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成的主要科研成果

林子夕silva 2021-09-18 16:35 333 次浏览 赞 120

最新问答

  • angela颖宝贝

    (一)发表论文(与会议论文)
    [1]王荣成、李秀敏,“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外国问题研究》1995年第1期。
    [2]王荣成,“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世界地理研究》1995年第2期。
    [3]陈才、王荣成,“关于中国21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几点思考”,《经济地理》1996年第2期。
    [4]王荣成,“吉林省对外贸易西进战略与西部区域经济开发”,《东北亚论坛》1996年第4期
    [5]王荣成,“中外经济地域类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文地理》1997年第2期
    [6]王荣成,“关于区域经济地理学科教学的几点体会”,《教学研究》1997年第3期。
    [7]王荣成、魏民,“东北亚与东南亚地域经济格局之比较”,《世界地理研究》1997年第4期。
    [8]王荣成、孙丽华,“江省东部地区对外通道贸易通道研究”,《世界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
    [9]王荣成,“东部地区对外通道发展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世界地理研究》1999年第2期。
    [10]王荣成,“东北区地域类型与区域成长模式”,《经济地理》1999年第1期。
    [11]王荣成、陈才,“图们江地区物流长期预测的理论与实践”,《人文地理》1999年第3期。
    [12]王荣成、叶宝明,“Study on Cargo Flow Projection in Tumen Development Are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1999年第1期。
    [13]王荣成,A Transport Forecast Study of Tumen River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Area (TREDA),ERINA REPORT (Japan) Vol.32  (环海研究所,) 2000
    [14]王荣成,“东北经济区对外通道研究”,《人文地理》2000年第1期。
    [15]王荣成、张英,“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创新与地理教育改革”,《海峡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
    [16]王荣成、张英,“尊重的教育”理念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2001年第1期。
    [17]王荣成、陈才,“东北亚与东南亚地区次区域国际合作对比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1年第2期。
    [18]杨青山、徐效坡、王荣成,“生态学理论与城市园区设计研究”,《经济地理》2002年第6期。
    [19]赵伟、王荣成、丁四保,“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中跨境交通走廊的发展及其对环境退化的影响”,《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第1期。
    [20]王荣成、张英,“东北区交通通道发展及其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东北论坛”2001-跨世纪的中国东北经济》,东北师范出版社,2002年。
    [21]王荣成、张英,“东北经济区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2年第5期。
    [22]丁四保、王荣成,“图们江地区交通走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研究”,《东北师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
    [23]王荣成、张英,“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人文地理》2002⑵:94-96。
    [24]相伟、王荣成、丁四保,“国际物流格局中的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第2期。
    [25]王荣成、丁四保、崔、米德长,“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图们江地区国际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第4期。
    [26]赵玲、王荣成,“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发展与东北老基地改造”,“中国东北论坛”2003—东北老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东北师范出版社,2003年。
    [27]王荣成、任晶,“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城市系统研究——以图们江地区为例”,《人文地理》2004年第2期。
    [28]王荣成、车晓翠、修春亮,“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思路研究”,《经济地理》2004年第5期。
    [29]王荣成、赵玲、杨青山,“东北地区地域组织创新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第2期。
    [30]王荣成、赵玲,“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响应研究”,《地理科学》,2004年第5期。
    [31]王荣成、王昱,“东北区中部核心地带交通通道过程与景观结构演化研究”,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论文摘要集》(北京),2005年8月。
    [32]车晓翠、王荣成、张小燕,“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与城市化战略研究”,《“中国东北论坛”2004—东北老基地发展研究》,刘继生、宋玉祥主编,东北师范出版社,2005年10月。
    [33]张云逸、王荣成,“吉林省城市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初探”,《“中国东北论坛”2004—东北老基地发展研究》,刘继生、宋玉祥主编,东北师范出版社,2005年10月。
    [34]王荣成、丁四保,“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融合与发展”,朱传耿、沈正平、孟召宜主编,《科学发展观与人文地理学研究新进展》,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35]王荣成、侯玲、米德长、王玉祥,“‘东边道’建设与区域环境系统的响应研究”,《世界地理研究》(重点),2005⑵:57-63。
    [36]王荣成、丁四保,“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融合发展的思考”,《人文地理》(CSSCI),2005⑹:23-28。
    [37]欧向(外校)、沈正平(外校)、王荣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地理科学》,2006⑹:641-648。
    [38]王荣成、董,“东北地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城镇化演进机制研究”,《经济地理》2006(增刊):251-255。
    [39]王昱、丁四保、王荣成,“‘空间剥夺’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以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人文地理》(CSSCI),2007⑸:60-65。
    [40]王荣成,“100年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变”,2007年全球华人地学家大会论文集:246-256。
    [41]王荣成、张云逸,“吉林省中部核心地带产业整合研究”,《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⑴:96-103。
    [42]WANG RONGCHENG,The evolution of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n the western area of Northeast China,31st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ABSTRATCTS RESUMES(TUNIS2008):418-419。(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43]王昱、王荣成,“中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研究”,《东北师报》(CSSCI),2008⑷:17-21。
    [44]王昱、丁四保、王荣成,“中国典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环境保护》(CSSCI),2008(9B):28-30。
    [45]王昱、丁四保、王荣成,“主体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的地理学依据”,《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2009⑴:17-21。
    [46]董晓菲、韩增林(外校)、王荣成,“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经济地理》(CSSCI),2009⑴:31-35。
    [47]赵玲、王荣成,“抚远三角洲国际区域合作模式的构想”,《世界地理研究》(重点),2009⑶:26-35。
    [48]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地理成本与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国人口与环境》(CSSCI),2009⑸:82-87。
    [49]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中国贫困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经济问题探索》(CSSCI),2009⑺:132-139。
    [50]王荣成、卢艳丽,“100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变”,《人文地理》(CSSCI),2009⑸:81-86。
    [51]陈祥义、王荣成,“吉林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中国城市经济》,2009⑼:6-7。
    [52]董晓菲、王荣成,“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2010Vol(29)⑵:22-28
    (二)发表著作(著作、编著或参加;译著)
    [1]丁四保、王荣成、李秀敏、刘力、赵伟编著,《区域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2]郭传新、王荣成主编,《图们江地区环境发展战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3]参与编写,《吉林省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4]王荣成副主编,《吉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吉林出版社,2005年11月。
    [5]合编者之一,《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研究》,东北师范出版社,2008年。
    [6]编著者之一,《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浏览 247赞 104时间 2023-03-06

王荣成的主要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