“现代舞剧”,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现代舞剧)红色子》。(另外,“现代”也是时期非样板剧目的属性,所以有“现代越剧《半篮花生》”“现代京剧《铁流战士》”之类的称呼。)总之,当时并不强调各相关作品的“样板戏”名义,有的作品甚至从来没有冠称过“样板戏”。所以,实际上人们普遍不能清楚地知道样板戏都有哪些,更想不到《(交响音乐)沙家浜》等音乐作品也是样板“戏”。
    除了有心于文艺的人外,实际上人们并不熟悉所有的样板戏。例如,很多经历过的人,居然根本不知道唱了五年之久的《(京剧)红色子》的存在。人们普遍比较熟悉,并且容易回忆起来的样板戏,最多是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芭蕾舞剧《红色子》《白毛女》等八个左右的最优秀的作品。
    时期,样板戏大都被拍成,而非样板的京剧剧目却无一被拍摄。广播电台播出的戏剧节目主要是样板戏,到末期,才播出了一部分地方戏剧目和非样板的京剧剧目。失衡的宣传,使大多数人不知道,时期还存在非“样板团”创作演出的大量非样板的京剧剧目,如《铁流战士》《芦花淀》《瑶山春》。这样,即使是熟悉更多剧目的人,也容易把一部分样板戏剧目误以为是非样板戏剧目。

    浏览 446赞 122时间 2023-04-10

样板戏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