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面临哪些挑战?

米儿土土 2021-09-18 16:41 312 次浏览 赞 159

最新问答

  • 春天里吃大米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的“U-City计划”等。
    作为重大的创新和投资的驱动力,“智慧城市”运动在各级不断涌现和发展,IDC Government Insights的全球智慧城市分析团队提出了 2013 年该市场的10大预测,认为其将对技术投资、管理和评估的方向及幅度产生最为重大的影响。
    10大预测如下:

    在 2013 年,智慧城市项目的全球支出中有 70% 将集中在能源、交通和公共安全领域,其中90%的项目将至少由或国际一部分资助。

    至少 50% 的智慧城市计划将在业务线或城市职能层面发起。

    智能水解决方案的全球支出在 2013 年将达到 18 亿美元。

    智慧城市面临的信息挑战将开始被视为一个大问题。

    地方在机器对机器(M2M)的通信技术方面将仍然停留在研究和评估阶段,而针对非常具体的城市功能的增长将主要出现在大中型城市。

    使用开放措施的城市所推动的专属型、大众型和众包型移动应用程序将比其它城市多出50%。

    在2013年,地方将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社交媒体实现与市民的交流,从而加快一种新型市民/关系的诞生。

    智慧城市计划将尝试一种新的、风险回报共享的公私合作伙伴模式,使资金保持可持续状态。

    至少又将有三家一线全球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商带着自主品牌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进入这个市场,导致现有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将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获得成功的智慧城市计划中至少有70%将由市作为关键管理代表的合资企业完成。
    随着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进和指标体系的逐步完善,也将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当做数字城市的新包装,一些城市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国内智慧城市虚火过旺和盲目贴标签的行为也广为诟病。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将在试点探索和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和认识进行矫正和澄清。必须认识到,智慧城市引领的新型城市化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的扬弃,它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偏废或仅仅是强调技术应用而忽视社会经济层面的创新,智慧城市的试点也必将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
    智慧城市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持续完善。借助大、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驱动力,发展智慧应用,建立一套新型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从而勾勒出一幅未来“智能城市”的蓝图。
    2013年,中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级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建设。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其中,湖北省和广东省的“智慧城市”分别涉及17个和21个省内城市。
    截止2012年年底,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到2015年将超过2万亿元。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智慧城市建设掀起一新的热潮,正逐渐改变着中国新一城市竞争格局。

    浏览 194赞 155时间 2023-10-18
  • 追梦的风筝123

    它的优点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跨机构和部门的信息,帮助城市的制定智慧的决策;二是预见问题,使异常终端对城市服务和运营造成的影响最小化;三是协调跨机构的快速有效应急响应。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缺乏长期有效规划、信息孤岛、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缺乏合适的投资运营模式。
      从提出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概念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城市区别于以往的城市?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城市管理者们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拥有了过去想象不到的能力,使得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智慧。从科技层面看,这其中有3个重要的促进因素,第一个是物联网(Instrumented),通过传感器和现场采集设备,让我们采集到城市各方面原始的;第二个是互联化(Interconnected),通过互联网让实现传输和共享;第三个是智能化(Intelligent),通过对的挖掘和分析,让城市的管理者制定更好的决策并执行。这三个赋予了城市新的运转方式、新的智慧。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国内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集中体现在:第一,缺乏长期有效规划和稳定持续的发展思路。地方对信息化全局的工作缺乏有效的规划,导致部分重复建设。城市缺乏自己的特色以及执行力面临着很多不足。第二,信息孤岛的现象比较严重,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分散,不能把信息化系统更好地连接起来,发挥综合效应。第三,缺乏完整、统一的城市信息化的标准体系,不同的部门、组织制定的信息化标准之间不协调。第四,缺乏合适的投资和运行管理的模式。长期以来,重视建设而忽视利用和运营,缺乏适合不同类型城市使用的、有特色的建设与运行模式。
      智慧城市要有全面的战略规划、要搭建智能运行中心、要挖掘利用行业的解决方案、要建造IT基础架构。
      城市管理者通过评估,可以迅速发现“热点”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快速展开智慧城市之旅。结合上述提到的挑战和问题,以下五个方面需要给予重点的考虑。
      第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要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战略和架构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已被各级高度重视,大家普遍认识到成为智慧的城市是一次漫长旅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好的规划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能围绕着城市的自身优势,同时基于科学的方***,对现状、发展目标进行详细分析,制定出具体路线图,并对项目实施进行监控评估,适时进行调整优化,并为下一步规划打下基础,做到结果可控。为了搭建和优化城市信息化的架构,我们需要对城市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建模。譬如,研究需要收集什么来进行主动预测以及如何更合理地分配来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智慧城市规划针对不同城市发展状况有不同做法,有老城区智慧功能改造升级,有新区建设,更有以产业园为代表的特殊城市区域规划。规划可以以一个城市、一个区域进行规划,也可以以现代城市的六大核心系统(人、商业、运输、通信、水、能源)中的某一功能部门进行规划。
      第二是搭建城市的智能运行中心。通常,关键信息往往被埋藏在各个城市机构的部门的不同系统中,城市管理者无法获得管理所需的清晰视图,很难整体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如果没有对、事故或潜在的整合性单一视图,就无法快速分享信息,无法持续城市服务、保护市民,更不能推动未来经济增长。page
      IBM的智能运行中心(IOC)整合了全球不同城市可重复的最佳实践模式,整合的虚拟化、实时的协作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城市机构为解决潜在问题做好准备,协调和管理响应及处理工作,并持续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它的优点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跨机构和部门的信息,帮助城市的制定智慧的决策;二是预见问题,使异常终端对城市服务和运营造成的影响最小化;三是协调跨机构的快速有效应急响应。
      第三是充分挖掘、利用行业的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多。譬如谈到智慧交通,如何优化对现有交通的使用,使人和物能够有效地“流动”。我们不仅需要红绿灯来管控交叉路口的车辆通行,保证安全,还需要掌握道路上车流的密度、速度等,优化路段或区域的车流量,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这是“智能交通”概念产生之初的核心目标之一。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对利用传感、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的各种应用系统的总称。基于我们之前提到的3个“I”,一个完整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需要包含3个部分:一是各种采集设备,可能是安装在路端的线圈或摄像头、微波探测器等,也可能是安装在车船上的卫星装置,还可能是移动终端如IC卡或手机,甚至收费系统;二是将由采集点传输到管理控制中心的通信网络;三是对进行整合分析,将其转化为交通业务智能的信息处理和服务系统。其中前两部分属于智能交通的基础设施,第三部分信息处理分析,则是实现向智慧转化的核心,是实现智能交通“智慧”的关键所在。
      再譬如谈到智慧的公共安全。首先,公共安全管理机关需要采用先进的采集手段来采集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这些新技术准确的事态感知。其次,公共安全管理机关需要利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研究公共安全的规律和特点,洞察发生的可能性。最后,在很多突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需要多部门协同处理。公共安全管理机关需要对这些突发的快速响应和多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协作。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智慧的城市公共安全解决方案,再进一步挖掘细分,可以包括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智能化监控解决方案、犯罪预测和预防解决方案等等。
      第四是建造智慧城市的IT基础架构。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支撑就是中心
    ,它既可以对城市的智慧功能支持,也可以对城市产业支持。从业务支持,到业务驱动,再到业务创新,中心、特别是智慧的云中心和云管理平台已经成为中心发展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处理需要通过基于云计算模式的优化系统来实现大规模的挖掘与分析。
      当前,不同的中心可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有需要建设一个全新的中心;也有需要发掘现有中心的潜力,优化IT成本结构;或者需要引入云计算等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或者正在努力使中心更加节能环保。智慧中心应具备云计算能力,拥有灵活性、成本效益以及主动监控和管理,并不断改进的特性。
      最后是投资和运营管理。从投资的角度看,智慧城市的项目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么多的项目,如何平衡和决策?我们可以从投资主体、运营主体,以及收益的模式上多进行一些思考。对来讲,除了自建自营,还可以考虑BOT模式,即考虑让企业先行投资垫付,项目建设完成后回购。以及考虑资金分期支付的方式,譬如利用IBM的融资租赁,在减少资金压力的同时,翘动金融杠杆。
      为了达到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们可以多借助市场的力量进行运营和运维。
      譬如,除了考虑外包,还可以考虑譬如IBM的管理服务。管理服务是介于自建自营和全面的外包之间,即有选择性的外包和托管,不牵涉到人员和资产的转移,同时又可以利用到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好的方法、工具和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总之,就是在确保资金利用的效率和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本和市场的力量投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
      如今,居民对所居住的城市有越来越多的期待,他们希望高品质的生活、希望参与到公共话语中,并希望城市管理者卓有见地。满足这些期待并不容易,需要城市管理者完成深刻的思维转变,从更整合的视角,系统化理解城市不同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浏览 160赞 151时间 2021-11-10

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面临哪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