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武则天(从正反两面说)

感谢!!!!!!!!!!!!!!!!!!!!!!!!!!!!!!!!!!!

吹吹再吹 2021-09-19 09:33 274 次浏览 赞 89

最新问答

  • 开心准新娘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他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涨潮镇,唐高宗去世以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代而知。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观鸟,去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闯尼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他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股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爱惜人才糯冰王写的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西温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真是宰相的过错。

    浏览 401赞 83时间 2023-07-31
  • 盛开的七月

    武则天其功:

    政治较清明

    经济有发展

    国力很强盛

    文化已发达

    武则天其过:

    1滥无辜 连自己女儿 也不放过

    2.曾拥有几个男宠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浏览 392赞 90时间 2022-09-14
  • 孙先生孙太太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她和唐太宗一样但她也做过坏事但她暇不掩玉

    浏览 297赞 70时间 2022-07-20
  • 德古拉之吻~

    贤明的皇帝
    悲哀的母亲

    浏览 393赞 135时间 2022-05-13
  • wangqixiaqi

    一、武则天是不是荒残 古往今来,人们在评价武则天的时候,常常围绕著武则天是否「荒」、「残」的问题争论不休。否定武则天的人说武则天生活腐化,荒无度,滥用刑法,极为残,是「千古未有之忍人」1。肯定武则天的人则说武则天生活简朴,并不荒,也谈不上残。我比较赞同后者的观点,认为「荒」、「残」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武则天「荒」的说法最早来自骆宾主所写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骆宾王在这篇檄文中写道:「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他认为武则天从太宗的才人成为高宗的皇后,违背了人伦道德,是荒的表现。其后,欧阳修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也说武则天宠幸过薛怀义和张易之兄弟,在生活上不够检点。於是,这两条便成了武则天「荒」的。后来一些小说、戏曲和电视剧又借题发挥,大肆喧染,武则天「荒」的论调便开来,大有盖棺定论之势。事实上,武则天「荒」的说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武则天的确给唐太宗当过才人,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武则天「荒」。因为李唐宗室具有胡人的血统,武则天与唐高宗的结合是在唐太宗后的事,而且当时武则天是处於被动的地位,并没有完全违背当时的道德规范。至於薛怀义等人虽是武则天的面首,也不能因此就得出武则天「荒」的结论。武则天见到薛怀义时,已是将近70岁的老人。张易之兄弟得宠时,武则天已经70多岁,武则天主要是把他们当作驾驭外戚和大臣的工具看待。史书中根本没有武则天60岁以前「荒」的记载。要说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多麼「荒」,在情理上是很难讲通的。

    武则天「残」的说法,最初也是由骆宾王提出来的。骆宾王在《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中列举武则天的罪状,说武则天「包藏祸心」,「豺狼成性」,「姊屠兄」,「弑君鸩母」。后来武则天的反对者又编造出了一些武则天「残」的,诸如武则天为了当皇后,亲手捏自己的小女儿,嫁祸於王皇后;为了防止王皇后和萧淑妃复出,将他们活活打,并砍掉他们的手足;为了实现当皇帝的野心,下毒害太子李弘等等。其实,这些所谓「罪证」绝大部分都是诬蔑不实之辞,是完全不足为凭的2,「残」说的另一个根据是武则天使用酷吏,诛异己。有人甚至说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并由此得出武则天「生性好」或「秉性残酷」的结论。武则天统治时期确实出现过一些酷吏,这是无庸讳言的,但这并不能说明武则天实行了「酷吏政治」,也不能成为武则天「残」的主要根据。因为武则天从辅政、临朝到称帝,先后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45年。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武则天基本上是反对酷吏的,只是在改朝换代前后的特殊情况下,才使用酷吏。这就是说,武则天并非始终器重酷吏。酷吏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存在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武则天之所以在改朝换代前后重用酷吏,完全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当她的统治受到政敌严重威胁的时候,她要用酷吏来诛异己,摆脱;当她的统治稳固之后,她便以循吏治天下,而将酷吏无情地抛弃。显然,酷吏只不过是她用来打击政敌的工具。武则天并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所以,说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是很不恰当的3,要以此来否定武则天,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二、武则天能不能用人纳谏 人们在评价武则天时争论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武则天能不能用人纳练。「用人」和「纳谏」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所谓「用人」是指使用有才能的人,提高行政效率,不断改良政治。所谓「纳练」则是采纳正确意见,集中统治阶级的集体智慧,在行政决策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否定武则天的人认为武则天用人唯亲,「所用皆昧要利之徒」4,也不能听取不同意见,往往拒谏饰非。肯定武则天的人则认为用人纳谏是武则天的特长。我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认为武则天是能够用人纳谏的,而且表现得相当突出。 以用人而论,武则天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早在辅佐唐高宗的日子裏,她就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发展学校教育和完善科举制度的办法,积极培养和选拔人才。临朝称制以后,更表现出求贤若渴的精神,多次颁发《求贤才制》,采取科举、荐举和自举等多种方法,不遗余力,广泛招揽人才。在武则天的提倡下,当时的大臣也多以荐举人才为己任。朱敬则和狄仁杰就是如此。「敬则知政事时,每以用人为先。桂州蛮叛,荐裴怀古;凤阁舍人缺,荐魏知古;右史缺,荐张思敬。则天以为知人。」5「仁杰常以举贤为意,其所引拔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至公卿者数十人。」6史载武则天有知人之明,在她统治时期确实选拔出不少具有真才实学的贤才。像狄仁杰、娄师德、姚崇、宋璟、张说等人都是由武则天选拔出来的。这一点已得到许多史学家的认可。武则天用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把是否称职作为用人的标准,用实践来检验他们的才能。对於有才能的人,总是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对於不称职的人则迅速解替,决不辜惜。中唐大臣陆贽说:「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收人心,尤务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荐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与选士之道岂不伤於容易哉!然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主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7宰相李绛说:「天后朝命官猥多,当时有车载斗量之语。及开元中,致朝廷赫赫有名望事迹者,多是天后所进之人。」8学家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兢为之用。」9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在《藏书》中也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如武氏者乎?此固不能逃於万世之公鉴矣。」10 就纳谏而言,武则天深知匡谏的重要性,经常鼓励臣下进谏,因而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出现了不少敢於面引廷争,直言进谏的大臣,如朱敬则、魏元忠、狄仁杰、杜景俭等。为了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武则天甚至下令在朝堂上设置了「肺石」和「铜匦」。对於臣下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都能虚心对待,择善而从。比如,武则天为了推崇佛教,想造一个很大的佛像,狄仁杰认为有伤民力,直言进谏,武则天便下令停止工程,并且说:「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从两《唐书》中找出很多。对於不正确的意见,武则天也能摆事实,讲道理,说明不予采纳的理由。比如,吐蕃人在高宗晚年攻陷了「安西四镇」,对丝网之路造成很大的威胁。武则天即位后,为加强西北边防,让宰相讨论收复安西四镇的问题,狄仁杰上书认为不如放弃安西四镇,武则天即讲明了安西四镇的重要性和必须收复安西四镇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一些有作为的帝王在当政前期尚能纳谏,但在取得了某些成绩之后,便骄傲自满,拒谏饰非。武则天则不同,她越到后来越能纳谏。这也是她超过常人的地方。 三、武则天有没有政绩 武则天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而是一个叱吒风云的政治人物。因此,评价武则天的关键是要看她有没有政绩。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也存在著很大的争议。否定武则天的人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唐王朝出现了全面的倒退,他们把唐朝前期历史的发展比作是马蹄形,说武则天统治时期处於「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低谷11。肯定武则天的人则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是唐王朝发展的重要阶段。我认为是武则天很有政绩的。这一点只要看一看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就很清楚。 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这在制定政策、任免官吏和处理阶级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现。武则天继承和完善了唐太宗制定的各项重要制度,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若干改革,使的政策更适合於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武则天十分注意对官吏的任免。她不仅非常注重官吏的培养和选拔,而且非常注重官吏的考核和升降。她曾经撰写过一本专门讲述为臣之道的书,叫做《臣轨》,赐给各级官吏,让他们认真学习12。对於能够称职,且政绩卓著的官吏,她都能够予以奖励或破格提拔。如娄师德在河西屯田,甚有善政,武则天手制褒美13。王及善任益州都督府长史,武则天听说他有才学,准备改授滑州刺史。当面交主谈后,认为让他当刺史是大才小用,遂留在朝中,升为宰相。姚崇思维敏锐,「则天甚奇之,超迁夏官侍郎,又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14对於不称职的官吏,特别是贪污腐化的官吏,也都能及时予以贬黜或打击。如索元礼「座脏贿」,被武则天处15。由於武则天非常注意对官吏的任免,善於用人,所以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吏治较好,从中央到地方,掌实权的以贤才为多,办事认真,行政效率很高。虽然当时也出现过一些酷吏、外戚和男宠,但这三种人在武周中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他们根本不能左右政治。又由於武则天善於纳谏,当时的言论也是比较自由的。比如在武则天临朝称制时,曾设置过「补缺」、「拾遗」等官。有人对武则天的用人政策不满,在公共场合说:「补缺连车载,拾遗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眯目圣神皇。」御史官认为这是诬蔑武则天,遂将此人捉来,请求武则天治罪。武则天说:「但使卿等不滥,何畏人言乎!」此外,武则天还比较善於处理阶级和民族关系。在武则天当政的数十年间,除发生过徐敬业等人的叛乱和少数民族贵族的几次侵扰外,社会是相当安定的。 武则天统治时期,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唐朝初期,曾出现过著名的「贞观之治」,不过,那时刚从隋末的战乱中解脱出来,全国的人口只有300多万户16,经济刚刚走上正轨。经过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统治,人口翻了一翻,到神龙元年(705)达到615万户17。农业、手和商业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农业方面,武则天主张「劝农桑,薄赋徭」18。她继续推行均田制19,并把劝课农桑、开垦土地和安扶百姓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标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时期在全国范围内修筑了许多较大的水利工程,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粮食产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手方面,铸造业、制瓷业和纺织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以铸造业为例,武则天即位后,曾下令铸「九鼎」、造「大周万国天枢」。这些工程所用铜铁达数百万斤,规模宏大,技术相当先进。当时金银器和铜镜的水平,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商业方面,随著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商人阶层趋於活跃,商品贸易相当濒繁,甚至出现了「交贸往还,昧旦永日」的场面。 武则天统治时期,文化得到振兴。史载,武则天能诗善文,精通书法,著述甚丰。她深知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十分重视学术文化的发展。当时哲学、宗教、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其中宗教、文学和艺术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在宗教方面,佛教成为地位最高的宗教,禅宗成为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在文学方面,诗歌和散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这样的诗歌革新者,还出现了像苏张说这样的「大手笔」。朝中官吏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唐人沈既济说:「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以成风。」20在艺术方面,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家、绘画家和雕刻艺术家。龙门的「大卢舍那像」、敦煌的「北大佛」就是武则天时代雕塑的。恭陵、顺陵和乾陵的精美石刻,也是武则天时代的作品。此外,武则天当政时期还编修过卷帙浩瀚的《三教珠英》、《文馆词林》和《字海》21。这些著作虽然没有留传下来,但对当时文化的发展无疑也有一定的贡献。 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力也很强盛。从辅佐唐高宗时起,武则天就认识到加强国防的重要意义。临朝称制以后,更加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临国的关系。对於朝鲜、、印度、波斯、大食诸国,武则天不仅遣使通好,而且亲自接见外国使者,甚至连他们的路费都想得很周到。对於契丹、突厥和吐蕃等国内少数民族,武则天也采取了扶持的政策,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派汉族官吏到边疆去,帮助少数民族酋长进行管理;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和其他产品运到少数民族地区,帮助他们发展那裏的经济22。但是,对於少数民族贵族所发动的侵扰和叛乱,武则天则予以坚决打击。如高宗末年,吐蕃一度侵占西域,并威胁河西。长寿元年(692)武则天命大将王孝杰出击,收复了被吐蕃侵扰的地区23。又如圣历元年(698)秋,突厥陷定州,围困赵州,武则天以宰相提兵,「许以便宜从事」,打败了突厥贵族的进攻24。为了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边疆地区的安全,武则天特意在科举制度中增加了「武举」,专门发现和培养事人才,在队中提倡忠君爱民、保家卫国的思想。此外,还在边疆地区广泛实行屯田25。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国际关系和民族关系,巩固了边防,维护了的辽阔疆域。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唐朝的疆域最大。树立在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就是当时国力强盛的历史见证。 以上论述了有关武则天的几个重要问题。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武则天并不是荒残的人,所谓「残忍」、「残酷」、「残」、「荒腐朽」、「生性好」大部分都是后人强加给她的污蔑不实之辞。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武则天有知人之明和纳谏之明,她重视知识,善於用人,能够集中统治阶级的集体智慧。因此,她在决策上很少失误,在行政上卓有成放,她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是有利於社会发展的。所以,就连一些反对武则天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她是封建时代的「明君」。武则天在唐代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她参政和当政的40多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得到振兴,国力也很强盛。而这一切都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总观武则天的一生,我们也可以看出,武则天不仅有勇於革新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日理万机的才干,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绩。应当说,武则天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中国古代中的佼佼者,是民族的杰出人物。 * 王双怀博士是浸会历史学系1998-1999年度访问学人,这是1998年12月1日他在本系所作的学术演讲。

    浏览 445赞 70时间 2021-12-28

怎样评价武则天(从正反两面说)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