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是什么?

紫竹幽阁Nina 2021-09-18 16:17 236 次浏览 赞 116

最新问答

  • 我是漂亮小小妞

    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学科。属于历史学类,专业代:030401。
      “民族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 由’γos〔ethnos(族体民族)〕和 λγos〔logos(科学)〕两字组成,是指研究民族共同体的学问。英文的Ethnology、法文的 Ethnologie、 德文的 Vlkerkunde都是民族学的意思。英国的 “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美国的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和当前合称的“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与民族学相近。
      西方民族学流派
      西方民族学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这一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进化论学派;
      进化论学派
      进化论学派是19世纪中叶西方出现的第一个民族学流派。进化论学派主要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这种循序的进化过程是全世界所有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造成这种普遍性的原因在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泰勒(E.B.Tylor,1832-1917)、摩尔根(L.Morgen,1818-1888)。他们都以各自的特点系统阐述了进化论思想,对民族学的初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阶段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民族学的大发展世琪,整个学术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流派有播化学派、历史学派、社会学年刊学派、功能学派、心理学派等。
      传播学派
      最初出现的是传播学派,又分成德、奥文化圈学派和英国传播学派。前者以德国的R.F.格雷布纳、奥地利天主教神甫W.施密特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的创造能力极其有限,每一种文化都是在一个中心地区一次产生,然后传播开来。后者以英国的G.埃利奥特-史密斯及其 W.J.佩里为代表。他们宣称各种高级文化因素都是从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和中心尼罗河传播出去的,宣传泛埃及主义。由于这种理论缺乏科学事实根据,后来没有被人继承下来。
      历史学派
      继传播学派而起的是美国的历史学派,创始人为F.博厄斯(旧译鲍亚士),其他代表人物都是他的,如A.L.克罗伯、R.H.罗维、E.萨皮尔、C.威斯勒、A.A.登卫塞等人。博厄斯主张单纯地描写具体的文化和传播过程,不作理论概括。他的门徒公开打出反对进化论的旗帜。罗维写的《原始社会》(1920)全面否定和攻击摩尔根的进化学说;他写的《的起源》(1929)直接反对恩格斯关于起源的论述。该学派虽然对传播学派也采取批评态度,但基本上接受传播理论,因此,学术界一般把传播学派和历史学派合称为文化历史学派(Cultural-Historical School)。
      社会学年刊学派
      产生于法国的社会学年刊学派,与传播学派差不多同时出现。 主要代表人物有.迪尔'" class=link>.迪尔凯姆和M.莫斯。迪尔凯姆于1896年在巴黎创办《社会学年刊》,因此被称为社会学年刊学派。尽管该学派不象文化历史学派那样激烈地反对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但他们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家A.孔德的实证主义,因而还是与马克思主义相抗衡的。
      功能学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出现了影响颇大的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B.K.马利诺夫斯基和A.R.拉德克利夫-布朗。该学派不重视研究各族的历史,强调深入民族作全面的现状调查,大力训练和派遣们分赴各殖民地作田野工作。在理论上他们强调文化的功能作用,认为每一种文化之所以存在,在社会生活中必有它的用处,一个民族就是一个整体,必须在这个整体的立足点上来考察它的全部社会生活,而生活的各个方面又密切相关。功能学派的理论对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民族学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心理学派
      20世纪30年代,美国历史学派中分化出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博厄斯的R.本尼迪克特和M.米德等。他们认为个人的心理活动决定文化和社会状况。先进民族的优良心理素质创造高级文化模式,落后民族的不正常心理素质只能造成落后的文化模式,因而后者必须在前者的帮助下改变自己落后的文化模式。这一学派虽然口头上反对基于外表体质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种族主义,但实际上主张心理上隐存着民族的优劣差别,也是一种种族主义的观点,因而也被称为种族心理学派。
      第三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是西方民族学的大变化世琪,出现的学派有结构主义学派、新进化论学派、文化相对论学派、新心理学派、社会生物学学派等。
      新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民族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首先,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进化学派的态度上有所变化,一些进步的民族学者认识到,要想把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学开来是不可能的。于是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论述民族学问题而产生的各种新思潮,诸如联邦德国以H.马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思潮, 法国以M.戈德莱厄为代表的 “结构马克思主义学派”思潮,美国以M.哈里斯为代表的“文化唯物论”思潮和以R.墨菲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辩证法”思潮等。同时,也不象从前那样公开反对进化学派了。在美国还出现了维护进化论的新学派,美国民族学界曾为摩尔根恢复名誉,甚至把他奉为美国民族学之父。一些学者把马克思、恩格斯和摩尔根有关民族学的著作,重新编订、校正、注释出版,有的还写了长篇导论。西方民族学出现的这种变化,正是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的表现。
      其次,战前的那些老民族学派大多衰退下去,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没有定型的学派或思潮。主要有以下几种:
      结构主义学派
      以法国C.莱维-斯特劳斯为主要代表。他把结构语言学的音位分析法运用到民族学研究领域。通过分析自然现象之间结构关系的途径,来推导社会现象之间的结构关系。英国学者E.R.利奇也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该学派的影响达到高峰,后来逐渐有所下降。
      新进化学派思潮
      以美国民族学家L.A.怀特、J.H.斯图尔德等为代表。他们为摩尔根等人的进化论学说进行辩护,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如怀特的普遍进化论和能量说,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等。
      文化相对论学派思潮
      以M.J.赫斯科维茨为代表。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离开了自己的民族和时代,就失去了任何意义,任何具体文化的一切现象都是孤立自在的,不会重复,各具特点,因而不同民族的文化无法比较,各个文化之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更谈不上有共同规律。一切民族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
      新心理学派思潮
      这是美国60年代以来掀起的小规模心理人类学复兴运动的产物。代表人物有J.怀廷、I.L.柴尔德、R.A.莱文等人。他们在老心理学派研究文化与人格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提出了所谓“认识人类学”。该派思潮目前在美国有一定的势力,是值得注意的倾向。
      这些学派、思潮除了结构主义学派很有影响外,其他基本上局限在某一或某几个民族学者的范围内,而且各人的观点也不一致。这种不统一的现象也正是战后西方民族学的一大特点。
      西方民族学发生的这些变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学术研究中的反映。由于民族运动的深入发展,摆脱殖民统治而的和民族越来越多,他们反对曾为帝国主义殖民政策服务的民族学家再对他们进行调查,使西方民族学遇到了困难和威胁。上述变化正是西方民族学对付的应变想法和措施。
      苏维埃民族学派
      十月前的民族学
      在17世纪以前,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范围很小,未超出俄罗斯的分布地区。整个17世纪是沙皇向外扩张的时期,也是历史中由俄罗斯民族变成多民族的时期。在这100年中,沙俄的领土扩大了几倍,使得俄罗斯人与被并入地区的各族接触日益频繁,从而加强了对他们的了解。
      18世纪,是彼得一世及其继承者的“贵族帝国”时期,也是史上的“大调查”时期。彼得大帝出去政治的需要,于1725年提出探测从东北亚到美洲的通路。著名的学者罗蒙诺索夫是这个时期学术界的代表人物。他在《古代史》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俄罗斯族及其他的斯拉夫各族的民族起源问题。
      19世纪30年代,农制逐渐加深,沙皇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和加强对外政策,开战了对国外民族的研究。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封建农制的日益尖锐化。这是民族学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的古典文学中出现了米科夫斯基的诗歌,克雷洛夫的寓言,科里卓夫的歌曲,特别是普希金和果戈里的作品,引起了广大读者对俄罗斯人的注意。于是在1845年成立了俄罗斯地理学会及其下属的民族学研究组。
      19世纪后半期,是民粹主义发生和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的时期,著名的民族学家米克路霍·马克莱从1871年-1878年在东南亚、新几内亚等地调查研究。阿努琴把人类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三者结合在一起,建立了“阿努钦学派”。
      1890-1917年,这是沙皇崩溃和工人运动高涨的时期,马克思主义彻底击溃了民粹主义,这时候出版了《民族学评论》(1889年创刊)、《古风今存》(1890),同时在彼得堡建立了俄罗斯博物馆民族学部,并出版了《人类学和民族学博物馆丛书》。
      十月后的苏维埃民族学
      十月后,苏联的民族学得以建立和发展。
      
      历程
      1917-1928年胜利不久,国内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十分复杂,布尔什维克要求苏联民族学者重视国内各族的调查研究。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实地调查和培养大批民族工作干部。这时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统一方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29-1934年苏联国内实行了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这时候的民族学界的任务是批判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族学对苏联的影响。
      1935-1941年,国内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进展,科学研究等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是,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设置了民族学教研室,在有关科目开始系统讲授课程。
      1942-1956年,起初由于卫国战争,民族学工作者很快转为到为国防服务,并提出了许多与战争和战后事务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批判种族主义、宣传民族团结等)。
      1957-1978年,苏联民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国内“民族一体化”和加强对世界民族的研究。这时候出版了《世界民族志》、《与民族》。
      从1979年以后,苏联民族学界又十分重视民族学理论和方的研究,并加强合作,共同研究世界各地的民族学发展过程。
      到了80年代,苏联民族学十分重视研究民族学与社会学等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并出现了“民族社会学”、“民族语言学”、“民族人口学”等。
      有人说,从十月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开始,民族学中的苏维埃学派就已形成。其实不然,作为一个学派实际上萌芽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正式形成于30年代末40年代初。
      特点:1.对原始社会史的研究。
      2.对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
      3.人类学(指体质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相结合。
      4.重视对国外民族的研究。
      5.对西方民族学的批评。
      6.重视对民族学理论问题的研究。
      7.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了十分细致的研究
      8.对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的研究。

    浏览 380赞 60时间 2023-09-23
  • 奔跑小猪mm

    浏览 462赞 137时间 2022-09-25

民族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