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意义?

萌萌panda我最爱 2021-09-19 09:37 243 次浏览 赞 144

最新问答

  • qingkong88888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一股脑的上马标志性雕塑,雕塑园或雕塑一条街作为形象工程的一部分。这种做法实在是大有违背雕塑和城市建设规律之嫌。一个城市的城市雕塑氛围形成,是多年几代人建设的结果,特别是作为标志性的作品,首先要被这个、这个地区的民众公认和爱戴,这实际上是人们心里的东西,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可,就像一提起中国的标志,人们会首先想起,想起华表。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象征也是如此。一座雕塑,应当在它是诞生后与这座城市耳鬓厮磨,日久生情,然后才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象征,而不是在母腹中就与这座城市指腹为婚,那样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的。
      城市雕塑绝不是只工程,它有自己的规律与地位。城市雕塑首先必须融于一个大的公共环境,而不能只就雕塑本身来考虑,即便雕塑本身的艺术水平还不错,但却因与周边环境、建筑不匹配,也会影响城市雕塑的艺术效果,甚至破坏了周围环境的美化;其次雕塑不是图解,大型雕塑特别是主题性雕塑还必须体现出本地域的人文精神。
      拿济南的“泉标”来说,像那样三条腿,中间一个球的东西,中国大地千千万万,它能代表济南人心目中的“泉标”吗?济南自古被称为“泉城”,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趵突泉”,“趵突”的由来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三股泉水,“趵突”是济南人心中的“趵突”精神,实为一种人文精神,它是对泉水、对济南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高度总结与概括。而现在的泉标软塌塌的溪流状造型,抛开是否美观不谈,至少没有一点精神可言,更难说有什么文化内涵了。可见一件好的标志性雕塑设计时首先应该了解当地的人文精神,结合地域文化,在艺术美观与精神含义上达到相同的高度。在设计泉城广场、泉标之前,也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泉城人的人文精神”。

    浏览 489赞 102时间 2023-03-16
  • 天天大宝贝儿

    . 雕塑概念的终极意义

    众所周知,雕塑与绘画是作为艺术概念的类别而被区分开来的,石雕、木雕等又与油画、木刻、铜板画一样属于同类细分的概念。艺术史的发展足以证明一切专业概念都无法制约由于观念的更新而派生出来的新艺术概念或称谓,因此任何概念都有其终极意义与范围,否则此概念便不能成立。以往在关于什么是雕塑的争论中,有人试图对雕塑概念进行更新或重新诠释,这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因为概念本身并不存在困境,如果有人说要走出雕塑的困境,那只能说明雕塑定义已不足以揽括所有的空间和时间的艺术,所以雕塑的终极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它的概念并没有出过差错。

    早期现代主义仍局限在固有的艺术形式(如雕塑和绘画)上进行观念的更新,如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而后期现代主义如达达主义则专事颠覆传统的概念(如杜尚的泉),也就是说专业概念(诸如绘画、雕塑)在他们的作品中逐渐被消解,一时间多元构成的新艺术如洪水猛般席卷西方艺坛,令史学的归类和定义变得无章可循,在立体空间方面派生出如装置艺术、地景艺术或景观艺术,而在时间空间方面派生了行为艺术,“多元”成了含混不清的一种概括词,实验艺术接着便成了新进艺术的统称,由于人类的文化是有限的,艺术形式在二十世纪出现了困境,为了走出形式或方法上的困境,现代艺术家找到了“挪用”的求生法宝,将固有的艺术概念解构或多元的因素重组,令艺术形式打开了几何级数的量变空间,可以发现行为艺术是对戏剧表演艺术的挪用,景观艺术和装置艺术是对雕塑艺术的挪用,观念艺术是对思想表述的挪用,可以肯定“挪用”确实为当代艺术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走多远仍是个未知数。

    在第二届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第二期简报中,有人言明这个雕塑展览要“坐不改姓,行不改名”,这倒是反映了学术上非常明智而又严肃的决择。试想倘若有人认为雕塑这行当已不够受用而改做别的,又何苦言之状为雕塑?!与此同时有人认为雕塑是一种旁类不可取代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可比性,又何必与另类艺术攀比高低?有关雕塑概念的思辩确实有人进入了误区。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不论是走的路,骑车的、驾车的又或是乘飞机的,最新的玩艺还有蹬滑板车的都各行其道,尽管目的地只有一个,然而各自的体验则不尽相同。这正是人类之文化,遗产丰富多采的价值所在。路上我们应该从容行知。

    2. 雕塑媒体与形式的可能性

    材料是雕塑的物质基本元素,因材施艺是艺术实践的宝贵经验之一。在十九世纪之前,被艺术家使用的雕塑材料仅有十几种,西方以来,雕塑可能之材料已超百种以上,包括各种金属或合金、各种化工材料、各类纤维、各类植物原料,还有沙、土、砖、石、水和混凝土以及电光材料等等。但是地球的是有限的,更何况是用作雕塑的材料呢,因此雕塑采用媒体的可能性虽然未探索至尽,但毕竟是有极限的。

    艺术之可能性使艺术家对未知充满和惊喜,其真正的价值更在与内容结合的形式创造之上,同时亦在于质材本身可挖掘的可塑性之上。

    一个令人惊喜的媒体创意可以先源自质材可能性的偶然发现,又可能来自内容制约下的必然挖掘,无论来自何处,这个世界的总是有限的。唯有形式的可能性才是无穷的。纵观人类的设计史,因应人类自身需求而不断改变的形体产品应该可列出几百万种以上,而且仍在不断出新。艺术也不例外,艺术的变化不能与实用性相提并论,相形之下,功能制约会显得淡薄得多,自由发挥度更大,在这点上艺术家大概是心里有底的,只叹息生命太短暂而已。

    3. 雕塑的公共因素

    环境与功能是现代公共艺术概念加之于雕塑前所未有的两大因素,从现代设计学角度看,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从事公共艺术首先确立的是创作的公共性动机:即人文需求或使用需求之功能,同时要求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概念上,必须找到其中之平衡度,雕塑元素仅次于两者之后。暂且抛开长官意志左右的可能性,真正的公共艺术好与坏的评价其终审权仍然在公众,这似乎很抽象,但作为有良知的艺术家,对公共性的调查与论证以支持自身的见解和决定,显然比创作自己的作品难度大得多,这无疑对艺术家自身是一项挑战,因为公共艺术的公共诉求已经超出了作者个性的诉求,除非你拒绝从事公共艺术,否则别无选择。

    浏览 150赞 60时间 2022-07-14

雕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