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总结怎么写?

黄小琼琼 2021-09-19 09:36 317 次浏览 赞 151

最新问答

  • 冲哥是个姐

    崩塌灾害的工程措施:

    1、拦挡: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撑与坡面防护: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可能拉断坠落的悬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柱、墙或其组合形式支撑加固,以达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对危险块体连片分布,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

    3、锚固:板状、柱状和倒锥状危岩体极易发生崩塌错落,利用预应力锚杆(索)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崩塌的发生。锚固措施可使临空面附近的岩体裂缝宽度减小,提高岩体的完整性。

    4、灌浆加固:固结灌浆可增强岩石完整性和岩体强度。一般先进行锚固,再逐段灌浆加固。

    5、疏干岸坡与排水防渗:通过修建地表排水系统,将降雨产生的径流拦截汇集,利用排水沟排出坡外。对于滑坡体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将地下水排出,从而减小孔隙水压力、减低地下水对滑坡岩土体的软化作用。

    滑坡灾害的工程措施

    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滑坡滑动多与地表水或地下水活动有关。因此在滑坡中往往要设法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避免地表水渗入滑体,减少地表水对滑坡岩土体的冲蚀和地下水对滑体的浮托,提高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和滑坡的整体稳定性。

    2、减重与加载:通过削方减载或填方加载方式来改变滑体的力学平衡条件,也可以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这种措施只有在滑坡的抗滑地段加载,主滑地段或牵引地段减重才有效果。

    泥石流灾害的工程措施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沟上方修筑桥梁、涵洞跨越避险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证道路的畅通。

    2、穿越工程:在泥石流下方修筑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从上方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响。这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种主要工程形式,对于隧道、明洞和渡槽设计的选择,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

    3、防护工程: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设施修筑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防护工程,从而抵御泥石流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危害。

    4、排导工程:修筑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导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

    5、拦挡工程:修筑拦砂坝、固床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拦挡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缓泥石流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扩展: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

    1、采掘矿产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地质灾害

    浏览 367赞 130时间 2024-01-23
  • Amber已存在

    一、地质灾害概况

    xxx街道地质灾害以洪涝为主,由于辖区地势低,基础设施差,以至只要到汛期,雨量增多,上流水库一放水,地势较低的民房、厂房及仓库等容易被淹。

    二、地质灾害情况

    (一)重点防范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是5-7月份的降雨、上流水库放水等活动。预测今年地质灾害的重点主汛期是5月至7月。

    (二)重点。根据辖区地质灾害分布,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为火车站南头沿河民房、厂房及仓库。重点防灾地段是南路101号至114号,省一建靠河边平房地势较低,较易被淹。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和危险性,以及是否容易造员伤亡等因素,确保做好辖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三、地质灾害措施

    针对辖区基本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结合,策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并严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一)加强、落实责任。地质灾害工作是事关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实地质灾害策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众撤离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充分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科普画廊等文化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条例》及地质灾害科普知识,以此提高广大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小组,并充分发挥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3、各要督促居民、基层单位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是汛期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及报告,如情况紧急要立即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调有关单位,落实测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5、要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当天气情况发生变化时,立即将相关信息通知到辖区各有关单位、企业、地灾监测人和受威胁的众,并做好有关防灾减灾工作。

    (四)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浏览 430赞 149时间 2023-08-16
  • 王凡Angela

    地质灾害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实施地质灾害的目标,首先要有各级的高度重视和有力,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地质灾害的措施主要有:行政管理措、规划管理措施、规章制度措施、科普教育措施、监测预报措施、避让撤离措施、抢险救灾措施、工程治理措施、绿化植被措施及经费保证措施。

    一、行政管理措施

    根据市“三定”方案和《镇江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市地矿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的职能,具体负责制定本市地质环境保护计划和措施,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参于对经济开发区、重大工程的选址,以及负责对坡地、坡脚及河道两侧的工、民建筑的地质环境进行论证及审批;组织地质环境勘查评价成果的验收;负责对各类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地质环境、灾害治理方案论证和审定;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管理;参于地质灾害的整治。

    市城建、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市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二、规划管理措施

    镇江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灾情严重。地质灾害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开展这一工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编制地质灾害规划是地质灾害的重要的内容。1996年,市将城市地质灾害规划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市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对防灾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随着地质环境改变及时修改防灾规划。

    随着镇江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为有效避免地质灾害,在进行区域性国土整治和重大经济项目选址,确定经济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旅游区,必须进行地质环境勘查评价,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隐患,制定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

    在山坡、山脚、河道两侧等容易诱发环境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工、民建筑或景点建设时,市地矿行政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查实确定无灾害隐患或采用了有效措施后,方能同意其进一步到规划部门办理规划建设手续。

    城市山林是镇江的标志,要强调城市山林保护的原则,严禁任何形式的挖山建房、开山挖土,以保护山体不被蚕食。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逐步退房还山,退房还绿,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镇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规章制度措施

    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斜坡地质灾害工作的关键。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十分重视斜坡地质灾害工作,国土部于1999年了《地质灾害管理办法》,江苏省于1999年5月以来第154号省长令颁布了《江苏省地质灾害管理办法》。镇江则于1992年7月了全国地级市第一个地质环境管理方面的行政措施《镇江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暂行办法》。1996年,镇江进一步将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了《镇江市城区斜坡地质灾害规划》,1998年12月,市发布了《关于禁止在市区山体上新建、扩建、民用建设的意见》。1999年4月,又了新的《镇江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办法》。2000年8月底,市进一步转发了《江苏省地质灾害管理办法》。这些法规措施是开展斜坡地质灾害工作的基础。市地矿局是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行政主管部门,应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的法规和政策,加强管理,严格执法,不断总结提高,开创我市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四、科普教育措施

    科普教育包括改正内容:

    (一)市地矿主管部门与市斜坡地质灾害指挥部每年定期对四级斜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有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二)利用电视讲话、专题报道、报纸广告、标语横幅、散发宣传等形式向全身宣传斜坡地质灾害抗灾知识和有关地矿法律法规。

    (三)在每年“4.22”地球日期间集中宣传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知识。

    (四)开辟市二中、云台山西北坡、江照庵后山等滑坡治理样板点,组织广大中小和市民代表现场参观、现场讲解。

    要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使全社会都关心地质工作,形成良好的地质环境保护氛围。

    五、监测预报措施

    (一)监测

    监测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监测两种,前者是通过人的感观系统直接搜集变形破坏体的形变与位移或异常现象,后者是借助仪器监测感观系统难以取的各种信息。宏观监测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派专人测量变形破坏的水平、垂直位移、观察滚石、掉块、地陷、地下水露头(泉)、地表炎的量变、色变、地动、地音、地表建筑物或植物的位移。宏观监测具有经济、简便、直观、容易推行运用,且信息可靠的特点。只要及时分析前兆信息,是可以作出临滑坡预报的,地质灾害也能减少到最低限度。

    微观监测一般应选择危害严重、规模较大的灾害点进行,常用方法有大地形变测量法、全自动边坡监测系统,或单一的灾害应变仪、声控器等,借助仪器获得变形破坏体的形变、应变、地下水位等变化。此种方法所获取的信息具有准确、连续、定量的特点,但专业技术性强,费用大。

    镇江地质灾害严重,涉及面广,应以宏观监测防测、专结合措施为主,微观监测为辅。

    (二)预报

    市地矿部门根据监测向有关单位发布滑坡中长期、近期和临滑预报。重大滑坡预报须经市批准后发布。

    六、抢险救灾措施

    当出现滑坡险情时,市斜坡地质灾害指挥部应采取以下防灾措施:

    1、汛期召开会议,向各部门通报险情,安排专人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应急预备工作;

    2、出现滑坡险后,立即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决定应急防范撤离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人和任务,并派专人日夜现场值班;

    3、市地矿部门确定滑坡险区范围、撤离区域和临时应急措施;

    4、区(县)负责落实撤离安置工作;

    5 部门、战士组成巡逻小分队,一方面逐家逐户检查撤离情况,督促居民迅速撤离,另一方面设立警戒,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滑坡险区;

    6、交通运输、供水供电、邮电通讯、消防卫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7、汛期结束险情排除后,撤离人员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有秩序返回住地,并做好善后清查登记工作;

    8、当地质灾害不可避免发生后,组织保护现场,力争使损失降到最小。善后工作应对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作出评估。

    9、区、街道、居委会斜坡地质灾害机构应密切配合市斜坡地质灾害指挥部做好各项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监测预报、搬迁撤离工作。

    七、工程治理措施

    目前我国对地质灾害的治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常用的方法有:避(即躲避、绕开、搬迁);削(减载、削坡、清除);排(钻孔排水、地表排水、排除危岩、地面防渗、平硐排水、竖井排水、铺盖防渗);护(护墙、护坡、抛石反压);挡(挡土墙、锚杆、索链、抗滑桩、明硐)等多种多样的工程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一种或几种同时使用。为确保工程质量,应严把勘察、设计、施工关,让有资质的单位施工,工程必须实行质量监理制。

    八、绿化植被措施

    山坡绿化对山体边坡稳定、沙土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坚持不懈抓好山坡绿化工作,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化环境。

    每年市地矿行政部门应根据斜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实际情况,制定保护山坡山体的绿化措施和计划,并报绿化管理部门审议备案。要通过对市区山体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使市区市郊的山体的逐步绿救起来,使镇江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山林”。

    九、经费保证措施

    地质灾害的勘查、经费应列入各级财政,实行专项管理和专款专用。地质灾害勘查、经费计划由市地质灾害指挥部负责编制并报分管市审批后报市财政进行平衡后列入下一年度预算。同时,地质灾害治理经费应采取多渠道筹集的办法,应本着谁诱发、谁出资、谁受益、谁出资,谁管辖、谁出资的原则,广开筹资门路,切实解决治理经费问题。

    第三节 各类地质灾害对策

    一、土体滑坡的对策

    土体滑坡是指第四系残坡积物及基岩风化层,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滑坡,这是镇江最主要的滑坡类型。土体滑坡的形成,与水有很大系。由于水作用于斜坡土体,使土体软化,降低C、Ф值,因此在土体滑坡时:

    (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排水:排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排除地表水,可在滑体的集汇水部位修排水沟,在滑坡后缘及两侧修环形截水沟,在滑体上修“∧”型排水沟,或顺坡向修排水沟。排除地下潜水,可采用钻孔排水,可打垂向孔、斜向孔、水平孔,视条件还可打平硐,铺盖反滤层等。其目的是排除滑体上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使斜坡土体保持干燥状态,增大抗滑力,减小下滑力。

    (二)削坡减载护坡:对于那些因坡角太陡,而形成重力卸荷型的土体滑坡可采用此方法,将滑体后缘土体削去部分,使斜坡坡角变缓,上部重量减小,必要时辅之心护坡,以得斜坡的稳定。

    (三)挡土墙:对于某些规模小,因切蚀斜坡前缘而形成的滑坡,可采取修建挡墙的方法,斜坡上修排水沟,起先护坡处理。(见下表)

    (四)抗滑桩:对某些规模较大的土滑坡,在挡土墙难以的当的情况下,可在滑坡体的前缘或其它适当部位设置桩,或采用桩墙结合的方法,可实现滑坡挡土的理想效果。

    (五)或控制在滑体上进行工民建工程。

    (六)搬迁:对于某些治理不经济,或其它原因不能实施治理的滑坡点,可进行搬迁,将居民异地安置。

    总之,土质的对策是多种多样的,上述工程处理方法在处理滑坡时,一般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以达到使滑坡稳定的目的,倘若处理难度较大,且治理费用高,一时难以治理的,应加强监测预报,一旦出现险情,再予以迅速搬迁撤离。

    土体滑坡整治工程措施表

    抗滑工程
    减 滑 工 程
    其它

    排除地下工程
    排除地表

    水工程
    削方减重

    挡 抗 竖

    土 滑 并

    墙 桩 桩
    截断地下水工程
    排 除 深 部

    地 下 水 工 程
    排除 浅层

    地下水工程


    表水沟
    防渗工程

    焙烧电渗加固
    绿化植树





    平钻孔
    集水井



    排气工程
    泄水涵洞
    主体排水工程
    暗沟



    明暗沟
    水平钻孔

    二、岩石滑坡的对策

    岩石滑坡是滑体发生于基岩中,滑坡面可切岩层或顺岩面滑坡。顺层滑坡可采用在人为切坡的陡坎处修挡土墙,在滑坡前缘及中部打锚桩,在滑体上排水。修挡土墙打桩均应经过详细调查,并作试验,进行详细计算评价后,确定挡土墙基脚深度、墙体厚度和坡角,桩的数量、集团、桩径、埋深和配筋等。而对于岩石滑坡的监测,主要是监测滑动面裂缝的位移情况、水平及垂直位移量、位移方向、位移速度等。同时还应监测井的水位、水温、水质、水量等情况,监测前缘岩土体鼓丘是否增大,地面是否倾斜等多方面的变化情况。认真分析滑坡的变形发展趋势,预测是否会产生滑动,及时预报,以防不测。

    三、山体开裂及危岩的对策

    镇江市区山体因长期风化剥蚀且岩石本身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较为破碎,故危岩较多,大多分布在云台山北坡、金山、焦山、北固山等山体,对于此类地质灾害应以监测预报为主。其监测内容为裂缝的发育情况,裂缝的宽度、深度、长度、裂缝的变形速度,用简便方法设立监测点,在裂缝两侧立固定标尺,进行危岩的垂向位移观测,可用某一定点进行对比观测。在雨季应加密观测,对某些规模小的灾害点,可采用人工或人工排除手段清除危岩。对某些危岩可用挡墙或护坡支撑,或用锚杆固定,钻孔灌浆等方法加固,如出现大规模的危岩崩落,则危险区内居民可考虑搬迁撤离。

    四、塌陷的对策

    塌陷一般为岩溶塌陷和采矿塌陷,镇江至今尚未有岩溶塌陷,而采矿塌陷则时有发生,如我市韦岗铁矿和煤矿等地下开采的矿山,采矿塌陷的方法一是要尽量选择安全的采矿方法和采矿深度;二是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及安全柱的科学处理;三是加强采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四是当地面沉降到一定程度时撤离沉陷区居民。

    五、尾矿堆的对策

    矿山尾矿堆因堆积过高,形成过陡的堆积边坡,或因选址不当,在原剥蚀斜坡上堆积过量矿渣,在大量降雨等因素作用下,因自重影响,在堆积层与岩石斜坡间产生滑面,形成滑坡。较为典型的有东风煤矿和伏件山煤矿煤矸山滑坡。防止尾矿堆滑坡一是要选址得当,要尽量避免堆放在顺层的斜坡上,二是不能堆积过高、过陡,三是堆积要尽量远离建筑物和人。

    六、泥石流的对策

    泥石流往往与土体滑坡、滑塌同时发生。当出现土体滑坡时,大量降雨汇集后夹带泥土顺沟冲下,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因山体不高,山坡汇水面较小,大规模的泥石流不易产生,但在连续大雨等降水集中过程中,容易产生小规模泥石流。防止泥石流的主要方法有:

    (一)搞好山坡绿化,避免水土流失。

    (二)对汇水面较大的山坡进行地表排水截水工程。

    (三)对采矿弃渣、工程建设弃土,不能随意在山坡、沟谷堆放。

    (四)避免人为因素诱发新的滑坡、滑塌产生。

    (五)规划建设管理应避免在沟谷山脚建设、民用建筑。或建设时在靠山一侧建造挡墙、水沟等排、截水工程。

    检举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一号”、“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二.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三.科普宣教力度不够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四.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帮助和保障。
    共有2大部分 这些你看着写吧 我也不会,只能帮你拿了

    浏览 294赞 68时间 2023-08-08
  • 我最亲爱的12345

    浏览 335赞 160时间 2021-10-31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