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水稻之父”的是?

mono默默 2021-09-18 16:44 430 次浏览 赞 124

最新问答

  • vivianygefes

    被称为“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袁隆平由于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被国际同行誉之为“杂交水稻之父”;因此获得了国内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特等发明奖,并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拯救饥饿奖”等八项顶尖级国际大奖。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扩展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1956年,袁隆平带着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国务院将“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五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袁隆平

    参考来源:中国新闻网-一颗稻谷的“中国贡献”——袁隆平的追梦路

    浏览 238赞 159时间 2022-10-23
  • xiaomao7taotao

    水稻之父一般指袁隆平,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

    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扩展: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的温饱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参考:百度百科--袁隆平

    浏览 189赞 130时间 2022-07-22
  • 笑之典典

    袁隆平 76岁 杂交水稻之父 1973年成功出世界上首例杂交水稻 至今累计增产4000亿公斤 2000年实现超级水稻一期700公斤目标 2004年实现超级水稻二期800公斤目标 2005年年末,袁隆平的超级水稻二期通过了验收,将于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也就是说水稻产量将达到大面积平均亩产800公斤。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袁隆平:我感到最愉快的是一个出新成果,能够在灵魂上得到安慰的。这样有所寄托的要出新成果,我不停留在原有的这个成绩基础上。 不能停滞不前,是袁隆平给自己的要求。这样的要求缘于他的一个梦想。虽然许多人总把梦想跟年轻人联系在一起,可是,对于76岁的袁隆平来说,他的梦想或许比许多年轻人还要大胆。 袁隆平:我就做了个梦。这个不是一个水稻,梦到一个树一样的,哎呀上面全部结着有花生米那么大的稻谷,那个树好大的,遮起来。我说好兴奋。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湖南偏远山区的一所农校教书,最初他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栽培。1960年中国发生了一场罕见的自然灾害,袁隆平看到有人饿在路边,他意识到只有水稻才是农民的救命粮。 袁隆平:看到这个农民这么苦,我们学农的应该有这个义务,有这个任务要帮助。这个就是说发展农业,要帮助农民这个如何提高产量,改善他们的生活啊。 从此,袁隆平把如何使水稻增产当作自己的梦想。经过4年的研究,袁隆平对水稻杂交发生了兴趣。可是,按照当时经典教科书的观点,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雄蕊、雌蕊都在一朵花里面,很难进行杂交,但是34岁的袁隆平却对这个权威观点产生了怀疑。 袁隆平:因为这个杂种优势是世界上面,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它不以受生殖方式来决定有没有优势。关于在于杂交两个亲本遗传有没有差异。你没有差异,跟自交一样就没有优势。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袁隆平就必须找到可以和实验田里的水稻进行杂交的品种。可是,从1964年到1970年的6年时间里,袁隆平他们用国内外几百个品种做了几千个杂交组合,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袁隆平:他们讲是百里挑一,百里挑一。我们是千里挑一。懂了不?几千个材料里面能够出来那么一两个、两三个优良的,那就是很不错了,大部分都是淘汰了。 袁隆平没有放弃,他打算从野生水稻上寻找突破口。1970年,袁隆平在海南岛的一片沼泽里偶然发现了一种野生的水稻,人们把这种野生水稻叫做野败。 袁隆平:然后我就用人工做杂交。第二年证明就是有一些组合,我们叫杂交组合,杂交不是一个品种很多,也有很强的优势。于是就坚定了我的信心,就是水稻有杂种优势。 野生水稻的发现,终于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的关键环节。1973年,袁隆平他们进行的杂交水稻试验获得了成功,这种杂交方法被袁隆平称为“三系法”。而此前,国际水稻研究所也搞过同类的研究,但搞了两年就放弃了。 袁隆平:终于成功了,最高兴的。我们每年它不能百分之百地保持。明年呢,就有一部分是不育,有一部分又是可育,就把它搞成了九年。最后第九年的时候,全部是种了几万株啊,没有一株有花粉的。这个我是如释重负,这个事情搞得压力当时很大的,终于搞成了。 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从1976到1987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粮。 袁隆平:搞科学研究呢,我想首先一个就是不要怕失败;第二个,搞科研呢,你就不要怕辛苦,是吧?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这个东西我都是知道的。这个再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你这个前途有没有你这个研究的前途。有没有前途是不是个胡同,如果这个方向错了,没有前途,你再用力也是白搭的。 1981年,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小组获得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他又获得了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科学技术奖。在外人看来,袁隆平已经实现了他的梦想,可是,他却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1997年,袁隆平的目光从杂交稻转移到了超级稻的研究上。超级稻就是超高产优质水稻,他提出利用杂交优势和野生稻的增产基因,实现超级配套。经过3年的研究,2000年,超级水稻一期实现平均亩产700公斤目标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袁隆平:要技术上向前进。就是说,因为我从技术上讲,从业务上讲我认为这个水稻的这个产量的潜力还大得很,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是从技术上讲,这是动力之一。另外一个动力,我反正不断地追求,我总是不满足。 现在76岁的袁隆平每天下班后,都要去游泳、打气排球。球场上的他像个年轻人一样,每球必争。 袁隆平:我也不懂,为什么我现在还很好胜,还想争取新的东西,我也懂这个动力从哪里来。他们讲大道理是为服务,为祖国,当然这个也有,当然我不是。我觉得这个内在的动力在哪里,我一直在琢磨,还琢磨不出来。所以说,还有一个原因,我把这个名利看得很淡。失败了,反正科学实验我是不怕失败,失败有教训吗,给他们年轻人留下来了。 如今,超级水稻二期也将于今年在全国推广种植,而此时袁隆平又瞄上了农业科技前沿的分子生物学,他希望自己这种大胆的设想和创新能够实现超级水稻三期的梦想,就是让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900公斤,甚至1000公斤。 袁隆平:我这个人呢水平不高,但是我有一种认识,就是要不断地创新。这个科学的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质。

    浏览 372赞 56时间 2022-06-22
  • 999966开心

    山顶洞人时期都开始种植粟薯了,其上就不可考证了,所以没有水稻之父,人类开始种植水稻是很早很早的事情

    浏览 449赞 75时间 2022-03-04

相关问答

被称为“水稻之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