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 2000字左右

麻烦高人指点了。明天要交。最好不要那种一搜就能搜到的。。2000字左右。万分感谢各位

jason19203 2021-09-18 16:46 152 次浏览 赞 126

最新问答

  • tuzhiluobo

    你好,给我一个邮箱,我给你发送一篇了,这篇文章是我去年写的,一门课叫“青年马克思主义”的结题论文,如果你要交作业的话可以作为参考,但是请不要发到网上去,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百度知道 举手之劳团队

    钦慕赵云

    浏览 428赞 99时间 2022-04-08
  • 飞云纵览

    实事求是即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务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
    质。通常指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办事。
    实事求是最早出于《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在颂扬刘德求
    实的治学态度。这是说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要严谨详实。提倡做学问务必要掌握充分
    的事实依据,然后从中找出真实的结论来。
    现在我们所说的实事求是是以马克主义的世界观与认识论为根基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所撰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为实事求是赋予了新的含义,并用这四个字高度概括地表述了一种世界观、一套认识与实践方法,以及一套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中包含了认识、探索、实践的三重内涵。“实事”就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是我们认识实践过程的起点和基础;“是”就是指客观事物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是认知活动的阶段性产物,也是新的起点;“求”是指用科学和符合客观的方法探寻现实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是联结“实事”和“是”的纽带。
    总体来说,“实事求是”的具体含义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为基础,运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在联系具有理性的认识后总结概括出能够客观反映事物间相互影响的真理性规律,并用规律指导实践工作,再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与发展真理的过程。

    二、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不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教条和苏联的模式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上世纪六 七十年代不考虑具体情况,而对“两个凡是”盲目的肯定造成了文化大错误的延续……无数的客观事实都说明了脱离实际的理论注定无法胜任指导实践的角色,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基本准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是由马克思客观唯物主义中认知与实践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首先,一切行为必须以“实事”为根本出发点,即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原则。“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其能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而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物质的客观性决定了一切行为都要结合具体实际,不能空想,反映在实事求是中就是一切从具体实践出发。
    实践在认识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无论任何时期,人类的认识活动都是围绕着特定的实践目的而进行并为之服务的。同时,人类该改造世界的目的归根结底只能由实践来完成,实践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一方面人们在具体的实践改造中发掘了事物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及运动规律,为进一步的认识了条件;另一方面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进行认知活动的动机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脱离了具体的实践的认知就无法客观地反映世界的本质规律,不具有对具体实践的正确指导意义,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也就无从谈起了,就像有人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自以为天下尽在手中一样可笑,殊不知亲身参加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斗争中,才能使事物的本质露出来并理解它们,才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过程。人们若想达到思想上所预期的结果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外部的客观规律性,只有这样,人们的认识才是被证实了的,才能担负起指导实践的意义,否则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而说以“实事”为出发点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其次,由客观实践中的来的认识只有经过“求”的过程才能转变为赋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求”的过程即是从感性的认识中探求理性真理的过程,是连接客观实际和理论分析的纽带,也是人们认知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看到的是事物的各个现象、片面及它们之间的外部联系。这些由感觉直接感觉到的对事务的现象的、片面的、外在的认识是对事物的直接感觉和印象,叫做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当人们的感性认识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介乎于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而发生质的飞跃,产生了关于事务的本质、全体、内在来联系的概念,即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反映事务本质的阶段。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感性认识必须以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指导实践的需要。感性认识不发展为理性认识就无法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没有感性认识的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
    所有感性认识都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所有的理性认识都植根于感性认识。“求”的探索过程就是使得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过程。由“实事”的具体实践出发所获得的大量的感性认识必须经过“求”的精炼环节,去芜存菁,去伪存真才能发展为规律性的理论体系。若感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是低级的、近期的、经验的,理性认识为实践活动的高级的、长远的、理论的指导才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所更加需要的。

    最后,通过“实事”得来的感性认识经过“求”的探索过程得出的“是”,即为客观世界中的真理性的规律。它既是实事求是的阶段性产物,也是是实事求是的新起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活动到理性认识为止只进行了一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客观规律,而在于将客观的理性认识能动地去改造世界。正如列宁所说:“没有的理论就没有的行动。”而言,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但这句话同时表明了只有应用于行动的理论,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如果只是空谈一番,便束之高阁而并不实行,再好的理论也会和从实践中总结分析的出理论的过程一起都变得毫无意义。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在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还表现为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飞跃。一方面只有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发挥巨大的效用,真正起到理论的指导作用,能动地改造世界;另一方面要完全解决理性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的唯一途径是应用理论到实践中去,看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在真理,不决定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创建时期,而是由于其被以后的斗争实践所证实。
    因此,“实事求是”另一层的含义是用得来的“是”去指导新的实践活动,并在其中得到验证与发展,从而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使得理论循环往复,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使得实践活动能达到预期目标。

    综上,“实事求是”即通过实践活动得出认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从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也在实践中验证与发展理性认识。以上环节缺一不可。只有坚持以“实事求是”原则,才能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采取正确的实践活动,达到知行统一。

    三、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前提是从实际出发。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即除了我们的头脑之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它们是学习和认识的对象,只有我们的头脑才是研究的主体。大脑的厂要想生产出合格的思想产品,即理论、主张、方针、政策等必须有材料,这些材料就是来自于客观实际的认识。因而正确的思想只能由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出来。脱离了客观实际而考虑对世界的改造就是纸上谈兵。
    从实际出发可以用陈云的话概括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九个字是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要求。例如对我们大而言,“不唯上”就是不盲从于学术权威,凡事要有着自己的思考;“不唯书”指的是拒绝教条主义,书本上说的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无论其是否具有正确性,我们在接受之前都应当在新的环境背景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书本上的知识做出自己的理解,但是“不唯书”并不是不读书,轻视一切的理论与经验,而是要求我们学习理论方法,学习看问题的视角,而不仅仅是背几句定理、公式;“只唯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其次,“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出发点,而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还必须从客观实际的事物中把握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宇宙运动中本质东西的反映,人的实践活动想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使自己的行为与客观的规律性相符合。“历史之潮,浩浩汤汤,顺其者昌,逆其者亡”,自然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被违背,例如旧的、落后的事物一定会为新兴的,先进的事物所取代。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按规律办事。

    再次,坚持实事求是还需要我们研究特殊规律。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承认一般规律普适性的基础上研究特殊规律,强调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具体的事物。中国的曲折道路就明确地向我们表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或照搬苏联的模式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唯有在马克思普遍原理的指导下致力于研究中国的特殊逻辑,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才是行之有效的。
    研究特殊规律的另一个方面是研究规律的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出运动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的研究应当包含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各个不同的性质。凡规律都是具体的,有其历史性,其适应用时间、地点、条件不一而同。
    所以实事求是必然要求尊重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特殊规律,反对生搬硬套。

    最后,实事求是还要求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它不仅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先决条件,也是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渡环节和结合之点。一切实际工作的前提都是调查和研究,没有调查就不了解实际的情况,使得人容易夸夸其谈,难免犯“闭门造车”的错误;缺少研究就没有自己的理论思考,缺乏创新,盲从教条。
    因此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坚持深入地调查研究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要力行地于实践中增长认识,又要开动脑筋思考;既要详细地了解事物,又要抓住事物发展规律的要点和特点。

    “实事求是”是中国的指导者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为基础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而提出的一套世界观、实践方法及工作作风的高度概括。“实事求是”是一个思维方法,也是一个实践过程,是一个思想路线,也是一个行动纲领。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价值观和人生规划都起着指导作用。它包含了行事者的学识、经验、方法,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无论何时都应当为我们所坚持。
    【参考】《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 李宝平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5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从主体性原则到实践哲学》 王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邓小平实事求是哲学论》 姚润皋 林源 南京出版社 1997

    浏览 462赞 155时间 2021-09-21

跪求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 2000字左右

麻烦高人指点了。明天要交。最好不要那种一搜就能搜到的。。2000字左右。万分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