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的延伸阅读

龚家少爷 2021-09-19 09:31 309 次浏览 赞 116

最新问答

  • !天道酬勤!

    佛教于公元前6——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随唐时达到鼎盛时期。而茶是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由曾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于唐代诗僧皎然和尚结为“生相知,相随”的缁素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  1.“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次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中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了物质基础。
    此外,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事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
    3.“禅茶一味”的意境
    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副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茶联四幅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苏东坡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
    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
    ——招隐寺内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
    ——洛阳古道一茶亭所书
    一卷,苕霖溪边真慧业,
    千秋祀典,旗风里弄神灵。
    ——上饶陆羽泉联
    茶诗四首
    题德玄上人院
    杜荀鹤(唐)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与茶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灵一和尚(唐)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北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失题
    陈继儒(明)
    山中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
    点来直是窥三味,心后能翻赋百篇。
    笑当年醉乡子,一生虚掷杖头钱。
    茶与中国文化发展
    赵朴初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中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
    公元805.806年,最澄、海空禅师来中国交流,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宋代的荣西禅师又从中国传入茶籽种植。一些茶业继承中国古代蒸青原理的碧绿溢翠的茶,别具风味。
    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
    而荷兰人约在公元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十七世纪时传至美洲。
    印度尼西亚于1684年开始传入中国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茶种及阿萨姆种试种。历经坎坷,直至19世纪后叶开始有明显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了茶的恢复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居一席之地。
    十八世纪初,品饮红茶逐渐在英国流行,甚至成为一种表示高雅的行为,茶叶成了英国上层社会人士用于相互馈赠的一种高级礼品。
    1780年印度于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传入中国茶籽种植。至19世纪后叶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今日的印度是世界上茶的生产、出口、消费大国。
    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于从中国传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扩种和聘请技术人员。所产红茶质量优异,为世界茶创汇大国。
    1880年,中国出口至英国的茶叶多达145万担,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1833年,在帝俄时代从中国传入茶籽试种,1848年又从中国输入茶籽种植于黑海岸。1893年聘请中国茶师刘峻周并带领一批技术工人赴格鲁吉亚传授种茶、制茶技术。
    1888年从传入茶籽试种,1937年又从格鲁吉亚引入茶籽种植。的茶农在为茶树剪枝。
    1903年肯尼亚首次从印度传入茶种,1920年进入商业性开发种茶,规模经营则是1963年以后。
    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中国传入茶籽种植于北部地区,并相继扩种。以后旅居的与苏联侨民也辟建茶园。50年代以后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南美主要的茶生产、出口国。
    20世纪20年代几内亚共和国开始茶的试种。1962年中国派遣赴几内亚考察与种茶,并帮助设计与建设规模为100公顷茶园的玛桑达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
    1958年巴基斯坦开始试种茶,但未形成生产规模。1982年,中国派遣赴巴基斯坦共和国进行合作。
    20世纪50年代阿富汗共和国试种茶。1968年,应阿富汗邀请,中国派遣引入中国体品种,成活率90%以上。
    1962年中国派遣茶赴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马里共和国,通过艰辛的引种实验,取得了成功。1965年应该国的请求,中国分批派遣了茶农场帮助考察设计与建设附有的自流灌溉设施的锡加索茶农场和经过热源改革具有国际水平的年产100吨的绿茶厂。此项目农业部认定为中国援助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区一百多个农业工程项目中最成功的三个项目之一。
    20世纪60年代玻利维亚共和国最初从秘鲁引进茶种试种。70年代农业技术团赴玻考察设计与投资,开始规模种植茶园。1987年应玻请求,中国派遣茶赴玻,帮助建设200公顷的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
    1983年,中国向朝鲜共和国茶种试种,并在黄海南道临近的西海岸的登岩里成功种植。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种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20年代,经过千年沧桑,至今茶叶生产初具规模。
    中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有160多个和地区的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中国近几年来的茶叶年产量达一百四十万吨左右,其中少量用于出口创汇,其余绝大多数用于满足国内爱茶一族的口福和丰富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茶叶诞生于中国。而今日世界各地都在饮用的茶叶是通过怎样的图径传播的呢?想了解“茶叶之路”一般人们是通过查阅各国的文献,按年代和区域,绘制出一幅茶叶传播之图,来解明它的传播之径的。
    茶叶的发祥地位于中国的云南省,但茶叶之路却是通过广东和福建这两个城市传播于世界的。当时,广东一带的人把茶念为“CHA”;而福建一带的人又把茶念为“TE”。广东的“CHA”经陆地传到东欧;而福建的“TE”是经海路传到西欧的.
    外国人都称中国茶叶为CHINA TEE...中国人的始祖为女娲,中国女娲故里的女娲茶叶也被誉为"国茶".

    浏览 321赞 129时间 2023-11-27

中国茶道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