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论文

cathyzhou214 2021-09-18 16:39 461 次浏览 赞 125

最新问答

  • 豪廷布艺

    ****同志在北师大讲话中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起以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进行教育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历史教学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为历史教学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一、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师教学个性了张扬的舞台。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在同一段时间内,人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量是不同的,它们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另一个试验还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以上说明,视听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记忆度都超过单项感官接受的效率。因此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漫长历史中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近些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及纪录片也不断出现,如《三国演义》、《战争》、《长征》、《开国大典》、《抗美援朝战争》等。大量的图文素材使得历史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共享优势,随时从网络上充实自己的个人素材库,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单纯使用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实现备课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构思,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历史过去性和一维性的特点,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情感共鸣,使许多教学设想变为现实,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网络支持下的学科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和学习的自主化,教学的空间极大地扩展,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得到尽情地发挥。
      
      二、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了广阔的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教师都应尽量唤起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情感,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最感兴趣的学科,他们就象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而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师作为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有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使命。
      
      历史《标准》要求结合“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这些包括文字、影视、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了极为丰富的化学习。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网络作技能和检索能力,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获得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为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来支持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如在带领到微机室上网时,我通常要求他们,利用D盘共享建立“市场”,调剂组际。每个小组在整理的时候,都会剔出大量无用的。如何使无用的得到再生利用,化废为宝是很有意义的。们把小组无用的存入D盘,在“市场”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实现再利用。也在重新选择中学会合作的重要性,相互协作。
      
      三、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的个性发展了实践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历史课堂中的现代建构意义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自主参与,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探索性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氛围,有意识地帮助与网络建立联系,指导学习、参与讨论,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轨,这种学习意味着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
      
      如:在教学中,我注意营造氛围,让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经常让走上课堂,利用自己上网查阅的素材制成POWERPONIT,讲出自己的感受。其中刘添锦同学的《不能忘却的记忆》留给同学们深刻的反思。她在展示课件讲课的同时,还节选了《南京大》中的四个片断,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震撼着每个的心灵。
      
      我们在震惊之余,更真切地感受到学科整合的魅力,她让一个在信息化的讲台上有了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激发的好奇心和求知,激活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随着历史学科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历史学科信息化平台的创设,使带着任务和问题,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在网上寻找信息,寻求,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变过去那种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寻未知,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信息素质的养成。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知道怎样、从哪里获得感兴趣的知识,通过网络迅速实现知识的拓展、选择、归纳、凝炼,使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形象,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不足的后顾之忧和某些教材知识的遗漏,实施个性化的教育。
      
      四、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学科德育渗透了广阔的空间。
      
      ****同志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创业精神、抗洪精神等,这都是为我们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
      
      历史课堂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在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植根在的心里,使得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成为民族进步的源源动力,焕发出巨大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展现文化的精彩斑斓,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的多重感观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的心灵中去,激发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如在讲授初二历史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中,我把带到微机室,分活动小组选择专题,追寻中国“两弹一星”及战略部队的建设史及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利用素材制成简单的POWERPOINT,通过教师机进行广播,使迅速实现知识的选择汇集,展现计算机作能力。在大量精美的图文中形象地了解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史,受到了“两弹一星”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工作伙伴。它使得历史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超越教材,实现教学的。它给展示了知识的广阔空间,在现代信息的社会如何进行学习,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它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以大量的图文、声音、影像生动地再现了过去的历史,利用认识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特点,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抽象的道德认知生动地、主动地走进心灵,传承民族之魂。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看到由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学科,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水平往往影响学科整合的成效。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广度和理论素养。另外现有初中学校的计算机室还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这也局限了学科间整合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随着新课改的理念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中,溶入到我们的教学思想中,落实到我们的教学行为中,这些软硬件达到了,我们会看到在新课改的学科整合领域又会焕发出奇光异彩,显示出更鲜亮的活力和生命力。

    浏览 489赞 56时间 2022-06-28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