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忙找些心理学教育学的案例分析及答案啊 谢谢

琳子Yulander 2021-09-18 16:47 477 次浏览 赞 59

最新问答

  • 冬射未至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更好地学习及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注意,影响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如何区别“”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就教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阅读下面,评述其中班主任的德育观以及所才用的德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班里进行“选差”的投票。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的闭上了眼睛。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又什么意义。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那几道数学题。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评选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一共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众地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的声音像是从里发出,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那些当选最差的,谁也不肯回家。男生的眼中着怒火,则已经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了。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的自谓涌上心头。突然,鼻子一,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不明白,的“选差”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投票”又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节选自钱民辉著《实话实说》,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2.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无端的怀疑。我上了中学以后,就很少提问了。
    下面是阅读课《灰姑》的一个片断。在课堂上,乙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浏览 359赞 110时间 2023-08-13
  • PaperwizPx

    网查

    浏览 493赞 74时间 2022-04-30

谁能帮忙找些心理学教育学的案例分析及答案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