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Itisgoodtoforget. 2021-09-19 09:35 307 次浏览 赞 99

最新问答

  • lisalisa喵喵

    我认为儒家思想在关于人的问题上表现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在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而精辟的论述,这些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的人生价值观包含着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观点,包含着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看法。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发生联系。怎样做人,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怎样对待与自己构成相互作用的其他三组基本关系。这三组关系是: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正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以及自然的关系而实现的。1、关于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一个人格塑造的问题,人格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人品。什么是具有崇高人格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和保持崇高的人格?这是古代思想家所热心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孔子说:“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人人应具有的意志,也就是肯定人人都具有人格。孟子说:“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所谓大丈夫的崇高人格,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动摇。庄子也提倡崇高人格,他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认为至人具有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精神和自主精神。庄子还提倡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主张从万物平等无差别,即没有价值区别的理念出发,超越自我,以与天地同在。儒家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孔子的“身成仁”和孟子的“舍生取义”,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典型表述,这些论述对后世深远影响。不难看出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人格,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侍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人格尊严超过了生命价值。2、关于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关于人伦与己的关系问题。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详细的论述。苟子论述人类合的必要性时提出“道”的概念,他认为,人所以能,在于有职分与道义;合是人类能够战胜万物的保证。苟子重视合之道,强调对待他人的方法要得当,这就为妥善对待自己与他人、个体与休的关系了社会学的依据。儒家思想的仁、礼、和、义、信,就是关于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与规范。“仁”,是孔子道德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爱人”“泛爱众”。孔子解释说:“夫仁者,已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人我具立,人我具达,也即是人人和谐。孔子提倡爱人,但又承认等级差别。墨子主张兼爱,谓“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认为应当不分远近亲疏地爱一切人。孔子的爱人和墨子的兼爱都表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礼”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重视礼,说:“不知礼,无以立。”认为必须知礼才能自立,自立然后才能立人。他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主张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以达到仁的境界。也即以礼待人,尊敬他人。应有的礼节、礼貌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则。儒家以“和”为价值的中心原则,“以他平他谓之和”,“和”是不同事物相互联系、会聚而得其平衡,也就是多样性的统一。此外“义”的基本意义是公正,公正是对待他人应有的规范。“信”则是诚实、信用、守信。认为朋友之间应当遵守信用。信用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任何时代最起的公共生活规则。3、关于个人与民族和的关系。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一定人们组成的共同体,民族是由多民族汇合而成的统一体。既指,也指该治理范围内的国土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以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和捍卫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爱国主义传统,以爱国主义为人生的崇高价值。中国古代还提倡“忠”,忠的原则是对别人尽心尽责。到了汉代以后转义为对国君尽忠,强调对君主的绝对服从,以维护君主。辛亥推翻了君主,废除了君主,尽管对儒家思想的“忠”我们曾一度存在偏见,但是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大力提倡的“忠”,是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的忠,是责任心、事业心的体现。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是每一个国民的崇高职责。4、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人应当怎样对待自然是入类社会必须首先和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历来中国哲学探讨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代所论“天人之际”的“天”含义多样,一般是指自然界,“人”指人类,“天人之际”主要就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孟子最早提出“知性则知天”的天人统一思想,认为人性是天赋的,天与性相通,知性也就能知天。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数”说,宣传人体结构与天体结构相副的“天人相类”的观点。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强调天道与人性的统一。至于“天人之分”说,主要有苟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说法,含有征服自然的思想。再就是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说,认为天与人各有特殊的功能,自然界的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是不同的。应当指出,“天人合一”说,是侧重于宣扬天人的统一,但并不排斥天人的区别,而承认区别正是强调统一的前提。此外,在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儒家思想还有“因任自然说”,即自然界是和谐美好的,应当排斥一切人为,以免破坏自然状态。“控制自然说”,即主张治理自然,利用万物以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相互协调说”,即要重视自然变化及其规律的客观性,掌握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调节自然的变化,协助万物获得完满的成就。这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为最高理想。综观上述四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观点,它构成了互相联系的统一的人生价值观。

    浏览 468赞 132时间 2023-07-21

儒家思想在当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