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诗歌《出发》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诗歌《出发》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871014.html写出它表达的思想感情自己写,不要贴一大段文字,这样反而不好也许你真挚的语言是最好的···

兜里五块糖 2021-09-19 09:33 404 次浏览 赞 142

最新问答

  • 兰兰110110

    穆旦诗歌《出发》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上帝的虔诚、皈依和自我救赎,希望通过世俗的修行,得到灵魂的解脱。
    穆旦《出发》
    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须戮
    而那可厌的我们先得去欢喜
    知道了“人”不够
    我们再学习蹂躏它的方法
    排成机械的阵势
    智力体力蠕动着像一野
    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
    因为我们吻过的已经失去自由
    好的日子去了
    可是接近未来
    给我们失望和希望
    给我们
    因为那底必须摧毁
    给我们善感的心灵又要它歌唱
    僵硬的声音
    个人的哀喜
    被大量又该被蔑视
    被否定,被僵化,是人生的意义
    在你底计划里有毒害的一环
    就把我们囚进现在
    呵 上帝!
    在犬牙的角道中让我们反复行进
    让我们相信你句句的紊乱是一个真理
    而我们是皈依的
    你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要理解穆旦《出发》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熟悉《圣经》里的。《圣经》介绍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犯了原罪,所以祸及子孙,人类在世间所经历的痛苦都是一种历练,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诗中出现的戮、蹂躏、、摧毁,在诗人看来都是正常的,都是为了赎罪而必须经历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重生。点明中心意思的是最后一段,虽然在人世间要经历痛苦,但在诗人看来,那是丰富的痛苦,因此甘之如饴。

    浏览 234赞 60时间 2022-12-29
  • 蘑菇Miranda

    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
    因为我们吻过的已经失去了自由;
    好的日子过去了,
    可是接近未来,
    给我们失望和希望,
    给我们,
    因为那的必需摧毁,

    给我们善感的心灵又要它歌唱僵硬的声音。
    个人的哀喜被大量又该被蔑视被否定,
    被僵化,
    是人生的意义;
    在你的计划里有毒害的一环,

    就把我们囚禁现在,呵上帝!
    在犬牙的甬道中让我们反复行进,
    让我们相信你的句句紊乱是一个真理。
    而我们是皈依的,
    你给我们丰富,
    和丰富的痛苦。

    浏览 180赞 122时间 2022-10-05
  • 鳗鳗小公主

    对故乡的思念,对自己梦想的追寻和回首.
    对故乡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人们无知的遗憾和感慨.

    诗歌浑然一体.好诗!

    浏览 253赞 147时间 2022-02-12
  • 张小天11

    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
    因为我们吻过的已经失去了自由;
    好的日子过去了,
    可是接近未来,
    给我们失望和希望,
    给我们,
    因为那的必需摧毁,

    给我们善感的心灵又要它歌唱僵硬的声音。
    个人的哀喜被大量又该被蔑视被否定,
    被僵化,
    是人生的意义;
    在你的计划里有毒害的一环,

    就把我们囚禁现在,呵上帝!
    在犬牙的甬道中让我们反复行进,
    让我们相信你的句句紊乱是一个真理。
    而我们是皈依的,
    你给我们丰富,
    和丰富的痛苦。
    在诗歌方面,穆旦生前只出版了3部诗集,即《探险队》(1945,昆明文聚)、《穆旦诗集(1939-1945)》(1947,自印)、《旗》(1948,上海文化生活)。其中,《穆旦诗集(1939-1945)》是他创作成熟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2000年被文学出版社选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1900-2000)\"之一。

    穆旦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早期(1934-1937),大致从他在南开中学开始创作到他随清华南迁,这是他创作的初试期,主要作品有《流浪人》、《古墙》等;二、中期(1937-1948),大致从他南迁到去国,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和成熟期,主要作品有《合唱》、《赞美》、《诗八首》等;三、后期(1948-1957),大致从他去美国到回国后中断创作,这是他创作的衰退期,主要作品有《葬歌》、《九九家争鸣记》等;四、晚期(1975-1977),大致从他重新创作到去世,这是他创作的重振期,主要作品有《智慧之歌》、《神的变形》、《冬》等。

    在翻译方面,穆旦的收获更多。主要有:

    普希金的诗集7部:《青铜骑士》(1954,上海平明)、《波尔塔瓦》(1954,上海平明)、《加甫里颂》(1955,上海平明)、《普希金抒情诗集》(1957,上海新文艺)、《普希金抒情诗二集》(1957,上海新文艺)、《欧根·奥涅金》(1957,上海新文艺)、《高加索的俘虏》(1958,上海新文艺)。(\"\"中重新修订《普希金抒情诗集》,上下册,上海译文)。

    英国诗人的诗集5部:《拜伦抒情诗选》(1957,上海新文艺)、《雪莱抒情诗选》(1958,文学)、《济慈诗选》(1958,文学)、《云雀》(雪莱,1958,文学)、《唐·璜》(1980,四川)、《英国现代诗选》(1985)。(\"\"中重新修订《拜伦诗选》,上海译文)。

    其他诗集2部:《布莱克诗选》(1957,文学)、《艾略特和奥登诗选》。

    文艺理论著作2部:《文学原理》(前苏联,季摩菲耶夫,1955,上海平明)、《别林斯基论文学》(1958,上海新文艺)。

    问:教材在这讲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新诗发展的历史廓\",能再帮我们梳理一下吗?

    答:我们可以把新诗发展的历史分为\"初创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四个时期。

    第一,初创期(1917-1922),也就是一般文学史上所说的\"白话诗时期\"(现代新诗在20世纪初刚出现时都称为\"白话诗\"),或者\"五四时期\"。

    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的胡适的《白话诗八首》,被看作是现代最早出现的\"白话诗\"。

    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等,被看作是现代第一批白话新诗。(刘半农和沈尹默后来创作的歌谣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和散文化的《三弦》,则被看作是他们的诗歌代表作)。

    1919年2月,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这年10月,胡适的《论新诗》被看作是最权威的新诗理论,朱自清称之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这年,郭沫若开始陆续在上海《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

    1920年1月,新诗社编辑出版的《新诗集(第1集)》(内收胡适、刘半农、周作人、康白情、郭沫若等15人的102首作品)是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这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是现代第一部个人新诗集。从此,胡适被看作是\"白话新诗第一人\"。这年的重要诗集还有郭沫若、宗白华、田汉(寿昌)三人的诗合集《三叶集》(上海亚东图书馆)和许德邻编选的《分类白话诗》(崇文出版社)。这年1月,郭沫若的《凤凰涅盘》等重要作品开始陆续在上海《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沈玄庐的《十五》被朱自清称为\"新文学中第一首叙事诗\"。这年成立的北京歌谣会是白话诗人们进行的新诗\"歌谣化\"努力的开始,主要收获有刘半农的《瓦釜集》和《扬鞭集》中的部分作品,以及刘大白的《卖布谣》、《田主来》等。

    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的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一方面把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体现,被看作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1922年1月,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以\"中国新诗社\"名义创办的《诗》月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这年3月,上海亚东书局在这年出版的俞平伯的《冬夜》和康白情的《草儿》,被看作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新诗集。这年4月,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汪静之四人在杭州组成现代第一个专门的诗社:\"湖畔诗社\",同时还自己出版了诗合集《湖畔》,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湖畔诗人\"。这年6月,文学研究会的朱自清、周作人等8人因出版诗合集《雪朝》(商务印书馆)而被看作是一个\"准诗歌流派\",称为\"《雪朝》诗人\"。这年8月,汪静之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蕙的风》被看作是现代第一部爱情诗集,因其在爱情表现上的大胆而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这年,冰心开始陆续在上海《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小诗。这年发表的重要诗论还有郑振铎的《论散文诗》和周作人的《论小诗》,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北社编辑的《新诗年选(1919)》和徐玉诺的《将来之花园》等。

    第二,探索期(1923-1927),也就是一般文学史上所说的\"20年代\"。

    1922年以后,白话新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基本上取代了文言旧诗在文坛上的霸主地位,但新诗的\"白话化\"或\"散文化\"的倾向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此,从1923年起,新诗的艺术问题或称诗化问题成为大家努力的方向。

    1923年1月和5月,冰心的两部小诗集《繁星》和《春水》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同年10月,宗白华的小诗集《流云》由亚东出版社出版,再加上周作人对\"俳句\"的介绍,郑振铎翻译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的影响,以及徐玉诺等人的对于小诗的热衷,由此造成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小诗的流行既给新诗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也促进了新诗艺术的进步。这年3月,朱自清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抒情长诗《毁灭》,曾引起诗坛的轰动,被看作是新文学中的《离》和《七发》,是\"新诗运动以来,利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技巧的第一诗\"。这年9月,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红烛》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这年7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陆志苇的《渡河》,已很注意诗的节奏和押韵,被朱自清称为\"徐志摩氏等新格律诗运动的前驱\"。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郭沫若的诗文集《星空》,发表的重要诗论主要有成仿吾的《诗之防御战》、闻一多的《〈女神〉之时代精神》和《〈女神〉之地方色彩》、邓中夏的《贡献于新诗人之前》等。

    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踪迹》(诗文集),收有《毁灭》等,是朱自清诗歌最有代表的作品集。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刘大白的《旧梦》等。

    1925年1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的蒋光慈的《新梦》,是现代文学史最早出现的\"无产阶级诗歌\",是诗人留俄三年的精神记录,主要歌颂的十月。这年8月,徐志摩自费排印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上海书局代印),卞之琳认为,徐志摩最可读的诗大多出自于此。这年11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的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微雨》,是他于1923年从德国柏林将手稿寄给周作人后,编入\"新潮社丛书\"的。《微雨》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象征派诗歌的产生。朱自清说,\"他要表现的是\'对于生命揶揄和神秘及悲哀的美丽\'。讲究用比喻,有\'诗怪\'之称\"。20年代象征派诗歌的重要诗人还有王独清(《圣母像前》,1927)、穆木天(《旅心》)、冯乃超(《红纱灯》,1928)等。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王统照的《童心》、梁宗岱的《晚祷》等。

    1926年4月1日,由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创刊,标志着\"新格律诗\"运动的开始,也标志着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前期新月派\"的正式形成。同年5月,闻一多的《诗的格律》在《诗镌》上发表,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试图通过格律化的努力建立\"中国式\"的新诗。以《晨报副刊·诗镌》为中心,集中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主要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于赓虞等。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李金发的《为幸福而歌》、刘大白的《邮吻》、于赓虞的《晨曦之前》等。

    1927年诗坛上的两件大事,是冯至的《昨日之歌》和鲁迅的《野草》先后于4月和7月由北新书局出版。冯至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虽然是在郭沫若的《女神》影响下开始诗歌创作的,但却表现出与《女神》不同的艺术特色,以\"半格律体\"和幽婉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节制\"的美,特别是诗集中的4首\"堪称独步\"的抒情性叙事诗《箫人》、《帷幔》、《蚕马》和《寺门之外》,成为了现代叙事诗的经典。鲁迅是现代散文诗的鼻祖,他在1919年发表的散文诗《自言自语》、《古城》等,被看作是现代散文诗最早出现的精品。《野草》既是他的第一部散文诗集,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散文诗集,同时,既被看作是\"独语体\"散文的代表,也被看作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和\"从\'孤独的个体\'的存在体验中升华出来的鲁迅哲学\"。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蒋光慈的《哀中国》、韦丛芜的《君山》、李金发的《食客与凶年》、朱湘的《草莽集》、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汪静之的《寂寞的国》,以及王独清的《圣母像前》等。

    第三,成熟期(1928-1937),也就是一般文学史上所说的\"30年代\"。

    有了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有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再有了冯至的抒情诗和鲁迅的散文诗,中国新诗可以骄傲地说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即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诗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大众化\"(非诗化)的诗歌的活跃,一是\"贵族化\"(纯诗化)的现代派诗歌的崛起。

    1928年1月,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水》由新月书店出版,这是标志着当时诗歌艺术艺术水平的重要诗集。这年2月和3月,郭沫若的《前茅》和《恢复》先后由创造社出版,则代表着一个无产阶级诗歌运动的开始。这年8月,戴望舒的《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的发表,又标志着一个现代大诗人的\"横空出世\",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30年代的现代派被看作是\"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派演变而成的,而《雨巷》则被看作是显示了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势。这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成为\"后期新月派\"形成的标志,这年12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在《新月》上的发表,也被看作是当时诗坛的一个重要收获。

    1929年4月,戴望舒的《我的记忆》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是这年诗坛上最重要的。特别是诗集中的《我的记忆》一诗,既被看作是戴望舒诗歌艺术探索上的一次转折和自己风格形成的开始,也被看作是现代派诗歌的起点。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胡也频的《也频诗选》、冯至的《北游及其他》,以及刘大白的《卖布谣》等。

    1931年,是新月派最后辉煌的一年,这年1月,徐志摩主编的《诗刊》创刊,梁实秋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著名的《新诗的格调及其它》,陈梦家则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了《梦家诗集》。这年8月,徐志摩还出版了他的第三部诗集,也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诗集《猛虎集》。这年9月,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选》出版,收入了18名新月诗人的作品,其中还包括林徽因、沈从文等京派作家的作品,给新月派诗歌作了一个总结,预示着新月派的结束,而这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中逝世,则正式宣告了新月派的终结。在这年去世的重要诗人殷夫,他被看作是\"红色鼓动诗\"的创造者,继承了蒋光慈开创的政治抒情诗和郭沫若开创的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是30年代最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这年2月7日,他与柔石、胡也频等左翼青年作家一起,被国民秘密害于上海龙华。他生前编辑的诗集《孩儿塔》也因此未能出版。鲁迅曾为他的这个诗集作序《白莽作〈孩儿塔〉序》,对他的诗给予了高度评价。

    也许是巧合,新月派刚刚在1931年谢幕,现代派就在1932年登场。1932年5月,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创刊,宣告了现代派的正式亮相,\"现代派\"也因此而得名。在这年正式亮相的还有\"中国诗歌会\",这年9月,由蒲风、穆木天、任钧、杨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国诗歌会,以诗歌大众化为主张,是一个以新月派和现代派作为对立面而成立的诗歌社团,也被看作是继殷夫之后最重要的左翼诗歌力量,也是当时无产阶级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33年诗坛上最重要的是这年7月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烙印》的出版。这部由闻一多作序的自费出版的诗集,一面世就引起了文坛的关注,茅盾甚至认为\"在目今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臧克家的诗在形式上主要受新月派的影响,而在内容上则主要表现乡土的生活和中国农民精神上的\"坚忍主义\",被看作是30年代乡土诗歌的代表。这年的重要还有林庚的《夜》、戴望舒的《望舒草》等诗集和中国诗歌会的《新诗歌》的出版,以及茅盾的《徐志摩论》等的发表。

    1934年诗坛上最重要的是艾青的出现。这年5月,他于前一年在狱中写成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在《春光》月刊上,立即引起人们的注目,被胡风称为\"芦笛的诗人\",而大家从艾青奏的这支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来的芦笛声中,人们也看到了西方象征派大诗人凡尔哈仑和波特莱尔的影响。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臧克家的长诗《罪恶的黑手》、蒲风的《茫茫夜》、朱湘的《石门集》等。

    1935年是现代派诗歌继续活跃的一年,这年10月,戴望舒主编的《现代诗风》创刊,虽然只出版了一期,却扩大了现代派诗歌的影响,这年12月,还出版了另一位重要的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第二部诗集《鱼目集》。此外,还有田间的《未明集》和蒲风的《六月流火》面世。

    1936年和1937年被看作是现代派诗歌创作的极盛期,同时,也因为\"国防诗歌\"口号的提出而使诗歌大众化运动达到。在现代派方面,在1936年3月,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位现代派诗人出版了著名的诗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这年10月,以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戴望舒为编委的《新诗》月刊创刊,大壮了现代派的声威;在随后的四个月内,又有徐迟的《二十岁人》、艾青的《大堰河》、戴望舒的《望舒诗稿》等重要诗集出版。在国防诗歌方面,1936年10月,由全国14个诗歌团体组成的\"中国诗歌作者协会\"的机关《诗歌杂志》创刊,同时,蒲风的《钢铁的歌唱》作为\"国防诗歌\"丛书之一由诗歌出版社出版,1937年,又有蒲风主编的《中国诗坛》创刊。此外,田间在1936年7月还出版了他的长诗《中国农村的》。

    第四,深化期(1937-1949),也就是一般文学史上所说的\"40年代\"。

    1937年7月7日爆发的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这时开始的\"八年抗战\"和随后进行的三年内战,使中国一直处于动荡的战争时期,所有的文学创作也都打上了战时的烙印,因此,从这时起的12年的文学,现代文学又通称为\"40年代文学\"。在这时期的诗坛上,最为重要的两个诗派,就是以现实主义为特征的\"七月诗派\"和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九叶诗派\"。

    1937年抗战爆发后对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这年9月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的创刊。《七月》虽然发表各种体裁的作品,但以诗歌影响最大。这个上发表诗歌的有艾青、田间等30多位诗人,他们大多是\"初来者\",在风格上也多受艾青、田间的影响,形成了一个风格相近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也是40年代最大的一个诗派。同时,由原中国诗歌会成员穆木天和蒋锡金主编和以原中国诗歌会成员为主要作者的《时调》半月刊,于这年11月1日在武汉的创刊,对于提倡众性的诗歌朗诵运动,产生过较大影响。

    1938年几乎所有的诗歌作品都与抗战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诗歌活动是这年8月由延安战歌社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在延安发起的街头诗运动。这年发表的重要作品有田间的《给战斗者》、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长诗)、《我爱这土地》和柯仲平的《边区自卫队》(长诗)等,出版的主要诗集有郭沫若的《战声集》、高兰的《高兰朗诵诗集》等。

    1939年的重要作品主要有艾青最有代表性的诗集《北方》、邹荻帆的《尘土集》,以及柯仲平的长诗《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等。这时的昆明,在大后方的最高学府\"西南联大\"里,聚集着不少著名的诗人,如朱自清、闻一多、卞之琳、李广田等,围绕在这些老诗人身边的是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王佐良等一大批新诗人,形成了一个特殊诗歌氛围。

    1940年的主要收获是卞之琳的《慰劳信集》和艾青的《旷野》,此外还有臧克家的《淮上吟》和邹荻帆的长诗《木厂》。

    1941年和这以后的几年中,都是\"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诗人最为活跃的时期。1941年7月在桂林创刊的《诗创作》由于有延安诗人的投稿,曾产生过较大影响。10月和11月,由邹荻帆、曾卓、绿原、冀汸等七月派诗人编辑的《诗垦地》丛刊和由艾青主编的《诗刊》先后在大后方的重庆创刊,年轻的现代派诗人徐迟也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最强音》。此外,还有艾青著名的诗歌理论经典《诗论》。

    1942年,邹荻帆等人创办的《诗垦地》在重庆的《国民公报》上又开辟了一个副刊,而七月派的许多重要诗人都开始陆续推出自己的诗集,胡风有《为祖国而歌》、阿垅有《无弦琴》、冀汸有《跃动的夜》、绿原有《童话》等。现代诗派最重要的收获则是冯至的《十四行集》和卞之琳的《十年诗草》。此外,力扬在这年发表的长篇叙事诗《射虎者及其家族》也曾有较大影响。

    1943年前后,桂林几乎成为了诗歌的出产中心,在前一年集中出版了胡风、阿垅、冀汸、绿原和冯至、卞之琳等人的诗集后,这年又推出了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臧克家的《泥土的歌》、鲁藜的《醒来的时候》和田间的旧作《给战斗者》等。在重庆还出版了孙望、常任侠编辑的大型诗选《现代中国诗选》。这年面世的重要诗论还有朱光潜的《诗论》和闻一多的《时代的鼓手》。

    1944年的重要收获是冯文炳(废名)的《谈新诗》和李广田的《诗的艺术》两部诗论集,这年出版的主要诗集则有废名、开元的《水边》、路易士的《出发》、力扬的《我底竖琴》、曾卓的《门》,以及臧克家的《十年诗选》等。

    1945年的重要收获主要集中在穆旦和何其芳两人身上,穆旦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探险队》,而何其芳则出版了代表着他不同风格的两部诗集《预言》和《夜歌》。

    1946年出现的两部重要诗集,一是解放区民歌运动的代表作、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一是国统区讽刺诗的代表作、袁水拍以\"马凡陀\"的笔名创作的《马凡陀的山歌》。此外,还有杜运燮的《诗四十首》、臧克家的《宝贝儿》、任钧的《任钧诗选》、冯雪峰的《灵山歌》等。

    1947年在诗坛上最重要的是臧克家与曹辛之等人在上海组成\"星\"出版社,并以\"丛书\"的形式出版了《诗创造》月刊,还出版有《创造诗丛》12种,包括有七月派的苏金伞、九叶派的杭约赫(曹辛之)、唐湜等人的诗集。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穆旦自费出版的代表作《穆旦诗集》、田间的叙事长诗《她也要人》、张志民的叙事长诗《不着》等。此外,还有朱自清的论文集《新诗杂谈》等。

    1948年在诗坛上最重要就是\"九叶派\"的正式亮相。由于曹辛之与臧克家组成\"星\"社在艺术观点上的分歧,他与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创办了《中国新诗》月刊,并与已经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联系,形成 了一个新的诗歌派流派\"中国新诗派\"(后因1981年江苏出版社出版的《九叶派》称为\"九叶诗派\")。这年也是九叶诗派大丰收的一年,他们相继出版的诗集主要有辛笛的《手掌集》、穆旦的《旗》、陈敬容的《盈盈集》、唐祈的《诗第一册》,出版的诗论和诗论集还有袁可嘉的《新诗戏剧化》和唐湜的《诗的新生代》等。此外,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戴望舒的《灾难的岁月》、郭沫若的《蜩螗集》、绿原的《又是一个起点》、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续集,以及闻一多编选的《现代诗钞》等。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前出版的主要诗集,一是九叶派诗人杭约赫的《复活的土地》和郑敏的《诗集(1942-1947)》,一是解放区民歌运动的另一部代表作、阮章竞的叙事长诗《漳河水》。

    问:请问九叶诗派的形成情况,包括他们同现代派诗人的关系。

    答:在九叶诗派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经过了两次聚集。第一次是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穆旦等青年随着清华等学校南迁到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在这里,他们受到了冯至、卞之琳、闻一多、朱自清、李广田等已经成名的一批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受到了在西南联大讲授《当代英国诗歌》的英国青年诗人燕卜荪传授的西方现代诗艺。第二次是在1948年,当杭约赫(曹辛之)与臧克家等星社的同人因艺术观点发生分歧,与辛笛等诗友创办了《中国新诗》后,穆旦等已经回到北方的西南联大的学子们与他们在共同的艺术追求下走到了一起,这就是当时所谓的\"南北方才子才女大会串\"。40年代九叶诗派同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承接关系,这不但表现在穆旦等青年学子所受到的冯至、卞之琳、李广田等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的影响,而且还表现在九叶诗人另一些年龄稍长的诗人中,如辛笛、陈敬容等在30年代就已经成为现代派的成员。

    问: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浮现\"、\"诗歌散文美的追求\"和\"新诗现代性的拓展\"?

    答: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出现的\"历史意识的浮现\"的创作倾向,是一种历史的必然。1937年7月7日爆发的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之后的所有文学创作也都打上了战时的烙印,即使是在30年代曾以表现\"现代的情绪\"为标榜的现代派诗人也不例外,他们不再热衷于从微细生活里敏感发现的诗意,而与所有的热血诗人一样,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投入了时代的洪流之中。

    而\"诗歌散文美的追求\"正是历史意识的浮现在诗歌形式上的一种直接反映,不但现代派的天才少年徐迟提出了\"抒情的放逐\"的口号,而且连曾经将新诗的格律化作为自己艺术理想的闻一多也提出要把诗写得不像诗,而像小说和戏剧。因此,九叶派诗人们有\"新诗戏剧化\"的诗学主张。

    如果说\"历史意识的浮现\"、\"诗歌散文美的追求\"在七月诗派甚至更大众化的诗派创作中也能找到,那么,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最为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对于\"新诗现代性的拓展\",在于他们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即运用\"现代手法\"对\"现代经验\"的表现。如果要更进一步说,那就是九叶诗派所表现出来的\"感性与知性融合\"和\"新诗戏剧化\"等诗学主张及其共同追求。

    问:什么是\"感性与知性融合\"和\"新诗戏剧化\"?

    答:正如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努力将西方的现代诗意与中国的传统诗境相融和,是为了纠正20年代象征派诗歌过于晦的缺陷一样,40年代的九叶诗派力图最大限度地拥抱和穿透现实,将\"广大深沉的生活经验\"纳入到诗歌之中,也是为了纠正30年代的现代派在提升新诗的审美品质的同时,所造成的对外部历史现实的漠视。

    所谓\"感性与知性融合\",就是追求官能感觉与抽象玄思的统一,或者说,就是要将感性的个人的内在经验,转化为具有丰富内蕴和深厚哲理的\"意象\",不是单纯的感情宣泄,而是要让自己创造的形象具有思想的力量。

    所谓\"新诗戏剧化\", 就是用一种与现代人生和现代意识的\"戏剧化\"相统一相对应的\"戏剧化\"的方法来表现,这实际上也就是追求诗歌尽可能地表现人类的生存与意识。\"新诗戏剧化\"的探索是从新月诗派开始的,30年代现代派的后起之秀卞之琳更是将新诗的戏剧化看作是\"诗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九叶诗派则完全将\"新诗戏剧化\"当作了自己的行动方案、行动纲领乃至行动目的。袁可嘉有《新诗戏剧化》的专论,穆旦直到\"晚年\"创作《神的变形》时仍在努力地追求。

    浏览 454赞 145时间 2021-12-14
  • 幸福的小萝卜

    在诗歌方面,穆旦生前只出版了3部诗集,即《探险队》(1945,昆明文聚)、《穆旦诗集(1939-1945)》(1947,自印)、《旗》(1948,上海文化生活)。其中,《穆旦诗集(1939-1945)》是他创作成熟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2000年被文学出版社选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1900-2000)\"之一。

    穆旦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早期(1934-1937),大致从他在南开中学开始创作到他随清华南迁,这是他创作的初试期,主要作品有《流浪人》、《古墙》等;二、中期(1937-1948),大致从他南迁到去国,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和成熟期,主要作品有《合唱》、《赞美》、《诗八首》等;三、后期(1948-1957),大致从他去美国到回国后中断创作,这是他创作的衰退期,主要作品有《葬歌》、《九九家争鸣记》等;四、晚期(1975-1977),大致从他重新创作到去世,这是他创作的重振期,主要作品有《智慧之歌》、《神的变形》、《冬》等。

    在翻译方面,穆旦的收获更多。主要有:

    普希金的诗集7部:《青铜骑士》(1954,上海平明)、《波尔塔瓦》(1954,上海平明)、《加甫里颂》(1955,上海平明)、《普希金抒情诗集》(1957,上海新文艺)、《普希金抒情诗二集》(1957,上海新文艺)、《欧根·奥涅金》(1957,上海新文艺)、《高加索的俘虏》(1958,上海新文艺)。(\"\"中重新修订《普希金抒情诗集》,上下册,上海译文)。

    英国诗人的诗集5部:《拜伦抒情诗选》(1957,上海新文艺)、《雪莱抒情诗选》(1958,文学)、《济慈诗选》(1958,文学)、《云雀》(雪莱,1958,文学)、《唐·璜》(1980,四川)、《英国现代诗选》(1985)。(\"\"中重新修订《拜伦诗选》,上海译文)。

    其他诗集2部:《布莱克诗选》(1957,文学)、《艾略特和奥登诗选》。

    文艺理论著作2部:《文学原理》(前苏联,季摩菲耶夫,1955,上海平明)、《别林斯基论文学》(1958,上海新文艺)。

    问:教材在这讲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新诗发展的历史廓\",能再帮我们梳理一下吗?

    答:我们可以把新诗发展的历史分为\"初创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四个时期。

    第一,初创期(1917-1922),也就是一般文学史上所说的\"白话诗时期\"(现代新诗在20世纪初刚出现时都称为\"白话诗\"),或者\"五四时期\"。

    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的胡适的《白话诗八首》,被看作是现代最早出现的\"白话诗\"。

    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等,被看作是现代第一批白话新诗。(刘半农和沈尹默后来创作的歌谣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和散文化的《三弦》,则被看作是他们的诗歌代表作)。

    1919年2月,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这年10月,胡适的《论新诗》被看作是最权威的新诗理论,朱自清称之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这年,郭沫若开始陆续在上海《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

    1920年1月,新诗社编辑出版的《新诗集(第1集)》(内收胡适、刘半农、周作人、康白情、郭沫若等15人的102首作品)是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这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是现代第一部个人新诗集。从此,胡适被看作是\"白话新诗第一人\"。这年的重要诗集还有郭沫若、宗白华、田汉(寿昌)三人的诗合集《三叶集》(上海亚东图书馆)和许德邻编选的《分类白话诗》(崇文出版社)。这年1月,郭沫若的《凤凰涅盘》等重要作品开始陆续在上海《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沈玄庐的《十五》被朱自清称为\"新文学中第一首叙事诗\"。这年成立的北京歌谣会是白话诗人们进行的新诗\"歌谣化\"努力的开始,主要收获有刘半农的《瓦釜集》和《扬鞭集》中的部分作品,以及刘大白的《卖布谣》、《田主来》等。

    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的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一方面把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体现,被看作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1922年1月,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以\"中国新诗社\"名义创办的《诗》月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这年3月,上海亚东书局在这年出版的俞平伯的《冬夜》和康白情的《草儿》,被看作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新诗集。这年4月,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汪静之四人在杭州组成现代第一个专门的诗社:\"湖畔诗社\",同时还自己出版了诗合集《湖畔》,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湖畔诗人\"。这年6月,文学研究会的朱自清、周作人等8人因出版诗合集《雪朝》(商务印书馆)而被看作是一个\"准诗歌流派\",称为\"《雪朝》诗人\"。这年8月,汪静之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蕙的风》被看作是现代第一部爱情诗集,因其在爱情表现上的大胆而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这年,冰心开始陆续在上海《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小诗。这年发表的重要诗论还有郑振铎的《论散文诗》和周作人的《论小诗》,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北社编辑的《新诗年选(1919)》和徐玉诺的《将来之花园》等。

    第二,探索期(1923-1927),也就是一般文学史上所说的\"20年代\"。

    1922年以后,白话新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基本上取代了文言旧诗在文坛上的霸主地位,但新诗的\"白话化\"或\"散文化\"的倾向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此,从1923年起,新诗的艺术问题或称诗化问题成为大家努力的方向。

    1923年1月和5月,冰心的两部小诗集《繁星》和《春水》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同年10月,宗白华的小诗集《流云》由亚东出版社出版,再加上周作人对\"俳句\"的介绍,郑振铎翻译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的影响,以及徐玉诺等人的对于小诗的热衷,由此造成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小诗的流行既给新诗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也促进了新诗艺术的进步。这年3月,朱自清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抒情长诗《毁灭》,曾引起诗坛的轰动,被看作是新文学中的《离》和《七发》,是\"新诗运动以来,利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技巧的第一诗\"。这年9月,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红烛》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这年7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陆志苇的《渡河》,已很注意诗的节奏和押韵,被朱自清称为\"徐志摩氏等新格律诗运动的前驱\"。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郭沫若的诗文集《星空》,发表的重要诗论主要有成仿吾的《诗之防御战》、闻一多的《〈女神〉之时代精神》和《〈女神〉之地方色彩》、邓中夏的《贡献于新诗人之前》等。

    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踪迹》(诗文集),收有《毁灭》等,是朱自清诗歌最有代表的作品集。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刘大白的《旧梦》等。

    1925年1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的蒋光慈的《新梦》,是现代文学史最早出现的\"无产阶级诗歌\",是诗人留俄三年的精神记录,主要歌颂的十月。这年8月,徐志摩自费排印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上海书局代印),卞之琳认为,徐志摩最可读的诗大多出自于此。这年11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的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微雨》,是他于1923年从德国柏林将手稿寄给周作人后,编入\"新潮社丛书\"的。《微雨》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象征派诗歌的产生。朱自清说,\"他要表现的是\'对于生命揶揄和神秘及悲哀的美丽\'。讲究用比喻,有\'诗怪\'之称\"。20年代象征派诗歌的重要诗人还有王独清(《圣母像前》,1927)、穆木天(《旅心》)、冯乃超(《红纱灯》,1928)等。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王统照的《童心》、梁宗岱的《晚祷》等。

    1926年4月1日,由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创刊,标志着\"新格律诗\"运动的开始,也标志着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前期新月派\"的正式形成。同年5月,闻一多的《诗的格律》在《诗镌》上发表,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试图通过格律化的努力建立\"中国式\"的新诗。以《晨报副刊·诗镌》为中心,集中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主要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于赓虞等。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李金发的《为幸福而歌》、刘大白的《邮吻》、于赓虞的《晨曦之前》等。

    1927年诗坛上的两件大事,是冯至的《昨日之歌》和鲁迅的《野草》先后于4月和7月由北新书局出版。冯至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虽然是在郭沫若的《女神》影响下开始诗歌创作的,但却表现出与《女神》不同的艺术特色,以\"半格律体\"和幽婉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节制\"的美,特别是诗集中的4首\"堪称独步\"的抒情性叙事诗《箫人》、《帷幔》、《蚕马》和《寺门之外》,成为了现代叙事诗的经典。鲁迅是现代散文诗的鼻祖,他在1919年发表的散文诗《自言自语》、《古城》等,被看作是现代散文诗最早出现的精品。《野草》既是他的第一部散文诗集,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散文诗集,同时,既被看作是\"独语体\"散文的代表,也被看作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和\"从\'孤独的个体\'的存在体验中升华出来的鲁迅哲学\"。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蒋光慈的《哀中国》、韦丛芜的《君山》、李金发的《食客与凶年》、朱湘的《草莽集》、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汪静之的《寂寞的国》,以及王独清的《圣母像前》等。

    第三,成熟期(1928-1937),也就是一般文学史上所说的\"30年代\"。

    有了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有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再有了冯至的抒情诗和鲁迅的散文诗,中国新诗可以骄傲地说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即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诗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大众化\"(非诗化)的诗歌的活跃,一是\"贵族化\"(纯诗化)的现代派诗歌的崛起。

    1928年1月,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水》由新月书店出版,这是标志着当时诗歌艺术艺术水平的重要诗集。这年2月和3月,郭沫若的《前茅》和《恢复》先后由创造社出版,则代表着一个无产阶级诗歌运动的开始。这年8月,戴望舒的《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的发表,又标志着一个现代大诗人的\"横空出世\",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30年代的现代派被看作是\"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派演变而成的,而《雨巷》则被看作是显示了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势。这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成为\"后期新月派\"形成的标志,这年12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在《新月》上的发表,也被看作是当时诗坛的一个重要收获。

    1929年4月,戴望舒的《我的记忆》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是这年诗坛上最重要的。特别是诗集中的《我的记忆》一诗,既被看作是戴望舒诗歌艺术探索上的一次转折和自己风格形成的开始,也被看作是现代派诗歌的起点。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胡也频的《也频诗选》、冯至的《北游及其他》,以及刘大白的《卖布谣》等。

    1931年,是新月派最后辉煌的一年,这年1月,徐志摩主编的《诗刊》创刊,梁实秋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著名的《新诗的格调及其它》,陈梦家则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了《梦家诗集》。这年8月,徐志摩还出版了他的第三部诗集,也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诗集《猛虎集》。这年9月,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选》出版,收入了18名新月诗人的作品,其中还包括林徽因、沈从文等京派作家的作品,给新月派诗歌作了一个总结,预示着新月派的结束,而这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中逝世,则正式宣告了新月派的终结。在这年去世的重要诗人殷夫,他被看作是\"红色鼓动诗\"的创造者,继承了蒋光慈开创的政治抒情诗和郭沫若开创的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是30年代最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这年2月7日,他与柔石、胡也频等左翼青年作家一起,被国民秘密害于上海龙华。他生前编辑的诗集《孩儿塔》也因此未能出版。鲁迅曾为他的这个诗集作序《白莽作〈孩儿塔〉序》,对他的诗给予了高度评价。

    也许是巧合,新月派刚刚在1931年谢幕,现代派就在1932年登场。1932年5月,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创刊,宣告了现代派的正式亮相,\"现代派\"也因此而得名。在这年正式亮相的还有\"中国诗歌会\",这年9月,由蒲风、穆木天、任钧、杨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国诗歌会,以诗歌大众化为主张,是一个以新月派和现代派作为对立面而成立的诗歌社团,也被看作是继殷夫之后最重要的左翼诗歌力量,也是当时无产阶级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33年诗坛上最重要的是这年7月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烙印》的出版。这部由闻一多作序的自费出版的诗集,一面世就引起了文坛的关注,茅盾甚至认为\"在目今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臧克家的诗在形式上主要受新月派的影响,而在内容上则主要表现乡土的生活和中国农民精神上的\"坚忍主义\",被看作是30年代乡土诗歌的代表。这年的重要还有林庚的《夜》、戴望舒的《望舒草》等诗集和中国诗歌会的《新诗歌》的出版,以及茅盾的《徐志摩论》等的发表。

    1934年诗坛上最重要的是艾青的出现。这年5月,他于前一年在狱中写成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在《春光》月刊上,立即引起人们的注目,被胡风称为\"芦笛的诗人\",而大家从艾青奏的这支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来的芦笛声中,人们也看到了西方象征派大诗人凡尔哈仑和波特莱尔的影响。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臧克家的长诗《罪恶的黑手》、蒲风的《茫茫夜》、朱湘的《石门集》等。

    1935年是现代派诗歌继续活跃的一年,这年10月,戴望舒主编的《现代诗风》创刊,虽然只出版了一期,却扩大了现代派诗歌的影响,这年12月,还出版了另一位重要的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第二部诗集《鱼目集》。此外,还有田间的《未明集》和蒲风的《六月流火》面世。

    1936年和1937年被看作是现代派诗歌创作的极盛期,同时,也因为\"国防诗歌\"口号的提出而使诗歌大众化运动达到。在现代派方面,在1936年3月,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位现代派诗人出版了著名的诗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这年10月,以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戴望舒为编委的《新诗》月刊创刊,大壮了现代派的声威;在随后的四个月内,又有徐迟的《二十岁人》、艾青的《大堰河》、戴望舒的《望舒诗稿》等重要诗集出版。在国防诗歌方面,1936年10月,由全国14个诗歌团体组成的\"中国诗歌作者协会\"的机关《诗歌杂志》创刊,同时,蒲风的《钢铁的歌唱》作为\"国防诗歌\"丛书之一由诗歌出版社出版,1937年,又有蒲风主编的《中国诗坛》创刊。此外,田间在1936年7月还出版了他的长诗《中国农村的》。

    第四,深化期(1937-1949),也就是一般文学史上所说的\"40年代\"。

    1937年7月7日爆发的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这时开始的\"八年抗战\"和随后进行的三年内战,使中国一直处于动荡的战争时期,所有的文学创作也都打上了战时的烙印,因此,从这时起的12年的文学,现代文学又通称为\"40年代文学\"。在这时期的诗坛上,最为重要的两个诗派,就是以现实主义为特征的\"七月诗派\"和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九叶诗派\"。

    1937年抗战爆发后对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这年9月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的创刊。《七月》虽然发表各种体裁的作品,但以诗歌影响最大。这个上发表诗歌的有艾青、田间等30多位诗人,他们大多是\"初来者\",在风格上也多受艾青、田间的影响,形成了一个风格相近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也是40年代最大的一个诗派。同时,由原中国诗歌会成员穆木天和蒋锡金主编和以原中国诗歌会成员为主要作者的《时调》半月刊,于这年11月1日在武汉的创刊,对于提倡众性的诗歌朗诵运动,产生过较大影响。

    1938年几乎所有的诗歌作品都与抗战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诗歌活动是这年8月由延安战歌社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在延安发起的街头诗运动。这年发表的重要作品有田间的《给战斗者》、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长诗)、《我爱这土地》和柯仲平的《边区自卫队》(长诗)等,出版的主要诗集有郭沫若的《战声集》、高兰的《高兰朗诵诗集》等。

    1939年的重要作品主要有艾青最有代表性的诗集《北方》、邹荻帆的《尘土集》,以及柯仲平的长诗《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等。这时的昆明,在大后方的最高学府\"西南联大\"里,聚集着不少著名的诗人,如朱自清、闻一多、卞之琳、李广田等,围绕在这些老诗人身边的是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王佐良等一大批新诗人,形成了一个特殊诗歌氛围。

    1940年的主要收获是卞之琳的《慰劳信集》和艾青的《旷野》,此外还有臧克家的《淮上吟》和邹荻帆的长诗《木厂》。

    1941年和这以后的几年中,都是\"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诗人最为活跃的时期。1941年7月在桂林创刊的《诗创作》由于有延安诗人的投稿,曾产生过较大影响。10月和11月,由邹荻帆、曾卓、绿原、冀汸等七月派诗人编辑的《诗垦地》丛刊和由艾青主编的《诗刊》先后在大后方的重庆创刊,年轻的现代派诗人徐迟也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最强音》。此外,还有艾青著名的诗歌理论经典《诗论》。

    1942年,邹荻帆等人创办的《诗垦地》在重庆的《国民公报》上又开辟了一个副刊,而七月派的许多重要诗人都开始陆续推出自己的诗集,胡风有《为祖国而歌》、阿垅有《无弦琴》、冀汸有《跃动的夜》、绿原有《童话》等。现代诗派最重要的收获则是冯至的《十四行集》和卞之琳的《十年诗草》。此外,力扬在这年发表的长篇叙事诗《射虎者及其家族》也曾有较大影响。

    1943年前后,桂林几乎成为了诗歌的出产中心,在前一年集中出版了胡风、阿垅、冀汸、绿原和冯至、卞之琳等人的诗集后,这年又推出了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臧克家的《泥土的歌》、鲁藜的《醒来的时候》和田间的旧作《给战斗者》等。在重庆还出版了孙望、常任侠编辑的大型诗选《现代中国诗选》。这年面世的重要诗论还有朱光潜的《诗论》和闻一多的《时代的鼓手》。

    1944年的重要收获是冯文炳(废名)的《谈新诗》和李广田的《诗的艺术》两部诗论集,这年出版的主要诗集则有废名、开元的《水边》、路易士的《出发》、力扬的《我底竖琴》、曾卓的《门》,以及臧克家的《十年诗选》等。

    1945年的重要收获主要集中在穆旦和何其芳两人身上,穆旦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探险队》,而何其芳则出版了代表着他不同风格的两部诗集《预言》和《夜歌》。

    1946年出现的两部重要诗集,一是解放区民歌运动的代表作、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一是国统区讽刺诗的代表作、袁水拍以\"马凡陀\"的笔名创作的《马凡陀的山歌》。此外,还有杜运燮的《诗四十首》、臧克家的《宝贝儿》、任钧的《任钧诗选》、冯雪峰的《灵山歌》等。

    1947年在诗坛上最重要的是臧克家与曹辛之等人在上海组成\"星\"出版社,并以\"丛书\"的形式出版了《诗创造》月刊,还出版有《创造诗丛》12种,包括有七月派的苏金伞、九叶派的杭约赫(曹辛之)、唐湜等人的诗集。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穆旦自费出版的代表作《穆旦诗集》、田间的叙事长诗《她也要人》、张志民的叙事长诗《不着》等。此外,还有朱自清的论文集《新诗杂谈》等。

    1948年在诗坛上最重要就是\"九叶派\"的正式亮相。由于曹辛之与臧克家组成\"星\"社在艺术观点上的分歧,他与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创办了《中国新诗》月刊,并与已经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联系,形成 了一个新的诗歌派流派\"中国新诗派\"(后因1981年江苏出版社出版的《九叶派》称为\"九叶诗派\")。这年也是九叶诗派大丰收的一年,他们相继出版的诗集主要有辛笛的《手掌集》、穆旦的《旗》、陈敬容的《盈盈集》、唐祈的《诗第一册》,出版的诗论和诗论集还有袁可嘉的《新诗戏剧化》和唐湜的《诗的新生代》等。此外,这年出版的重要诗集还有戴望舒的《灾难的岁月》、郭沫若的《蜩螗集》、绿原的《又是一个起点》、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续集,以及闻一多编选的《现代诗钞》等。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前出版的主要诗集,一是九叶派诗人杭约赫的《复活的土地》和郑敏的《诗集(1942-1947)》,一是解放区民歌运动的另一部代表作、阮章竞的叙事长诗《漳河水》。

    问:请问九叶诗派的形成情况,包括他们同现代派诗人的关系。

    答:在九叶诗派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经过了两次聚集。第一次是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穆旦等青年随着清华等学校南迁到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在这里,他们受到了冯至、卞之琳、闻一多、朱自清、李广田等已经成名的一批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受到了在西南联大讲授《当代英国诗歌》的英国青年诗人燕卜荪传授的西方现代诗艺。第二次是在1948年,当杭约赫(曹辛之)与臧克家等星社的同人因艺术观点发生分歧,与辛笛等诗友创办了《中国新诗》后,穆旦等已经回到北方的西南联大的学子们与他们在共同的艺术追求下走到了一起,这就是当时所谓的\"南北方才子才女大会串\"。40年代九叶诗派同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承接关系,这不但表现在穆旦等青年学子所受到的冯至、卞之琳、李广田等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的影响,而且还表现在九叶诗人另一些年龄稍长的诗人中,如辛笛、陈敬容等在30年代就已经成为现代派的成员。

    问: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浮现\"、\"诗歌散文美的追求\"和\"新诗现代性的拓展\"?

    答: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出现的\"历史意识的浮现\"的创作倾向,是一种历史的必然。1937年7月7日爆发的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之后的所有文学创作也都打上了战时的烙印,即使是在30年代曾以表现\"现代的情绪\"为标榜的现代派诗人也不例外,他们不再热衷于从微细生活里敏感发现的诗意,而与所有的热血诗人一样,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投入了时代的洪流之中。

    而\"诗歌散文美的追求\"正是历史意识的浮现在诗歌形式上的一种直接反映,不但现代派的天才少年徐迟提出了\"抒情的放逐\"的口号,而且连曾经将新诗的格律化作为自己艺术理想的闻一多也提出要把诗写得不像诗,而像小说和戏剧。因此,九叶派诗人们有\"新诗戏剧化\"的诗学主张。

    如果说\"历史意识的浮现\"、\"诗歌散文美的追求\"在七月诗派甚至更大众化的诗派创作中也能找到,那么,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最为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对于\"新诗现代性的拓展\",在于他们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即运用\"现代手法\"对\"现代经验\"的表现。如果要更进一步说,那就是九叶诗派所表现出来的\"感性与知性融合\"和\"新诗戏剧化\"等诗学主张及其共同追求。

    问:什么是\"感性与知性融合\"和\"新诗戏剧化\"?

    答:正如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努力将西方的现代诗意与中国的传统诗境相融和,是为了纠正20年代象征派诗歌过于晦的缺陷一样,40年代的九叶诗派力图最大限度地拥抱和穿透现实,将\"广大深沉的生活经验\"纳入到诗歌之中,也是为了纠正30年代的现代派在提升新诗的审美品质的同时,所造成的对外部历史现实的漠视。

    所谓\"感性与知性融合\",就是追求官能感觉与抽象玄思的统一,或者说,就是要将感性的个人的内在经验,转化为具有丰富内蕴和深厚哲理的\"意象\",不是单纯的感情宣泄,而是要让自己创造的形象具有思想的力量。

    所谓\"新诗戏剧化\", 就是用一种与现代人生和现代意识的\"戏剧化\"相统一相对应的\"戏剧化\"的方法来表现,这实际上也就是追求诗歌尽可能地表现人类的生存与意识。\"新诗戏剧化\"的探索是从新月诗派开始的,30年代现代派的后起之秀卞之琳更是将新诗的戏剧化看作是\"诗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九叶诗派则完全将\"新诗戏剧化\"当作了自己的行动方案、行动纲领乃至行动目的。袁可嘉有《新诗戏剧化》的专论,穆旦直到\"晚年\"创作《神的变形》时仍在努力地追求。

    浏览 370赞 126时间 2021-11-02

穆旦诗歌《出发》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诗歌《出发》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871014.html写出它表达的思想感情自己写,不要贴一大段文字,这样反而不好也许你真挚的语言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