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诗相比,词在取材上有什么特点?

正在复制843111 2021-09-19 09:33 334 次浏览 赞 111

最新问答

  • 水金之幻

    题材的话

    诗多是借景物之类的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

    词多为闺中靡靡之音

    所以有:“诗庄词媚”之称

    正统文人一般不屑于填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楼上说我的辩解一下:P)
    词最初被称为“宴乐”
    歌舞余兴之作
    多为花间题材
    至于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词的境界
    但是在传统意义上来讲,违背了词的一般风格
    所以李清照在其《词论》上就这一点对苏轼提出反对意见

    佐证是苏轼的词集《东坡乐府》
    虽然他是以豪放词著称
    但是词集里面的词多数仍为艳科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讨论的是楼主的提问,也就是词的取材也就是题材吧,词的主要题材特点很明显为闺阁之作,因为词是要被配乐被歌伎传唱的,这种配乐传唱的词才是正统意义上的词。至于豪放词决不是词发展的顶峰,只是在词境和题材上拓展创新而已,这只能属于词题材的其中一部分。

    其次是“诗庄词媚”一说,这个最早由明代学者李东琪提出的观点现在被学术界所广泛承认。在学习诗词,尤其是学习《中国文学史》中苏轼一章的时候是应该知道的,因为在苏轼词的艺术特点上就应该主要讲到“苏轼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再次是你说苏轼将词脱离了音乐的,虽然在大多数人看来是进步,但是实际上呢,词本来就应该是合律而填,对于苏轼的这个改革李清照批评的很对,他只是把词变成了“长短不葺之诗耳”。那么这到底是词的进步还是退步?

    而且你说文人相轻,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反对他也是自然的,那么除了李清照之外呢,秦观是苏轼的得意,但是他转而学柳永,张炎是由宋入元的词人,在苏轼之后,他在词学理论著作《词源》里面也提出“豪气词,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可见豪放词在词史上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有分量。仅看代表人的多少和态度就可见一斑。

    第三,你说是“苏轼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的抒情诗题,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从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地位,使词的美学地位能与诗并驾齐驱。”这也我不敢苟同的。苏轼只是在《与鲜于子骏》中说过:“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颇为壮观也。”这里的“自是一家”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是指他所创作的豪放词风格,而不是针对词的地位提出。
    真正从理论上提高了词的地位的并非苏轼,而是李清照,她的《词论》是我国古代第一篇系统的词学专论。她在其中提出“别是一家”之说,才是区分了诗与词之大别。词学家吴熊和的《唐宋词通论》(1985年版.浙江古籍出版社)中也有“李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阐明了词体的音律、风格特点,为诗、词之别立下界石。”

    第四,关于《东坡乐府》,春秋君有没有通读过呢?并不是说早期与晚期,你可以去看看其中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分量对比,无论在哪个时期中,明显的婉约词占大多,即使在创作《念娇(赤壁怀古)》的黄州时期,他也创作了大量的婉约词。连豪放词的代表人都在填词时以靡靡闺阁为主要题材,还不能说明词的取材特点吗?

    P.S春秋君的观点确实在很多正规文学教材上面找得到,但是这是学术界之前的看法,我觉得在不断发展中应该有自己的意见。
    ————————————————
    苏轼的以诗为词固然不错,但是在之前已经有柳永的以赋为词给他一个启发

    此外春秋君的最后三行观点我赞同:词以婉约为正宗,东坡起而大变词风开一代风气,并影响深远,可称豪放之祖,后世皆有不如。

    浏览 332赞 80时间 2023-04-23
  • 苏明zhsm13579

    格律诗,产生于隋末唐初,在唐代空前鼎盛,唐朝人也有叫它“今体诗”,“格”为框框,“律”为要求,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全诗要求平仄,压韵。压韵的字必须是平生。绝句又称截句,意思如同截取律诗一样。格律诗格式整齐,语言抑扬顿挫,具有美感。
    唐代中期,由白居易提倡的诗歌革新运动,提出了“文学应该为政治服务”,文学应该“补察时政,泄导人性”“即事名篇”,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力求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与生活密切联系。
    而词的发展是这样的:隋唐之际开始主要产生在民间比较早的词是由清·王重民大力搜集于1950年出版的《敦煌曲子词》,收词162首,词短小,内容单一,多是写男女关系的小作品。唐代时渐渐有文人填词,中唐时有张志和,刘禹锡,白居易的词,为词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晚唐时出现了专力填词的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继温庭筠之后,影响最大的是南唐后主李煜。
    由北宋苏轼开创,南宋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顶峰的豪放派,其作品打破词为艳科的藩篱,他们气势豪放,意境雄浑,风格豪迈、奔放。重大的社会题材也可以填入词。
    以柳咏、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的词人,他们的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内容书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狭窄,往往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少数写山水之作。

    至于楼上“诗庄词媚”这一说我倒是没听过,只不过北宋文坛领袖、宗祖欧阳修的文学风格倒是“诗庄词媚”。楼上是不是搞错了。

    楼上
    苏轼对词的贡献是相当的大的,是不可以如此就被你轻描淡写就带过了的,因为你最开始所说的正统文人不屑于填词的局面就是由苏轼改变的。我们这里谈的是词的发展,而到了北宋的时候,豪放派是不得不提的一笔。至于李清照所提出的反对意见者很正常,所谓文人相轻,这就是个例子,对于文学有不同意见是文坛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李清照喜欢苏轼这种豪放风格,那么她就不可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了。
    苏轼对词的贡献除了扩大了词的题材,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写到词里面以外还有创立了豪放派,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提高了词的地位。
    苏轼对词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的“艳科”的传统格局,使词脱离了音乐的,以前的词是以曲为主,现在是以词为主,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的抒情诗题,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从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地位。为了使词的美学地位能与诗并驾齐驱,他还提出了词须皆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场景,全面提高了词的艺术地位,把词堂堂正正引入了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与诗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至于你所说的《东坡乐府》一说,我觉得很正常的阿,比如说齐白石早期的作品还没能体现出他晚期的作品的特点呢,你怎么能要求苏轼从最开始就拥有自己那么鲜明风格的作品?还有,就算有后期的作品写的是这种风格的,你还不行人家换换风格?总吃一样菜是会腻的

    东坡是词的改革家。在他之前,词已经过文人之手,在词句和技巧上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内容上仍然不脱男女之情,不离歌女之口,对于文人,只是之作。而东坡,拓展了词的主题,这是艺术的核心。怀古之思、悼亡之情、田园之乐,以及仕途的坎坷、人生的思考,这些本来是正统的诗文的专利,而在他的手中,无不可以入词。所以,可以说是东坡真正“雅化”了词(并非只是词句和技巧)。他对词的雅化,还表现在音律方面。 “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出于“善讴”者之口,实际是说他的词不谐音律,所谓“拗折侍儿嗓”。(其实他对音律是无可无不可的,这里不必多论。)这样一来,词自然就脱离了歌女之口了。至于“婉约”、“豪放”之说,出于明人,并不准确。即如苏轼,“豪放”只能说明他创新的一部分,不能概括他的全部。他的词风,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固然有很多创新,而传统的“婉约”自然也不拒绝,因而不能完全按“婉约”、“豪放”来划分。
    不需要多读几本文学史,读一本随便什么文学史或仅仅宋代部分,对这个问题也就清楚了。
    词向以婉约为正宗,东坡起而大变词风,虽只仅在小部分作品中,但开一代风气,并影响深远,直启稼轩,可称豪放之祖。
    后代自谓豪放者往往落入末流,不通音律,故作豪放,如刘过等人。这就是为什么代表人物少的原因
    不谈。
    但词仍以婉约为主,婉约可学,豪放若无才情与真气迈,画虎不成反类犬。不是一般人可以写的。

    具体可以参考北大中文论坛

    浏览 465赞 150时间 2022-11-17
  • 英式风情茶

    诗的长度一般是一致的,非常讲究押韵。
    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也称上片和下片),有词牌名,有的也有题目,句子有长有短,也讲究对偶。

    浏览 323赞 53时间 2022-08-05

和诗相比,词在取材上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