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薰妍maggiel 2021-09-18 16:50 262 次浏览 赞 78

最新问答

  • 米莱vicky

    2015年1月15日至1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年度成果交流与地质科技十大进展评选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土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多家单位的34位院士、对45个参选项目进行投票选出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此次评选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实施。

    新思路引领松辽外围突泉盆地火山岩覆盖区钻获轻质原油、45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海试成功、构造岩相带新认识指导罗布莎铬铁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科技引领钾盐找矿突破取得重要进展、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建立全流程现代化取样分析技术体系、发现世界最大幻龙头骨及水下觅食足迹、华夏地块龙泉地区发现亚洲最古老锆石、揭示华北古老地壳结构及演化过程、采用高精度综合探测技术首次实现我国管辖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汶川地震断裂作用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等10项成果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集中代表了全国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重要进展,充分体现了地质调查工作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与转化方面的能力与水平。中国地质科学院有4项成果入选。

    会议现场

    1. 科技引领钾盐找矿突破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郑绵平院士盐湖团队在地质调查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资助下,联合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等单位,在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第四纪早期地层发现新型砂砾富钾卤水层,根据钻探推算量3.5亿吨,有望成为钾盐后备基地。在塔里木库车凹陷发现厚达百米的古近纪含钾盐矿层,化钾达品位盐层厚度为41米;在四川盆地发现三叠系杂卤石,既是深层富钾卤水钾重要来源,更是宝贵的缓释钾肥;对上扬子盆地13个储卤构造富钾卤水矿进行评估,估算化钾量4917万吨;在滇西南勐野井建立钾盐二层楼成矿模式,大幅度缩小陕北奥陶系盐盆找钾靶区,海相钾盐找矿突破崭露曙光。

    青海察尔汗采取盐样剖面

    勐野井“二层楼成钾模式”

    2. 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建立全流程现代化取样分析技术体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牵头,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北京)、西北、清华参与完成,孙继朝研究员、刘景涛副研究员团队在地质调查项目资助下,成功系列取样器并解决痕量组分采集技术难题,发展高效实用的现场调查技术及离线萃取技术,快速准确地查明了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通过高分辨率遥感解译调查土地利用类型与污染源分布;构建了有机分析实验平台,对全国33个实验室实现网络远程质量监控;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显著提高了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水平。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框图

    自主研发取样器与配套装置

    3. 揭示华北古老地壳结构及演化过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万渝生研究员团队在地质调查项目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下,通过精度测年和综合研究,在冀东地区发现大量38亿~35亿年形成的碎屑锆石,在鞍山地区发现38亿~31亿年多期岩浆活动,证明鄂尔多斯地块强烈卷入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首次在华北克拉通划分出三个年龄大于26亿年的古陆块,深化了华北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壳幔相互作用及沉积变质铁矿的认识。相关成果在《前寒武纪研究》、《冈瓦纳研究》、《美国科学》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受到国内外好评。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岩石的锆石年龄-εHf(t)图解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早期(2.6Ga)古陆块(古陆核)分布图

    4. 汶川地震断裂作用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团队在科技部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质调查项目联合资助下,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等单位,详细研究汶川地震破裂带性质、破裂过程、地震断裂带结构、大地震的断裂弱化机制与强化作用,揭示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断裂、蠕变断裂及变形机制,分析了石墨层与大地震的关系,测出世界上最低的断层摩擦系数,首次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过程信息,完善了地震断裂理论,对深化认识汶川地震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成果在《科学》、《地质学》、《构造物理》等国际核心期刊发表,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1号钻孔(WFSD-1)岩心中主滑移带特征图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1号钻孔(WFSD-1)长期测温图

    浏览 227赞 92时间 2023-11-21

地质科技十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