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画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画家

在整个宋代文人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的重要的画家有那些,并且代表作平有哪些?

xiaomakuaipao 2021-09-19 09:33 413 次浏览 赞 131

最新问答

  • 小鸡炖蘑菇mimi

    1、在整个宋代文人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画家有:代大文人,苏轼、黄庭坚、王先、米芾父子等。
      2、宋代文人画派的发展:
      宋代建立了皇家画院。据《画继》作者邓椿记述,宋徽宗亲自主持画院,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宋徽宗以写实、形似为主导思想,发展精工细刻的作风。宣和画院的上述画风在南宋绍兴画院继续得到发展,画家追求形象的真,构图的提炼。总的说来,两宋绘画都追求高度的“写实”,有的美术史家把两宋绘画称为“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 写实艺术发展到极点就容易走向反面。宋代一些具有广博文化修养的画家就发现了这一弊端,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首次提出了文人画的理论。
      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东坡题跋•跋宋汉杰画》),其次,他抬高了画家王维的历史地位,表现出将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画工)分开来的愿望:“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 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从绘画实践上看,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可以看到他的美学实践,另外文同的墨竹图与苏轼共同开创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画题材。
      人物画方面,具有很高文学、书法、古物鉴赏能力的李公麟把唐代的“白画”创造性的发展为白描,这种脱离色彩的线条更加强调书法功力和抽象的审美情趣,更加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
      南宋米芾、米有仁父子独创的“云山戏墨”和“米点皴”,标志着山水画以简代密地转变,经元初的高克恭继承发展,对元明清的文人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浏览 337赞 114时间 2024-01-25
  • 小喵酱一小只

    宋代建立了皇家画院。据《画继》作者邓椿记述,宋徽宗亲自主持画院,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宋徽宗以写实、形似为主导思想,发展精工细刻的作风。宣和画院的上述画风在南宋绍兴画院继续得到发展,画家追求形象的真,构图的提炼。总的说来,两宋绘画都追求高度的“写实”,有的美术史家把两宋绘画称为“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 写实艺术发展到极点就容易走向反面。宋代一些具有广博文化修养的画家就发现了这一弊端,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首次提出了文人画的理论。
      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东坡题跋

    浏览 204赞 62时间 2023-09-24
  • 小铃铛MISS

    一、画,北宋的翰林图画院盛况达到空前,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如郭熙的《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李唐的《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马远的《踏歌图》、《水图》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二、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 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
    三、黄派,又称“黄筌画派”。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光大于宋初的黄居寀。
    四、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有:董源和巨然。
    五、湖州竹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此派以竹为表现对象,以宋文同、苏试为代表,尤以文同画竹最著称。
    六、常州画派,亦称“毗陵画派”、“武进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徐崇嗣、赵昌为代表。
    七、米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指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绘之画。

    浏览 216赞 52时间 2023-08-19
  • 我爱娟子

    宋代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事情要算“翰林图画院”的设置。在三百多年的院画历史中,绘画艺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便是山水画在两宋进入黄金时期,文人画运动高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中国绘画,完成了从写实向写意的转换。北宋开国,即接收了五代西蜀、南唐的皇家图画院的一批画家[2](P201)。宋代画院处在市民社会的文化背景下,当时在汴梁的行会组织,大量设有图画、书籍的场所,“画家们把新创的画样一次画成几百本投向市场,确保其经济效益”[2](P202)。因此,“当宋代的绘画像手工艺品一样为社会各阶层消费时,它就比唐代的寺观比划和广大百姓的生活更为贴近了”[2](P202) 。宋代画院作为统治者赞助的机构,就较少受到市场的影响。翰林图画院的艺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山水、花鸟和人物等画种上。“院体画”讲究“形似”和“格法”,偏于写实,工笔居多,如宋徽宗赵佶的《腊梅双禽图》(见图一)和《芙蓉锦鸡图》(见图二),构思严密、造型准确、赋色鲜丽。李迪的《鸡雏待饲图》(见图三)、崔白的《双喜图》(见图四)等典型的院体画,都是工笔赋色,较少文人画的写意特征。宋代院体画虽然以写实为大宗,但是,在院体画“画学”中,“诗意”的问题已经被提出来了。最为重要的是以“诗句”作为“画题”,如徽宗朝画院的目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题,“一般人只是取远景,画孤舟泊岸,水鸟栖息于船舷,表现舟中无人,一片寂静的气氛。但有善解题者,则取一近景,画舟子在船尾入睡,横置竹笛于身。这么处理,以画人来强调‘无人’,出乎常人的意想。因为往来的行人稀少,舟子终日等待,百无聊赖,由此突出自然风物的僻静和闲远[2](P204-205)”。在院体画发展中孕育着走向写意绘画的潜在力量,这一点我们从张其凤的博士论文《宋徽宗对文人画的影响》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他归结了宋徽宗对文人画的特殊贡献,揭示了宋徽宗在推进院体画向文人画(写意画)递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其理由除兴办画学以诗句命题外,宋徽宗“引进宋子房、米芾这些著名的文人画家对画‘考其艺能’”;他为“画设计了严密的文化课程体系,让其在学习画技的同时,学习文化。……在画院绘画审美体系中,树立文化至上的观念”;“在对院画家进行分类时,他分为士流和杂流,并将优惠政策向士流倾斜,无疑是对文化色彩的充分肯定,也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人倾向的一种肯定导向”;“将绘画考核标准确立于‘诗意’与‘韵高简古’。而贬低单纯以形似为能事的行为,可谓与文人画的艺术追求异曲同工”[3](P15-16)。
    与“翰林图画院”相比,宋代中期的“文人画运动”,不但是导致院体画向文人画转变的真正动因,而且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美术史家称:由于北宋中期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苏轼的倡导,同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响应,开始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文人画运动。和六朝时期山水画出现的情况相似,这个文人画运动,比较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画院创作,只是观念先行了一步,就像宗炳、王微等人提出山水的理论,实际的创作还要等待更合适的机会。但是北宋文人画的提出,和山水画的出现又很不一样,因为它不是局限在某一画科题材,而是体现在整个的创作态度上。从文化史的立场看,它标榜的是创作者的社会身份,即所谓的“士夫”,而不是画匠,或者院画家。这种对社会身份的强调,清楚地反映了从东晋顾恺之以来士大夫阶层对于绘画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绘画创作越来越成为一种的个人表现,而不受过多外在社会因素的牵制。[2

    文人画的远祖可以说是宗炳和王微。梁萧贲作山水画:“学不为人,自娱而已”……“文人画”的自觉始于北宋的苏轼、米芾、宋子房、晁补之等人,而欧阳修对他们的影响至大。[4](P139)

    文人画的主要特点在于“写意”,这在苏轼的理论中已经呼之出,到元代汤垕《画鉴》,便成为明确的主张。苏轼在于“写意”思想上的重大贡献之一,便是将“写意”与“写物”统一为“一”。苏轼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5](P2189)

    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云:“颊上添三毛,觉精彩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优孟学孙叔敖,抵掌谈笑,至使人谓者复生,此岂举体皆似耶?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5](P2193)

    苏轼强调的是“传神”、“写意”,写物、写人要“得其意思所在”,即是强调“形”“神”的统一之处,写形不具备的艺术品格,写形体现的是传神写意的目。这样,一切写形就是传神写意,一切传神写意就是对“得其意思所在”的形的强调。“写意”在艺术创作中便具有了统帅作用,成为艺术创作的“常理”和内在尺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理了宋代绘画文人画“写意精神”向院体画渗透的历程,同时也揭示了宋代绘画整体上向“写意”流变的趋向。

    浏览 367赞 87时间 2023-03-11
  • 悠然1968

    代大文人,苏轼、黄庭坚、王先、米芾父子等,在王维的文人画派基础上,以书法入画,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至元代,赵孟頫、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等,多画深林大壑或丘山溪隐,笔墨平淡天真,逸笔草草,写胸中逸气,容诗、书、画、印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文人画体系。

    浏览 408赞 72时间 2022-09-21

宋代文人画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画家

在整个宋代文人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的重要的画家有那些,并且代表作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