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白鹿原》的朋友请谈谈自己的见解。

我读完这部小说以后,失落一直到现在。

小特别16 2021-09-18 16:39 230 次浏览 赞 80

最新问答

  • 小开心文文

    《白鹿原》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风波突起的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 , 原上发生的一幕幕活剧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以政治文化角度看 , 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反动势力 , 有以鹿兆鹏、韩裁缝为代表的力量 , 有以鹿兆谦 ( 黑娃 ), 大姆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以民间文化角度看 , 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 , 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阶级、家族纷争、利的角逐 , 相互融汇交织 , 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在这个恢弘的如史诗般的著作中,在宗法制传统精神的浸下,众多的男性形象被人们广泛关注,往往忽视了与男人共同构筑世界的另一半——。一如王安忆所说:“ 对母系世序的追寻会在活人的记忆与口头传说消失的地方的终结,延伸到文字——到文明的断篇残简之中的寻找,其发现只能是男性祖先的身影。”( 1 )一直以来,在中国传统小说里的功绩与始终在历史的“背后”,点缀在男性富丽的画屏之上,成为一个遥远而朦胧的底景。她们在白鹿原这个男性历史画卷上瞬间显现,却永远而无言地陷入了她们试图逃离的悲剧命运。

      一、夏娃的——男人的梦魇

      在西方男性文化传统中,人类的始祖夏娃受到蛇的蛊惑之后,吃下上帝不许人吃的果子,又让人类的男性始祖亚当也吃下这智慧之果,使得人类最终被逐出伊甸园,并且世代背负原罪 。 这个中,是惹事生非的灾星。她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她自身容易受到撒旦的蛊惑,容易走上之路;二是她对男性富有影响力,能够使得无辜的男人走入歧途。无疑田小娥就是白鹿原上的夏娃,她的形象契合男性的本能。

      黑娃的手指勾到了小的手指。那一瞬间,黑娃的心就猛的跳弹起来,竟然不敢看她的眼睛……黑娃吃不出饭的滋味,蒜不辣,辣子也不辣了,馍馍嚼着就像是一团泥巴。 ( 2 )( P131 )

      黑娃瞧着小用木盘端来了盐碟辣碟醋碗和蒜罐儿,就不由得心跳;看见她戴着银镯的手腕,就回味到握着时的那种温柔和细腻;瞧见她颤动着的胸脯,就异常清晰地感到贴着时的痴迷和消融。( P134 )

      小娥的模样虽然没有详细的描绘,但得能想象到是个天生丽质、美人、丰肥、明眸小口、脂白香的性感尤物。她以郭举人专司“泡枣”的小妾这个暧昧的身份出现,紧接着就了涉世未深的黑娃。她除了一开始大胆地与黑娃,完全遵从自己的之外,她的命运就一直是被男人掌控着。她与黑娃后来的结合,看起来是拨开乌云见日出,有终成眷属。实际上,她是背着妇的罪名被休回家,忐忑地等待着未知的命运安排,是黑娃的执着将她拯救出苦海。此后的一段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似乎是她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在黑娃逃亡的岁月中,她为求自保糊里糊涂地成为鹿家当家的——鹿子霖的,在鹿子霖的授意下她又毫不费力地将鹿家对头白嘉轩的大儿子孝文拉下了忠孝节义的神坛,使孝文从通向未来族长的宝座的阳关大道上行走的“白嘉轩第二”跌落为到鹿家摇尾乞怜的丧家之犬。鹿子霖凭借小蛾取得了与白家“战斗”的暂时性胜利。小娥一步一步从无辜者沉为原上霸权争夺战中一方的帮凶。尤其令人扼腕的是她对自己“人尽可夫”的生活状态的麻木,逆来顺受,只为要一个“靠守”。虽然她也被孝文的温情感动,报复地了鹿乡约一脸,作为同纵她的男人的决裂,但却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男性的掌控:所有与她发生过关系的男性都能轻而易举地将她抛弃。她如同飞蛾一般朝着火光飞去,对亡的到来毫不知情:她一直尊敬的尽管从未承认她为儿媳的公公鹿三深夜来到她的小屋,没有前兆一梭镖刺进她心房,她连一声“大”也叫得如此委屈。直到她从荧荧的白骨化作为带来席卷整个白鹿原的大瘟疫的厉鬼,她的魂魄借鹿三之口大胆控诉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才体现出她些许的反抗精神。小娥变作厉鬼之时,男权文化把她的恶与泼夸张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步:

      “噢呀,你倒说得美!我把你弄太便宜你了。我要叫你活不得好活,不得好,叫你活着象狗爬,吃人屎,喝恶水,学狗叫唤。等我看够了耍腻了,再把你推到车轱辘底下让车碾马踏,叫狼吃狗啃……” ( P463 )

      厉鬼形象的塑造表现的是一旦表现出强烈时,男性的极度恐惧。男性对人性自身某些破坏性因素的恐惧是根深蒂固的,同时男性把这种令人恐惧的破坏性力量归罪于。这一种恐惧心理和归罪思路源远流长:一美,在男权话语中就成为到处流淌的祸水,她的美貌被哪个男人所消受,她就祸及哪个男人。这里的内在逻辑是,男人不必为自己的负责任、不必为自己的荒唐负责任。要为男人的荒唐负责任的是男人在荒唐中所消费的对象物。白家大公子孝文的堕落是因为 “早晚都泡在小娥的窑洞里,两人吃饱了抽大烟过瘾了就在炕上玩开心” ( P319 )。 男性文本中的“祸水”破坏了男性社会中固有的秩序,最后往往都不得善终。

      田小娥最后的失败——她被砖塔镇住,永不能出来兴风作浪,预示着男性文化始终对这一类充满了诅咒,表现了是男权至上的思想对生命力、自主精神的压抑。

      实际上,田小娥这一个形象一出现就是背负着原罪的,并一直为此付出着代价。的悲惨命运久已有之,自母系氏族社会结束以后,的地位就开始下降,她们没有经济支撑,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惟有依靠男人。“悲剧之产生主要正在于个人与社会力量抗争中的无能为力”( 6 )。她们没有能力与男人抗争,除非她们不想生存。也正是这无能为力导致了她们的悲剧。

      二、白鹿的精魄——男人的骄傲

      在《白鹿原》这部男性为主体的叙事文学作品中,最正面健康、光彩照人的形象莫过白灵这位自主、美丽性感了。在叙事中白灵在社会生活与两性关系双方面都占据中心地位,几乎让千年来一直把当作消费品、附属物的男人们退居边缘。

      她是白家幺女,在父母紧盼一个女儿的时候降生。 “这回合你心上来了,也合我心上来了。稀欠稀欠!” ( P77 ) 认干大,庆满月,拒绝缠脚,进城读书。白灵在父亲有求必应的宠爱里顺顺当当地长大了。这幸福缘于她只是一个“女孩儿”。“降生忽见喜鹊啼”、“如厕戏弄徐先生”、“书写对联得魁首”小小年纪就表现出的与众不同使得父亲白嘉轩引以为傲,也给她未来的人生笼上了一层奇幻色彩。如果她永远只是一个“女孩儿”,永远在父权的庇护下生存,不长大,那么她的命运也许会是一出喜剧。男权文化试图给她最宽松的发展空间,却不小心将她塑造成了一个危险分子。她过早地被赋予于父母意志之外的成熟品质,被赋予于男性意志之外的主体性,开始以自己的方式颠覆整个男权社会秩序。作为干大的鹿三 “首先发觉她与这个家庭的不和谐……白灵进城的举动似乎验证了鹿三早就预料着的危险,而不能卜算的更大危险还在后头”( P122 )。

      这个极有个性的,在征服外部环境和追求自身幸福这两方面,都表现出摆脱男性中心思维的自主品格,使作品中的视野与男性视野相交错而形成平等对话关系:在男性人物的精神优势中凸现主体性——不能由男性人物或男性价值原则来指派自己的命运。果不其然,拒婚,与家庭决裂 , 这一系列与男权下的女道德直接对峙,勇敢地追求自身幸福和人格的叛逆举动使她不可避免地踏上了男性文化为她预设的悲剧命运。

      她在、进步等意识形态框架内,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与同一阵营中的男性共同追求理想,甚至表现得比男性人物更为坚定勇敢、更为有力。虽说白灵投身缘起于一个爱情——抛掷铜元,然而当她确定了自己的理想之后变得异常坚定,与兆海的初恋因为信仰不同、意见相左而完结得如此彻底:

      白灵的那一缕温情顿然冷寂,忽闪闪蹿上一股火气,她强盛的气性迅速恢复,迅即作出反应……两人不欢而散。思想上的尖锐对立,减轻了他和她感情上的依恋,分手的时候远不及第一次那样沉重如焚。( P282 、 283 )

      在对爱情的最终选择上,她也表现得那样自主而热烈。与兆鹏,也就是兆海的亲在敌伪区先假扮,在经历血雨腥风的磨练、生与的考验之时爱情如斗志般被激发出来: “咱们做真啊,兆鹏!”“我们做一天真,我也不亏。”( P441 )

      他们的爱情生活虽然如同烟火般短暂,但在读者心中留下的印痕挥之不去。 “这种秘密状态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提心吊胆又壮怀激烈,他们沉浸于人生最美好的陶醉之中,也不敢忘记最神圣的使命和潜伏在窗外的危险。他和她已经完全融合,他隐藏在心底的那一缕歉意的畏缩已经灼干散尽,和她自然地交融在一起。他们对对方的渴望和挚爱几乎是对等的,但各人感情迸发的基础却有差异,她对他由一种钦敬到一种倾慕,再到灵魂倾倒的爱是一步一步演化到目前的谐和状态,他的果敢机敏、热情豪放的气韵洋溢在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笑、一怒一忧之中,他的长睫毛下的一双灵秀的眼睛,时时都出一股钩魂摄魄的动人光芒。”( P508 )

      可以说白灵代表了中国现代男性叙事文学在性别意识领域反抗封建礼教、建立现代性别、在平等的人的意义上尊重生命的最高成就。她勇敢地挑战了男权原则,有力撼动了男权至上的基石,令高高在上居于统治地位男性文化显现出不安:她的身边已经没有“浮得住”她的人了。终于男权对白灵的忍耐到了极限,无可奈何安排她在“肃反”中冤屈地去。而后,男性的至高权利似乎又不忍心看到自己一手培植起来的对立者就这样消亡,象征性地把白鹿的化身奖赏给她,以消解她的亡带来的不适。

      ……(白嘉轩)刚睡着,就看见咱原上飘过来一只白鹿,白毛白蹄,连茸角都是白的,端直直的从远处朝我飘过来,待飘到我眼前时,我清清楚楚看见白鹿眼窝里流水水哩,哭着哩,委屈地流眼泪哩!在我眼前没停一下下,又掉头朝西飘走了。刚掉头那阵子,我看见那白鹿的脸变成灵灵的脸蛋,还委屈哭着叫了一声‘'。我答应了一声,就惊醒来了……( P534 )

      白灵尽管是男权文化按照自己的模子培植的 “习文可以治国安邦,习武则可能统帅千万马” 的异性人,但因其表现出了无比强烈的反抗精神,终逃不脱悲剧命运,她牺牲在以男性为主体的政治斗争漩涡中,揭示了完全按照男性的尺度塑造的形象在争取自由的和时是没有出路的。

      三、贞洁的圣女——男人的恋母情结

      在男性的潜意识中似乎都有一个理想的,她贞洁温驯、恬静安宁、富有母性。她对男性认可的价值世界不构成任何挑战,而有一种母性庇护的心态。这种理想的,是男权文化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不断总结、筛选而打造出来的。男性渴求的贞洁、美貌、母性情怀,因此塑造了专门为了男性的需求而生存的。她们回避了自我,回避了的自由意志。这类是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形象的整合。她的相貌与男性世界认可的贞洁美德、母性美德相结合,产生出一种健康的、没有危险性的美。白鹿原上的精神领袖朱先生究竟为什么会选择白家大姑作为自己子?就是因为她的眼睛泛着“刚柔相济”的光芒。朱先生自涝池见着这女子的第一眼起就断定 “即使自己走到人生的半路猝然亡,这个完全能够持节守志,撑立门户,抚养儿女……”而朱白氏果然没有辜负丈夫的“厚爱”,年过半百之后“眼睛周围布满了细密的皱纹,愈见深沉愈见刚正,愈见慈爱了……”( P402 )

      男性以赞美的态度塑造出这类形象,实际上是剔除了身上任何与男性价值世界不和谐的东西,是根据男性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根据自我的生命逻辑来塑造榜样的。白嘉轩的子吴仙草,是他迎娶的第七个新。当时的白嘉轩因为克了六个美貌能干的子而成为白鹿原上最的传说,这个新却毫不畏惧地身挂桃木棒槌与前六个抬着出去尚不甘心的鬼对抗,并破了法官百日内不得同床的禁忌,依从了白嘉轩性需求。随后接二连三地给白家添丁,成为白家的大功臣。一直以来她隐藏在当家的背后,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努力作到井井有条地处置男权社会规定的一切应该由做的家务。她与朱白氏具有同样的坚强,使白嘉轩在不知不觉的欣赏中把她当成灵魂自由栖息的精神家园。在这种特定的男性视野下,遮蔽、压抑了生命与男性需求无关甚至不相和谐的某一面,又强调、夸大了生命符合男性需求的另一面。当仙草染上了瘟疫,断定自己将走向无可更改的亡结局时:

      “她掏出蓝布帕子擦了擦嘴角的秽物,像往常一样平静温润地招呼出门归来的丈夫:‘给你下面吧?'白嘉轩僵硬的身躯颤抖了一下,跌跌撞撞从庭院的砖地上奔过来,踩着了绿色的秽物差点滑倒,双手抓住仙草的胳膊呜哇一声哭了。仙草自进这个屋院以来,还没见过丈夫单独面对她伤心伤情地哭泣,这是头一回,她大为感动。白嘉轩只哭了一声就嘎然而止,仰起脸像个一样可怜地问:‘啊呀天呀,你走了丢下我咋活呀……'仙草反倒温柔地笑笑说:‘我说了我先走好。我走了就替下你了,这样子才好。'”( P455 )

      男性文化在打造这类圣女形象时,过分强调的母性职责。其一表现在白鹿原上的男人对的最高赞赏就是认为她与自己的母亲一样。这是男性恋母情结在作品中的投射。 朱先生即将离开人世时,紧紧瞅着朱白氏的眼的眼睛叫了一声,“妈——”朱白氏身子一颤,真如慈母似的盯着有些可怜的丈夫( P628 )。 其二就是对生育的简单化。在男权社会里生养是的本分,甚至因为司空见惯而显得漠然。被塑造成圣女的仙草就认为这事同拉屎拉一样用不着惊慌失措,只不过稍微麻烦一点。当她看见丈夫在她生白灵时第一次给她烧水端水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依恋母亲,本来是人类合理的一种心理特征。但是,它必须有个限度——对的颂歌,必须与理解作为一个人的生命逻辑相结合,必须以尊重作为一个人的主体性价值为前提。否则,这一种颂歌就可能变成仅仅以母性界定的生命价值,从而剥夺为母亲的作为一个人的生命丰富性。男权文化中对对圣女形象的打造,就是以母性遮蔽、剥夺其他丰富多样的生命需求,从而使得为一个没有主体性价值的、仅仅是为满足男性恋母心理需求而存在的工具。

      不仅如此,男权文化虽然在道德上把贤良母树为楷模,但这种被礼教规范塑造、压抑过的贤良,男性在感性层面上却觉得她们乏味无趣。她们是朴素的“拙荆”、“贱内”,一般只会“挑灯夜补衣”,并不懂得“琵琶弦上说相思”。白家大媳遭到丈夫白孝文的无端抛弃,正只是因为她缺少了一份田小娥式的野性风情。

      圣女型形象的悲剧在于她(她们)表达的是男权文化中从夫、殉夫的理想标准;表现了男性倚仗文化优势压抑基本生命需求的霸权实质。

      四、祭台上的牺牲——男权文化的受害者

      在白鹿原上最无辜的形象非鹿家大儿媳莫属了。一个连名字也不曾留下的。虽然是原上名医冷先生的大女儿,嫁入了门当户对的鹿家,但怎料鹿家长子兆鹏一心要与封建包办婚姻说不。除了公公的三个巴掌打出来的新婚之夜她就再也没有见着自己的丈夫。在人类生活中,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社会两性关系发展史上长期进化而产生的“文明的奇迹”,是男女异性心灵碰撞的绚丽火花和的升华。“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不怀春”,她正值青春,正值生命的花季,有着对幸福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求,却被残酷地拒在这至善至美的爱情世界门外,情感世界一片荒芜,苍白冷寂。没有卿卿我我、缠绵缱绻的柔情,缺乏铭心刻骨、摄人心魄的炽情,曾经的望眼穿、急切企盼和魂牵梦萦都在可怕的岁月之下消磨殆尽。性,这个人的正常生理求也被扼。这个洋溢着青春活力和生命活力的姑被生生疯了!

      “一切求旨出自需要,出自匮乏,因而也就是出自痛苦”( 4 )。在婆家的日子她的内心是无比孤寂、痛苦的 。 她渴望过属于人的有情爱的生活。这冲动如江河决堤、百川归海,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即使禁锢在封建人伦道德枷锁下的弱女子身上也不例外。她看到闭眼睡觉的婆婆和公公便猜想他们也许刚刚经历了的洗礼,甚至开是羡慕起曾经无比鄙视的“”田小娥,是因为她能拥有正常的性生活。不久,她因为心底对性的渴求,不自觉地出现了对小叔子、黑娃、公公的性幻想。这些不能启齿的性幻想揭示出深深埋藏在她意识压抑底下的人性本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正是这些不能启齿的性幻想,给她压抑窒息的囚禁生涯罩上理想的空灵的花环,给寂灰暗的心灵投下一缕阳光,成为她生存的支柱和逃避现实、摆脱苦难的方式。凸现的是她不甘命运摆布、追求自由的纯洁天性和对幸福的热烈渴求。

      但是男权文化怎会容忍一个女子对天性“大逆不道”的追求?荒无度的鹿子霖借醉调戏过她后又扮着圣人的面孔用一撮麦草羞辱了她。 “她不知不觉从石墩上溜跌下去,跌在地上,双手紧紧抓住胸前的衣襟,垂下无法支撑起来的头,意识到自己永远也站立不起来了。她四肢麻木,浑身冷地打颤发抖,上下牙齿咯噔咯噔碰响。她感觉脖颈上有一股温热,用手摸到一把鲜血,才知道嘴唇咬破了”( P529 )。

      生活在一个对性讳莫如深的时代,封建婚姻、道德的枷锁剥夺了正常获得“”和“性”满足的权利。人的多种需求包括情感、正常的性意识受到深度压抑,导致心理、人格缺失和行为,致使美好人性遭到彻底毁灭。“性和其他的性质截然不同;就动机而言,它是最强烈的,就表达的情形言,它的力量最强猛。”“它构类的本质”( 5 )。它直接是生命冲动的本身, 它所激起的压抑能量也是最大的。因此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性不可遏制地要发泄出来,变相地“为非作歹”:她在遭受羞辱默不作声三、四个月后,有一天突然蹿到大街上告诉别人自己杜纂出来的疯话: “俺跟我好……我跟俺好……你甭跟俺婆说噢!”“你们甭下看我!他娃子不上我的炕,他可是抢着上哩!”( P521 )。 她对男权的大胆宣战遭到了来自严酷的社会现实和吃人的社会制度借亲人之手更为恶劣的与摧残。她的公公将她囚禁,思谋着如何摆脱自己的嫌疑;她的父亲冷先生根本不追问女儿发疯的原因,就下将她哑。她万念俱灰,日见消瘦,最后在炕上,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男权文化吃没了。

      男权至上的封建传统残酷剥夺了一个的青春、幸福和爱的权利。她 在没有情爱的畸形生存空间中挣扎,不幸误入心理畸变的黑洞 ,像一只纯洁的羔羊被活于祭台之上,成为男性文明的牺牲品。

      纵观《白鹿原》全书,男性中心立场依然制约着的生命价值。书中之大多数,仍无法以获得男性世界的认同,被赋予悲剧命运。在漫长的男权统治历史中,总是作为男性视野中的自然存在物而在生生、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层面上沉浮,难以超越自然存在而成为自主的体。中国现代男性叙事在进行人生价值的终极的探寻时,一方面既从男性精神共鸣的角度揭示、批判性的精神贫乏,另一方面往往又不合理地把在现实日常人生层面上舒展人性、 追求 人性、 超越人性, 争得做人甚至不过是做稳“女”的人生努力 予以压制。其中实际上潜藏着男性强势性别体压制弱势性别体的霸权意识、封建糟粕。 男性叙事对性格主体性的描述,也同样倾注着作者自我的人格倾向、心理需求。男性作家借助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倾向、心理需求。男性以领路人自居,往往就对自我缺乏反思,所以他们替妇女控诉封建礼教的同时往往忘了两点:一点是文化有承传性,他们在激烈反封建的同时往往并没有警惕到自己也可能在潜意识中不知不觉、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封建男权传统。第二点是他们没有警惕到他们所建构的新的意识形态中可能暗含着新式的男权意识。这就造成中国现代男性作家在心理上普遍地存在着显层性别理念与深层性别潜意识的状况。作品中所体现的性别意识,既有尊重主体性观念,同时又相当普遍地承传着中外性别等级权力思维,还有在新意识形态理念遮蔽下的新的性别权利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背叛了他们解放妇女、尊重主体性的初衷。

      注释:

      ( 1 ) 王安忆《纪实与虚构》,文学出版社 1993 年, 73 页。

      ( 2 ) 陈忠实《白鹿原》文学出版社 1997 年出版。 131 页。以后文中所引,只标注页。

      ( 3 ) 钟艳红《生存的悲剧——浅谈“妾成”的生活》 ;lt;br />
      ( 4 )叔本华语,转引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379 页。

      ( 5 )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6 年, 409 页。

      参考文献:

      郑芳祥《〈花桥荣记〉中的形象》《传统中国文学报》第 35 期 2000.2.24

      钟艳红《生存的悲剧——浅谈 < 妾成 > 的生活》 ;lt;br />
      王传满《失声的历史》超星读书 ssreader.com

      文斌、佘向《鏊子·白鹿·砖塔—— < 白鹿原 > 思想意蕴新论》,《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7 年第 2 期

      郑万鹏《东西文化中的 < 白鹿原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7 年第 1 期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评〈白鹿原〉评论集》,《小说评论》 2000 年第 5 期

      唐云《觅我所失——论〈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阐释和留连》,《小说论坛》 1995 年第 1 期

      王逢振《女权主义批评数面观》,《文学评论》 1995 年第 5 期

      许春苗《生命的喧嚣与躁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枣庄师专学报》 2000 年第 4 期

    浏览 425赞 131时间 2023-12-03
  • 多妈elva

    比较色

    浏览 349赞 50时间 2023-09-15
  • 蔷薇朵朵7

    喜欢就是喜欢呀!
    呵呵~~~

    浏览 353赞 158时间 2022-04-04

喜欢《白鹿原》的朋友请谈谈自己的见解。

我读完这部小说以后,失落一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