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的论文

我叫鑫小鑫 2021-09-18 16:45 407 次浏览 赞 111

最新问答

  • 白小白爱吐槽

    交通法规,生命之友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交通也在不断发展,出行早已经以车代步了。人们在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的同时也在追求更舒适、更便捷、更快…… 自行车、摩托车、轿车也已经进入了居民的生活。
    但在此同时,一个个忍不惨睹的又时时提醒着人们生命的可贵。那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不禁使人毛骨悚然,他无情的吞噬着人的生命,他不知使多少家庭面临离子散的惨剧,使他们从此失去笑容。
    记得去年的一天,在遥远的南路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事故——那是一个妇女在黄灯的时候,一下子骑得很快,眼睛只盯着对面的黄灯,就在黄灯转为红,灯的那一刻,她突然转弯,可是她万万想不到身后一辆大桥二线向她驶来,由于骑得太快,而且距离车太近,所以她根本无法停下来,就在女儿一声凄惨的叫声中,母女俩人倒在了车下,而且女儿的还被压在了车下,就这样两人躺在血泊之中……那时候就因为这位妇女的一句:"还要等,很烦。"就失去了自己和女儿宝贵的生命。就因为她没有遵守最最基本的交通法规才使这惨剧发生。同时验证了"交通法规生命之友"这句话。
    不仅如此,很多人应该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使多少人伤心?使多少人受伤?甚至使一些刚踏入人生的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不少同学经常以为这种事情论不到“我”,以为自己的骑车技术十分“棒”,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但当你骑着车在马路上追逐,当你与伙伴在马路上玩耍时,你是否想过危险就在身边;当你的亲朋好友不顾一切乱穿马路、闯红灯的时候,你可想到这时的神正在向他们招手……你知不知道这些会带来什么?是伤?是残?是?是痛苦?是悲剧?是一个破碎的家庭?还是……
    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一点一滴积累,遵守交通。
    在这生命与血换来的教训中,我们应“文明骑车、文明走路、文明乘车”让悲剧不在发生,让安全的警钟在我们耳畔长鸣。

    浏览 361赞 159时间 2023-06-09
  • janelin1002

    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初探
    卢 艳 宁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行政管理系,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面对课程整合、课时减少的新情况,只有在认清课程本质,了解课程各部分关系及重点的基础上才能讲授
    好,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课程的设置背景,熟悉课程结构及教育对象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务求取得实
    效,实现课程设置的初衷。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8-7540(2007)04-0178-02
    一、抓住法制教育的核心,培养的法律信仰,塑
    造法治精神
    有关高校法制教育的任务,很多教师认为是进行普法
    教育,通过法制教育向大进行法制宣传,因此,在
    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师通常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讲
    授应用性较强的法律基础知识,而诸如“社会主义法制观
    念”,“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等教材中的重点内
    容,却常常被忽略。以往课时相对充裕的情况下,把法
    律基础当作普法课来讲授还勉强可以,现在在课时减少很
    多的情况下再以普法为目标进行教学已经力不从心了,更
    何况把法律基础当作普法教育本身就不是很正确的,这点
    可从2006 年3 月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宣传部、
    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
    的文件中看出,该文件不仅将“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和法律素质”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而
    且要求组织开展“法律进学校”主题活动,推进青少年
    法律素质教育,并强调“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
    用,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将法制教育列入课
    程,落实法制教育教材、课时和师资,积极并辟第二课
    堂,推进学法用法实践活动。”从中我可以看出普及法律
    知识已经不是学校课堂法制教育的重心了。更何况如果从
    普及法律知识角度来说社会上很多形式都能起到这个作用,
    如报纸电台的法律咨询节目,居民法制宣传等,我们
    在有限的课时中所起到的普法作用未必比这些节目、宣传
    所起的作用更好。因此要建设法治最重要的是要构筑
    全民族法律信仰的精神家园。大法律信仰状况在一定
    意义上能够反映出未来法治的精神环境优良与否。所
    以,培养大的法律信仰、塑造大的法治精神具有
    极端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方案法制部分的教学目标设
    定中应该将培养的法律信仰、塑造法治精神作为主要
    点,在具体内容讲授中应该始终体现这个目标,围绕这个
    目标。最终让未来的建设者们都能够做到唯法是尊,
    推崇法律、信仰法律,依法行事。
    二、认识课程性质,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
    结合起来
    关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有种观念,就是把
    公共课“法律基础”当作纯法学课程来看待。在这种错误观
    念指导下教学上就以传授法律基础知识为主要职责,单纯的
    从法学角度来进行法律知识的讲授,过于强调法律的系统
    性、过于重视法律知识点的讲解说明,过于从法律角度讲解
    所举案例等等。其实教委对于这门课程性质早有明确规
    定:1987年,教委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
    的意见》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与
    要求:“使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宪法
    和有关专门法的基本精神与规定,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
    感,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的要求。”1998 年,中宣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普通高等
    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再次明
    确指出:“法律基础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形式与政策课一
    起共同构成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2003年2月,教
    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又对“两课”教学基本
    要求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指出:“‘法律基础’课是我国
    生必修的公共法制教育课。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
    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
    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通
    过这些指导性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法律基础”是思
    想政治教育课的本质,法律教学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而课改后将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合并到一起,成为“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更清晰的显示出了法律基础
    课的思想道德课程的性质了。而性质明确的(下转第180页)
    作者简介:卢艳宁(1965-),女,广东湛江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行政管理系讲师。
    ·180·
    活动的内部动机,提高的认知内驱力。注意不要滥用奖
    赏和表扬等外部动机,尤其是对所从事的活动具有较强
    的内部动机和兴趣时,教师应尽量减少奖赏和评价。即使评
    价也要针对的内在素质和能力,让他们把很高的奖赏视
    为完成活动后的额外津贴,而不是完成活动后的报酬。若如
    此,则不会削弱其内部动机、冒险精神与创造冲动。
    自信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格。要培养的自信心,首先
    要让每个获得成功,提高其成就动机。若能够不断
    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则成功的学习经验能增强其信心,会
    促使其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勇气。其次,应信任每一个,
    相信他们都有一定的自治能力和和管理能力,从而发挥每一
    个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完
    成学习任务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再次,应及时调整
    的期望值。若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期望能力不符,其结
    果只会损伤的自信心,不利于在已有的基础上达到
    真正发展和进步的目的,更不必说潜力的发挥和创造的
    实现。只有教师对的期望值符合的实际情况,才
    不会损伤的自信心,才能使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利于其潜能的发挥和创造的实现。
    三、课堂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认知策略
    教好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
    创造性认知的前提。知识是创造的基础,没有知识,创
    造便无从谈起。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合理的知识结构
    即指“T ”型结构,上面一横代表广泛的知识系统,下
    面一竖代表精深的专业知识。对于我们“T ”型的知
    识结构指即要对所学各科全面发展,又应对每一学科有特
    别的兴趣。“T ”型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融会贯通地理
    解知识,创造新观念。有学者认为,“创造就是把不同
    的信息要素,把无逻辑关系的知识要素重新进行有序化组
    合,形成新的结构。”故只有拥有最大限度的信息或知识才
    有创造的可能,掌握的知识越多,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弋的自
    由度就越大。
    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上掌握创造思维策略,有助于创造力
    的显现与提高。拉普拉斯曾说过,认识一种天才的研究方法,
    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一般认为,培
    养创造性思维策略有集体激励策略、类比思考策略、对立思
    考策略、转换思考策略、移植思考策略和分和思考策略。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加强这些创造性思维策略的训练,帮助
    掌握思维方法,更好地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创造的效率。
    同时,教师应注重非逻辑思维的培养。美国学者布
    鲁纳认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
    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忽视而重要的特征。”从目前
    的教学现状看,我认为非逻辑思维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培
    养。首先,教师要鼓励善于抓住平时的“思想火花”。日
    积月累的“思想火花”可以结出“思维之硕果”;其次,在
    传授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在纵的方面进行大步骤的思维,在
    横的方面加大联想的跨度,引导把不同的事和物与所探
    究的问题联系起来;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
    给予一定的模糊度,使有大胆探索和猜测的机会,同时,
    教师还应使树立整体观念的能力,因为“结构的理解能
    使从中提高直觉地处理问题的效果”。
    总之,创造力所需的创造环境、创造性人格和创造
    性认知却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意识到以上三
    者在培养创造力中的作用,并促进整和与发展,达到培
    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编辑:张小玫
    (上接第178 页)实际意义在于能够更好的法律基础-
    ---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按照这个开展
    教学活动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体,
    对从法律视角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在讲授宪法知识
    时我们不仅要让了解宪法作为根本的特征和内容,
    而且我们还要通过其中涉及的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讲
    解,解决中存在的诸如“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作为宪
    法确立的根本指导原则”,“宪法确立社会主义作为我们
    的根本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何在”,“代表大会制
    度是否真比三权分立体制优越”这样一些带普遍性的思想
    问题,发挥出法制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法制教育贴近大生活实际,确保取得实效
    (一)讲授应以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大的实际学习生活中经常涉及法律问题,如在外购物
    可能发生被商家欺骗,到假冒伪劣商品;大恋爱
    时可能遇到钱财纠纷、父母干涉恋爱自由;出外旅游可能
    遇到交通事故等等,这些都涉及到法律问题,而这些发生
    在大身上的法律问题也是大希望通过法律基础课能
    够了解和得到解答的,针对这些实际需要的“法
    律”,教师应该予以特别的重视,在授课过程中,有针
    对性地对这些法律知识进行重点地讲解,并可以引用发生
    在身边的实际案件作为案例,对进行专门性的法
    制教育,这样突出的针对性教授,可以帮助正确依法
    来处理自己遇到的相似问题,也可以帮助以法律为准
    绳来行事,以达到“ 依法办事”,依法。
    (二) 讲授应以大违法犯罪多发领域为重点。北京
    市海淀区近两年发生了114 起在校大犯罪案件,这些案
    件中盗窃案有43 件,故意伤害案15 件,寻衅滋事15 件,抢
    劫5 件,强2 件。其他包括抢夺、妨害公务、诈骗、合同
    诈骗、敲诈勒索等5 件[ 1 ]。从犯罪性质看,盗窃、抢夺、
    抢劫等侵犯财产犯罪比例最大,达到了,其次是寻衅滋事等
    犯罪。这种情况各地都差不多,这可以让我们认知当代青少
    年,特别是大违法犯罪行为多发领域在哪里,当认识到
    多发领域后,就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领域的法律知识进
    行较多而详细的讲解,以使大真正能够知法,进而在知
    法的基础上达到守法,以减少违法犯罪,这样的法制教育可
    明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讲授应以大对法律的模糊认识为着眼点。现实
    中许多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出于对法律的不了解,
    或一知半解。许多犯了罪后,还以为自己只不过违了点
    小法,不会受到大的处罚,甚至被机关刑事拘留后还以
    为关个三五天就可放出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他们不
    了解自己的行为的严重性,不了解其行为的严重的法律后果,
    常常出现把犯罪行为当作违法,把可能面对的刑事处罚误会
    为行政处罚,表现为对法律的具体规定模糊不清,对自己行
    为的定性认识不充分,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估计不足。因此在
    教学中特别要对大可能存在的法律模糊点进行沥青性教
    学,使大对较易发生的违法犯罪领域的法律知识有一个
    清楚的认识,这对预防违法犯罪发生具有积极作用,能让法
    制教育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梁彤. 海淀区调研分析---- 两年114 名在校大被
    批捕[J].北京晨报,2007.5.17(2).

    浏览 376赞 119时间 2023-03-10
  • 聪明的达人安

    有案例,有法律条文的例证。最好是带有普遍性的案例。

    浏览 202赞 58时间 2023-02-22

法制教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