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诗词有研究的进…急

以苏轼的 水调歌头 为例谈谈 词的韵律要求另奖100积分,谢了,最好快点要以 水调歌头为例

艺术边上观望 2021-09-18 16:47 374 次浏览 赞 96

最新问答

  • 猫妖梦懿

    我国的古典诗词,素有讲究音韵美的优良传统。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之美。构成音韵美的方法丰富多彩,押韵、平仄、句式、对偶、语调、回旋、重叠等,都可以增力语言的音韵美。本文将从韵律、声律、对仗、句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韵律

    用韵是文学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1〕。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这种同韵部字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构成了声音的回环之美,使作品声韵谐和,也方便记忆。
    1.诗的押韵。押韵是构成一首诗的主要因素,不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要求押韵,没有韵就不能成诗。
    古体诗的用韵比较灵活,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双句用韵,一韵到底;句句用韵,一韵到底;转韵;通韵。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用韵非常普遍而又灵活、协调,用韵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句未用韵、句中用韵、一章中一韵到底、逐句押韵、隔句押韵。
    近体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音韵美的最高成就,其韵律已经模式化了,也比较简明,值得注意的有四点:①偶句句末必须用韵,称为“韵脚”,奇句?除首句外?雪不用韵。②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③必须一韵到底,不能转韵,不许出韵。④绝大多数都用平声韵
    (极少数用仄声韵)。
    2.词的押韵。词的用韵比较复杂,不同的词调对韵有不同的规定,有押平韵的,也有押仄韵的,还有平仄互押的;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总之,词是依照词谱来填,哪里需要押韵,哪里不需要,是用仄韵还是用平韵,是一韵到底还是中间换韵,词谱中都有规定,只需依照词谱安排押韵就可以了。词的押韵,从大的方面讲,有“通首一韵”和“一首多韵”两类。通首一韵,即一首词,整篇只押一个韵部,且一韵到底,或押平声韵,或押仄声韵,中间不换韵,也不平仄通押。“一首多韵”大致又包括了“同韵部平、仄韵互押”、“平仄换韵”和“数部韵交押”等几个情形。

    二、声律

    即利用不同声调有规律的更相交替,构成语句的抑扬顿挫。在诗词中,不同平仄声调?有些词还要区分四声?雪的文字交错配置,就能使句子的声调丰富起来和多样化,不至显得单调,构成一种错落的节奏与平仄谐和,形成一种音乐般的美感。声调是汉语语音的要素之一,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汉语有了声调,使汉语具备了抑扬顿挫音乐之美。每个声调具有自身的特点,前人曾说:“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2〕其实,方言不同,声调的调值也有差异,但总的看来,平声是长的,不大波动;上去入三声较短,或升或降或曲折。江永说:“平声长空,如击钟鼓;上去入短实,如击土木石。”〔3〕这比较形象地描绘了不同声调的特点。古人从长期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类的声律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诗词均可用之。王骥德说:“句子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情义婉转,声调铿锵,虽不是曲,却要美听。”〔4〕各种文体,对声律也有不同要求。
    1.诗的声律。近体诗除每句尾字之外,都是两字为一音步?顿?雪,这两字中后面的字通常称为“节奏点”,因此,五言诗句有三个节拍,第二四字和末一字是其节奏点;七言诗句有四个节拍,第二四六字和末一字是其节奏点。
    近体诗声律的总原则,就是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所谓平仄交替就是相邻的节奏点上的字必须平仄相反。为了使诗句有音乐美感,就要求诗句中节拍上的用字,平声字和仄声字交替使用。这样,平声字和仄声字在诗句中从对立到统一,读起来声调高低间隔,悦耳动听。另外,还要求平仄对立、平仄相粘。“平仄对立”是指近体诗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中节拍上?不包括句末的一字?雪的平仄用字,要做到相互对立。以七言绝句来说,第一句中的第二、第四、第六字如果是平仄平,那么第二句相同增位的字就用仄平仄;相反,如上句的这三字是仄平仄,下句就用平仄平。第三、第四句也是一样。“平仄相粘”是指近体诗中的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节拍上的平仄用字?不包括末一字?雪,两句要求相粘。所谓粘,就是粘连在一起,平粘平,仄粘仄。以七言绝句为例,如果第二句的二、四、六字用的是平仄平,那么第三句中相同地位的字也用平仄平;相反,第二句节拍上的字用的是仄平仄,第三句相同地位的字也用仄平仄。这种规则,在格律中叫“粘”,违反这种规则叫“失粘”。
    2.词的声律。词在四声、平仄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词的平仄相对来说要比诗严格,不仅规定必平或必仄,而且有时要区分仄声中的上、去、入三声,甚至有时还要区分阴阳?入声也有阴阳?雪。第二,词的平仄是根据曲调的高低升降确定的,平仄不可变更,也没有“拗救”。第三,词也大量采用律句,但词的体式中还相当多的采用叠平叠仄的拗句?相对于二四六节奏点而言?雪,如“平仄平仄”“仄平平仄”等。此外,词中还有大量如“仄仄仄”、“仄仄仄仄”等这样的纯仄声“三连仄”、“四连仄”句子,甚至“五连仄”都有。

    三、对仗

    诗词中所要求的对仗句,是使它字数相等,语法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内容对称?或相反,或相关,也就是说要求相同的词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一般情况下还要求同类事物相对,如天文对天文,草木对草木?雪,从而互相印映补充,烘托渲染,产生修辞上的对称美、形式美、音节美.
    1.诗的对仗。近体诗的对仗,要求相当严格。律诗的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定名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颔、颈两联要求必须对仗,对仗的两句每个字的平仄要相反?大略的说法?雪,词性和意义要大致相同,并且要避免字的重复等。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雪等。对仗使辞藻鲜明优美,增强了感染力,也提高了艺术表达效果。这样的例子在唐宋作品中数不胜数。
    2.词的对仗。词的对仗就不像近体诗那么严格,什么地方用对仗也不那么固定。这是因为词调有上千种,各调的句式不同,就某一个词调说,用不用对仗可以有所限定,而就整个词体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一致的要求。
    词的对仗不限平仄相对,韵脚也可同平同仄,如: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词还不避同字相对,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词为长短句,只要字数相同且相连的句子都可使用对仗。通常,若上、下阙起首两句字数相同,大多惯用对仗。一首词中,上、下阙相同的位置,可以用对仗,也可以上阙用,下阙不用,或反之,或都不用。词的对仗允许使用同一个字作对仗。比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从平仄来说,词的对仗大致有两种,一种如律诗对仗,即平仄相对;一种是非律诗式的对仗,即平仄不完全相对,甚至相同。这方面与古体诗的对仗要求有些类似。词的对仗中还存在“同韵相对”和“叠韵相对”。如“汴水流,泅水流”?白居易?长相思》?雪,即是“叠韵相对”;张先的《天仙子?持节来时初有雁?雪》一词上片中的“堂阜远,江桥晚”,下片中的“旗影转,鼙声断”的韵脚“远”、“晚”、“转”、“断”是同韵相对。

    四、句式

    即句子的长短和音步?顿数?雪按一定的规律安排。
    1.诗的句式。前面我们在谈诗的声律时已经提到过“音步”这个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音步”呢?芽音步是一种语音,它是组织诗歌节奏的基本单元,其功能相当于音乐中的拍子。换言之,音步就是诗的音节。在音步划分上,四言诗有两个音步,五言诗有三个音步,七言诗有四个音步。诗歌有了和谐的音步,就能让人产生一种音韵之美感。对于一篇作品来说,有的要求句式整齐,各句音步大致相同。
    有的要求词语的自然读音也要服从音步的需要,以求音节之美。
    2.词的句式。词的句式长短不齐,富于变化,比近体诗句灵活,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全有。一字成句的,如周邦彦的《十六字令》。
    十一字句的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芽”“不应有,何事长向别时圆?芽”
    长句也好,短句也好,长短相间也好,在文学上各有各的功用,各有各的音韵美感。短句简洁明快,节奏迫促,一般宜于表达强烈鲜明的思想;长句严密深沉,节奏舒缓,一般宜于表达委婉细腻的感情;长短句并用,参差错落,别有一番韵味。
    韵律、声律、对仗、句式是构成作品音韵美的主要因素,但并非每篇作品都要齐备,不同的文体,往往各有侧重。
    参考文献
    〔1〕 沈祥源.实用汉语音韵学.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
    〔2〕 朱光潜.诗论·元和韵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3〕 江永.音学辨微.北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30.
    〔4〕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曲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浏览 333赞 148时间 2023-02-21

对中国古诗词有研究的进…急

以苏轼的 水调歌头 为例谈谈 词的韵律要求另奖100积分,谢了,最好快点要以 水调歌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