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谈古诗十九首中生命意识》 论文

求 《谈古诗十九首中生命意识》 论文或者类似的也行,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要那种烂大街的,网上随便一搜就是的论文。 一共就这么多分了。有的话发邮箱gaofanghao@126.com谢谢了。

yinyuyinyusuzezz 2021-09-18 16:45 367 次浏览 赞 80

最新问答

  • 曰月無塵

    “诗言志,歌咏言。”
      〔1〕
      任何时代的诗歌都是作者心声的艺术
      表达。《古诗十九首》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当然也不例
      外。下面我们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实质:
      1厌世思想浓厚
      十九首为东汉安、顺、桓、灵间的作品
      〔2〕
      ,将乱未乱,极沉闷
      不安的时代,贵权无忧国忧民之心,一味宴乐自娱。这意味着个
      人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难免失意彷徨。当时的思想界,则西汉
      之平实严正的经术,已逐渐不足维持社会,而佛教的人生观已乘
      虚而入。十九首正是孕育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故厌世色彩浓
      厚。“人生天地间,忽入远行客”(《青青陵上柏》),“万岁更相
      送,圣贤莫能度”(《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生年不满百》)。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即将过去,没
      有谁,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留住这曾经的一切。这是一种对社会极
      端的无奈之后的“旷达”。表面旷达不过是掩盖内心无法实现理
      想的痛苦的幕布而已,是一种暂时的麻痹剂。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直言咏叹生命短暂,人力不可抗
      拒。字里行间很是洒脱,仿佛们打预防针的体验,不过是一
      时的痛。“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样想来,人还不如草木。因为
      草木还可以“春风又生”。因此直言生命瞬间的背后,正是厌
      世所抵达的极点。
      此种思想,在汉人文学中,除贾谊的《服鸟赋》外,似未经人
      道。《服鸟赋》不过是个人特别境遇所产物,十九首则是全社会
      氛围所产物,故深浅不同。十九首非一人一时之作,故其中一面
      浸染厌世思想,一面仍保持儒家哲学平实态度。如“奄忽随物
      化,荣名以为实在”(《回车驾言迈》),“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
      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今日良宴会》)。
      十九首整体上的消极悲观色彩对后世文学影响不少。但就
      这种厌世的思想而言,它并不是开端。下面我们来看看《诗经》
      中愤懑的厌世思想: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桧风·隰
      有苌楚》)
      〔3〕
      虽然在作官,但是生活程度高起来了,自己的的薄俸不能够
      供家养口。所以他自己便绝端的厌世起来。自己这样有知识,倒
      不如无知无识的草木!自己这样有儿牵连,倒不如无家无室的
      草木。作人的羡慕起草木的自由来,这怀疑厌世的程度已经有点
      样子了。
      除此之外,《小雅·蓼莪》、《小雅·苕之华》都表现了极端了
      厌世,甚至说生还不如了好。可见,《古诗十九首》在继承这种
      文学思想的同时,又在发展诗歌表达的艺术。“至《古诗十九首》
      即诸诗杂诗……而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泣鬼神,动天地。”
      〔4〕用笔巧妙,翩如惊鸿,宛如游龙的表达出厌世思想,而不再是
      《诗经》的那种直接咏叹。
      2现世享乐主义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出诗歌里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厌世思想。
      按常理说,厌世往往会选择避世。下面我们来看看十九首里厌世
      后所表现出来的选择。由于当时社会的影响,他们的观点出发虽
      在老庄哲学,其归宿点与《列子·杨朱篇》同一论调。不独荣华
      富贵,功业名利亦无所留恋,乃至“谷神不”“长生久视”等观念
      亦破除无疑。
      “书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了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
      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生年不满
      百》),“服食求神仙,多为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驱车上东门》)。真算是把前面提到的颓废思想尽情揭穿。享
      乐今天才是实在的生命,所有寄托的美梦都经不起等待。到这
      里,已经把那种厌世的情绪跑到了九霄云外,已经从那种颓废的
      思绪里解脱出来,找到了一个可以活得很精彩的办法。这种想法
      与传统的观念大相径庭。名利,荣誉,在这里就是废物,是不应该
      再谈及的东西。今天就是这样美好,我们还需等待什么。对现实
      享乐主义的讴歌可谓到了极点。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青青陵上柏》)当时贵权无忧
      国之心,一味宴乐自娱,我独何所迫而戚戚?这也说明当时的社
      会已经陷入一种不能借助外力来改变的状态。个人的努力不过
      是让人陷入更加的痛苦中。屈原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志
      毕竟需要太多的勇气。
      现世的享乐这种思想同样可以在《诗经》里找到
      渊源:
      “子有酒食,何不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唐风·山有
      枢》)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老……既见君子,并坐
      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忘。”(《秦风·车辚》)
      “乐酒今夕,君子维宴。”(《小雅》)
      上帝否认了,怀疑的结果便不能不产生悲观自的念头。然
      而,自,说得容易,做起来难。那样消沉下去,终究不是事,心机
      一转,便必然流为恣情享乐的倾向了。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但是生命同样短暂,要在有限的生命
      里作出成就同样有很多约束。失望之余,难免“今朝有酒今朝
      醉”。这就是《古诗十九首》能够穿越时空,经得起风沙腐蚀而与
      我们今天见面的“魂”吧。这就好比,如果没有“还魂”一出戏,便
      不会有地位如此之高的《牡丹亭》。没有厌世思想背后对现实享
      乐主义的讴歌,《古诗十九首》也不会走这么远。黑暗之时,人们往往需要看到一丝光明。没有出路时,也要寻求可以寄托的精神
      安慰。

      参考文献:
      〔1〕陈梦家:《尚书·尧典》,书局2005年。
      〔2〕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
      〔3〕、〔5〕姚际恒,《诗经通论》,书局1958年。
      〔4〕胡应麟,《诗薮·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浏览 366赞 75时间 2023-11-30
  • 绿萝丝藤

    不懂

    浏览 391赞 118时间 2023-02-01

求 《谈古诗十九首中生命意识》 论文

求 《谈古诗十九首中生命意识》 论文或者类似的也行,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要那种烂大街的,网上随便一搜就是的论文。 一共就这么多分了。有的话发邮箱gaofanghao@126.com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