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

linalingxj 2021-09-19 09:31 313 次浏览 赞 57

最新问答

  • Zzzz将将将

    德猜想是德国数学家德200年前提出的一个猜想。主要核心原来有两部分:

    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如 12=7+5 。
    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如 19=3+5+11 。

    而这里后面一个其实是前面一个的推论。因为除了2以外所有素数都是奇数。因此任意一个奇数减去2以外任意一个素数就是个偶数。如果任意一个偶数可以拆成两个素数之和。那么当然任意一个奇数就可以拆成3个素数之和。所以一般说德猜想就是指前面那个关于偶数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在两百多年里让全世界数学家为证明它伤透脑筋。至今没有解决。

    很少有难题象它这样,题目本身非常简单。任何一个小也一讲就明白。但证明起来却是无比困难。以致现在有个有趣现象。许多业余数学爱好者都在试图证明它。而世界一流数学家却都放弃了。据说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个摆得上台面的数学家在证明德猜想。

    关于陈景润的“1+2” 。就如前面所说德猜想是“任何1个偶数都可以表示为1个素数加1个素数”。这样说起来太麻烦,所以数学界就简称它“1+1” 。就是1个素数加1个素数的意思。而陈景润证明了“1个素数+2个素数之积”。这就把德猜想的证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原来已经证明到‘1+3’ )。这是迄今德猜想最接近的证明了。最终证明只剩最后一步。但这最后一步或许是最难的。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此事毫无进展。

    浏览 395赞 90时间 2024-01-24
  • yangjiefox

    (1) 是否任何一个≥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2) 是否任何一个≥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目前这个猜想尚未被证明,不过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已经证明出了“1+2”这个定理,离德猜想进了一大步,不过仍还有一段距离。各个数学家采用缩小包围圈的方法,逐步证明到了“1+2”。
    现证明时间,证明人,证明内容: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1+2”指一个质数+一个半质数=所有大于等于6的自然数。
    半质数的说明:半质数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知道狂整理※

    浏览 343赞 102时间 2022-10-22
  • 周一小姐

    猜想内容是:(a) 是否任何一个≥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是否任何一个≥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因为这个问题直接证明起来实在很困难,根本无从下手,于是数学家们采用缩小包围圈的办法,从9十9(就是将一个大偶数写成两个自然数的和,而其中每个自然又能写成9个质数的乘积)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只有一个质数,这样就能证明“德猜想”了。 因为陈景润证明了“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能写成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将这个结果简称为 “1 + 2 ”,这是目前最好的结果,距离最终结果只有一步了

    浏览 196赞 159时间 2022-05-21
  • 纯洁的毛灾灾

    浏览 448赞 71时间 2021-09-30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