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医学院和泰山医学院到底是不是同一所学校?

水之语城 2021-09-18 16:38 439 次浏览 赞 88

最新问答

  • 逍遥无涯子

    是人们把名字给说错了,泰安只有泰山医学院。没有所谓的泰安医学院。是因为泰山医学院在泰安,所以有人会叫错泰安医学院的。

    浏览 457赞 90时间 2024-03-17
  • 宇晨yuchen

    泰安有泰山医学院 还有一个叫泰安卫校 这是两所学校 没有叫泰安医学院的
    泰山医学院是本科院校 卫校是专科或职高一类的。
    泰山医学院的前身是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自1974年起办学,1980年由楼德迁至泰安,1981年经国务院和山东省批准,定名为“泰山医学院”。学校占地总面积3073.67亩,校舍建筑面积67.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11亿元(不含土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265.53万元,图书127.78万册,图书54.48万种,中外文现刊1417种,中外文库11个。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居于山东省高校先进行列。

    1998年经国务院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授予权单位,同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4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授予权。多年来,学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继承传统,艰苦创业,教学、医疗、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十五”期间,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果断决策,乘势而上。2002年征地近3000亩建设新校区,该项目被列为山东省和泰安市重点建设项目。新校区的建设,使学校办学显著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领域不断拓宽,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我校在职教职工1408人,专任教师95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23人,具有博士的56人、硕士的435人。13名院士受聘为我校教授。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646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76人,本科生12187人,专科生4006人。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学校设有社会科学部、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系、人口与计划生育学院、放射学院、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系、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物科学系等14个教学院部系。有生命科学研究所、放射技术研究所、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所、运动医学研究所等科学研究机构。有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82个,其中附属医院10所(直属附院1所、非直属附院9所),预防医学教学基地9个。2003~2006学年附属医院床位数分别为3939张、5689张、7165张。

    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市场营销(医向)、英语等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工学、文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内科学、外科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理学等16个硕士授权点。骨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理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老年医学、影像医学为山东省医卫生重点学科,脑微循环实验室为山东省重点强化建设实验室。

    2003年至今,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68项,获科研成果奖72项,发表科研论文和教研论文2057篇;承担各级教学研究课题181项,获教学研究成果奖101项,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学校主办的《泰山医学院学报》为山东省优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研、医疗、文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乌克兰、新加坡等15个和地区的高校、医院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出国讲学、研修,与、高校互派本科生交流学习。

    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学观念,秉承“明德、学是、格物、求真”的校训,倡导“日新至善”的优良校风、“业精德馨、诲人不倦”的教风、“勤奋严谨、学而不厌”的学风,弘扬“登攀”泰医精神。坚持“以医学科学为主体,医工结合为特色”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在山东省同类院校位居前列。近三年,生年底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大中专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高等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重点学科

    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 脑微循环实验室 省教育厅 2001年
    重点学科 外科学(骨外) 省教育厅 1991年已验收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省教育厅 1995年已验收
    影像医学 省卫生厅 1997年已验收
    老年病科 省卫生厅 1997年已验收
    理学 省教育厅 2005年

    一、脑微循环实验室

    脑微循环实验室于2001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是夏作理教授。该实验室是199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全资支持,以我校临床神经病学、临床理学为基础建立的。十多年来我校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重点建设。目前该实验室是国内唯一专门的脑微循环实验室,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医与的结合是实验室的突出特色,在国内同类实验室中处于先进行列,并在国际微循环界及相关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室现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液质联用仪、毛细管电泳仪、流式细胞仪、多普勒血流仪、超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仪、PCR仪、凝胶成像系统、毛细管电泳仪、微循环观测仪等价值近2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及50张病床的专有病房。目前具有副高职称以上人员35名,博士10名,硕士19名。职称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和先进、精密的科研仪器为脑微循环实验室的发展了必要条件。

    十五期间(2001-2004年),实验室参与2项自然基金和1项“973”项目子课题,30项省、厅级研究课题及多项联合课题。形成了脑微循环与(卒中)神经元损伤、脑微循环与信号转导、脑微循环与癫痫、脑微循环与血压四个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并进行了微循环胶囊脑血管病和癫痫、银杏叶制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伤、三七皂甙脑梗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已有10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中国解放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三等奖8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厅(地)级奖励15项,亚洲微循环联盟青年科研奖4项。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文研究论文139篇,其中有20余篇被SCI收录。近几年主编学术专著5部,副主编1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积极开展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挂靠青岛医学院),1995年开始与山东医科大合招收硕士生,2001年与协和医大联合培养博士生,同年实验室主任夏作理教授被批准为山东的博士生导师,2006年增设为山东博士后流动站。所属临床科室1997年被批准为省医卫生重点科室。世界微循环联盟Terence Ryan教授、亚洲微循环联盟修瑞娟教授在内的多名世界著名微循环和神经科学曾多次来实验室参观交流。1993年实验室参与筹建中国微循环学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单位,1995年被接纳为世界微循环学会、国际脑血流与代谢学会会员。将于2007年4月承办亚洲微循环联盟会议。

    二、省级重点学科

    (一)外科学(骨外)

    外科学(骨外)学科于1991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批准为山东省属本科高校重点学科。该学科是学校历史上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对促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

    该学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医学博士3人,医学硕士8人,硕士生导师4人。拥有国际先进的层流手术室、CYBEX肢体等动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G型臂X光机、Styker关节镜系统(3套)、C型臂X光机(2台)、X线骨密度仪等现代化诊疗设备。

    目前,该学科已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脊柱不稳发病机理及其的研究;(2)关节软骨疾病发病机理及其的研究;(3)生物材料的与开发。三个研究方向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关节镜手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股骨头坏、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测弯、脊柱骨折脱位、老年性骨关节炎、断肢(指)再植等多个方面的诊断技术达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

    自1992年以来该学科承担省科委、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科研课题十余项,已鉴定课题7项。发表论文45篇,其中系列杂志发表11篇,出版著作10部。“螺旋式椎体融合器的与应用”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融椎器的属国内首创,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于199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九五”省重点学科。该学科始建于1985年,是国内高校中建立的第一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2001年10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组评价该学科“不仅为我国的影像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且有力地牵动了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确立了该学科在全国知名的地位。

    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目前,有教授12名,副教授16名,博士7名,硕士20名,省级、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6名,有18名教师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经过多年建设,现有磁共振成像机、数字胃肠机、DR、腺钼靶X光机、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遥控胃肠X光机和悬吊式X线摄影机、医用直线加速器、钴60放射机、模拟机、后装机等大型整机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2300万元,实验室面积达7500平方米,实验室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建设“医学影像技术博物馆”,博物馆的建成不仅用于影像技术展示、设备陈列,也成为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的重要基地。博物馆面积现为2000平方米,已收集具有收藏价值的CT、X线机、MR、DSA系统等X线设备200多台件,为学科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目前,该学科确定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和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组人员围绕这两个方向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近三年来立项科研课题24项,其中厅局级8项,校企合作横向课题3项。获各级科研奖励共29项,发表论文162篇,其中被SCI、EI收录7篇。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其中主编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全国规划教材(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部,编委2部;主编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全国规划教材(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部,编委4部;主编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卫生出版社)4部,编委8人;2006年承担教育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学科组人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探索,《医学影像设备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有5项教学研究课题列为省教育厅的项目,承担的山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改革试点专业《医学影像学》已通过教育厅组的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以医工结合为特色、以影像技术研究为主的学科,1998年被批准为硕士授权学科点,1999年率先在全国招收影像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余名,本科生1600余名,专科生500余名,同时举办各种层次的教育。已有生4000余名,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各级医院,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

    近几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先后与东京医科、帝京放射学部、国立癌中心、名古屋、延世等国外院校和研究机构及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关系,选派优秀学术骨干不进行短期进修和出国留学。另外还聘请国内外知名定期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通过对外扩大交流,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有效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三)影像医学
    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前身为泰山医学院放射系,成立于1985年。放射学院现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授予权单位,山东省“九五”“十一五”重点学科点,卫生部全国放射技师培训基地,卫生部放射技师培训基地,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医学影像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学院现开办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方向)三个本科专业。
    放射学院现有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放射与防护、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学、医机械、自动控制8个教研室,有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工程、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博物馆)、金工实训中心5个实验室。教学设备总值达到3200余万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正高职称(教授、主任医师)11人,副高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高级实验师)23人,中级职称(讲师、主治医师、实验师)24人。教师中,博士9人、硕士3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和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省级或校级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11人。
    近年来,学院承担并完成上级科研计划课题18项,主编医学影像专业全国规划教材5部,教育部 “十一五”级规划教材6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山东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重点学科。2006年,医学影像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教育省级特色专业,影像技术实验室2007年获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放射学院已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放射学院形成了医、工、理相结合的专业教学特色,医学影像学专业,在国内享有较高办学声誉。
    医学影像学专业
    现代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信息科学的交叉融。是现代医学的标志学科。
    放射学院1985年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科教育,1994年开办医学影像专业5年制本科教育,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医学成像理论,具备影像检查技术、放射技术、大型影像设备功能研发、放射线管理等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像诊断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
    生可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技术、放疗技术工作,或到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公司从事设备安装与维修、设备管理工作。
    本专业授予医学学士。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工程学、医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交叉边缘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研究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把物理、化学及技术科学中新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疗装置的与功能开发,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
    放射学院1994年开办医用技术专科专业,2001年开办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学制4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医疗机构及其他技术、信息产业等领域从事医疗器械研究、开发、管理、营销、使用及安装与维护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
    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
    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专业是物理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学科,是将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体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在放射、医学影像学及核医学技术中,解决辐射剂量、影像质量、质量保证、计划设计等临床问题。学制4年。
    本专业的设立主要培养社会亟需的、掌握医学放射诊疗设备基本原理、医学放射诊疗的物理理论和医学临床基本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能够从事医学放射诊疗技术、放射诊疗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承担放射临床剂量学工作,以及从事医学诊疗设备研发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要求系统掌握医学影像物理学、放射物物理学、放射剂量学、医学影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临床医学基础,了解大型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方法。
    本专业授予理学学士。

    (四)老年病科

    老年病科于1997年被山东省卫生厅批准为山东省医卫生重点学科,并分别于2000年、2002年、2005年通过了省卫生厅的三次评估。

    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水平突出的学术队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人员13人,副高职称12人,博士12人,硕士19人。近年来学科人员主持或参与级科研课题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13项。近年来获省部级三等奖5项;获山东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获厅局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6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共108篇,其中在国外期刊发表8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

    该学科目前有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四个,分别是①老年脑卒中与痴呆研究;②老年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研究;③老年糖病与骨质疏松研究;④老年恶性的放化疗综合研究。

    在提高学科总体水平的同时,又重点在“老年脑卒中与痴呆研究”方向突破发展, 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新特色,从而使学科发展更加成熟,取得了更多的重大科研成果。通过脑淋巴引流对脑缺血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改善脑淋巴引流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概念,为缺血性脑损伤的与机理探讨开辟了新领域与新途径,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脑淋巴引流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被国内知名认为是国际创新性理论成果;首次发现不同来源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SAH后脑血管痉挛和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不同作用;首次发现微血管自律运动异常与SAH后脑部血流低灌注的关系;首次发现了SAH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上调,并首次证明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促进血管新生而对SAH后继发性脑缺血损伤起到内源性保护作用。在老年病的研究中,针对老龄人中存在大量风心病的情况,增加了新的研究分支。在临床实践中学科组人员探索出“应用食管左房压迹法房间隔穿刺点”的准确新方法,属国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得到国内著名的肯定,并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

    (五)理学

    理学学科于200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十五”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始建于1974年,前身是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理学教研室。目前主要由理学教研室、临床理学研究室、研究与评价实验室和研究所组成。主要承担学、学、临床学、制工程、生物技术、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本科专业教学,学类及其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筛选与评价等科研工作。形成了临床理学与代谢动力学、心脑血管理学、理学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该学科拥有3500 M2的专业实验室,配备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高效薄层扫描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流式细胞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1084万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讲师8人、助教9人,具有博士10人、硕士23人。形成了一支知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

    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1993年和2001年以来的两次重点建设,推动了学科建设水平与教学科研实力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以理学科为主体,多专业多学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集、筛选、评价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技术平台和体优势。目前已承担、省、厅级教学与科研课题33项,横向合作课题8项,主持或合作完成新7项,为省内外多家厂了10余种新的效学、动学及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发表学术论文326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1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实验技术与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自然科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1999年《理学》被列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试点课程,2004年《理学》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2001年以来,已有6名理学、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该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完成硕士论文,2003年理学被国务院委员会正式批准为硕士授权学科点,成为学校学及其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

    院系设置

    社会科学部 基础医学部 临床医学系 放射学院
    人口与计划生育学院 学院 护理学院 医学检验系
    管理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生物科学系
    信息工程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系

    学校地址

    新校区(校本部)——泰安市长城路中段(271016),火车站乘9路车到泰山医学院下车即到。
    老校区(天外村校区)——泰安市迎胜东路2号(271000),市内乘10路环行车到东方大酒店下车即到。
    另外还有人口(天外村西区)与化校两个校区(教职工居住,现在不是教学区)

    学校网站

    smc.edu.cn/

    浏览 464赞 152时间 2022-08-10
  • 小小骷髅

    应该不是
    泰山医学院是省属二本高校。
    泰安医学院我作为一个泰安人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学校!

    泰山医学院学校概况

    泰山医学院的前身是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自1974年起办学,1980年由楼德迁至泰安,1981年经国务院和山东省批准,定名为“泰山医学院”。学校占地总面积3073.67亩,校舍建筑面积67.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11亿元(不含土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265.53万元,图书127.78万册,图书54.48万种,中外文现刊1417种,中外文库11个。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居于山东省高校先进行列。

    1998年经国务院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授予权单位,同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4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授予权。多年来,学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继承传统,艰苦创业,教学、医疗、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十五”期间,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果断决策,乘势而上。2002年征地近3000亩建设新校区,该项目被列为山东省和泰安市重点建设项目。新校区的建设,使学校办学显著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领域不断拓宽,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我校在职教职工1408人,专任教师95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23人,具有博士的56人、硕士的435人。13名院士受聘为我校教授。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646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76人,本科生12187人,专科生4006人。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学校设有社会科学部、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系、人口与计划生育学院、放射学院、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系、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生物科学系等14个教学院部系。有生命科学研究所、放射技术研究所、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所、运动医学研究所等科学研究机构。有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82个,其中附属医院10所(直属附院1所、非直属附院9所),预防医学教学基地9个。2003~2006学年附属医院床位数分别为3939张、5689张、7165张。

    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市场营销(医向)、英语等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工学、文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内科学、外科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理学等16个硕士授权点。骨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理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老年医学、影像医学为山东省医卫生重点学科,脑微循环实验室为山东省重点强化建设实验室。

    2003年至今,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68项,获科研成果奖72项,发表科研论文和教研论文2057篇;承担各级教学研究课题181项,获教学研究成果奖101项,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学校主办的《泰山医学院学报》为山东省优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研、医疗、文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乌克兰、新加坡等15个和地区的高校、医院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出国讲学、研修,与、高校互派本科生交流学习。

    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学观念,秉承“明德、学是、格物、求真”的校训,倡导“日新至善”的优良校风、“业精德馨、诲人不倦”的教风、“勤奋严谨、学而不厌”的学风,弘扬“登攀”泰医精神。坚持“以医学科学为主体,医工结合为特色”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在山东省同类院校位居前列。近三年,生年底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大中专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高等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重点学科

    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 脑微循环实验室 省教育厅 2001年
    重点学科 外科学(骨外) 省教育厅 1991年已验收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省教育厅 1995年已验收
    影像医学 省卫生厅 1997年已验收
    老年病科 省卫生厅 1997年已验收
    理学 省教育厅 2005年

    一、脑微循环实验室

    脑微循环实验室于2001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是夏作理教授。该实验室是199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全资支持,以我校临床神经病学、临床理学为基础建立的。十多年来我校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重点建设。目前该实验室是国内唯一专门的脑微循环实验室,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医与的结合是实验室的突出特色,在国内同类实验室中处于先进行列,并在国际微循环界及相关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室现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液质联用仪、毛细管电泳仪、流式细胞仪、多普勒血流仪、超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仪、PCR仪、凝胶成像系统、毛细管电泳仪、微循环观测仪等价值近2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及50张病床的专有病房。目前具有副高职称以上人员35名,博士10名,硕士19名。职称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和先进、精密的科研仪器为脑微循环实验室的发展了必要条件。

    十五期间(2001-2004年),实验室参与2项自然基金和1项“973”项目子课题,30项省、厅级研究课题及多项联合课题。形成了脑微循环与(卒中)神经元损伤、脑微循环与信号转导、脑微循环与癫痫、脑微循环与血压四个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并进行了微循环胶囊脑血管病和癫痫、银杏叶制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伤、三七皂甙脑梗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已有10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中国解放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三等奖8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厅(地)级奖励15项,亚洲微循环联盟青年科研奖4项。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文研究论文139篇,其中有20余篇被SCI收录。近几年主编学术专著5部,副主编1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积极开展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挂靠青岛医学院),1995年开始与山东医科大合招收硕士生,2001年与协和医大联合培养博士生,同年实验室主任夏作理教授被批准为山东的博士生导师,2006年增设为山东博士后流动站。所属临床科室1997年被批准为省医卫生重点科室。世界微循环联盟Terence Ryan教授、亚洲微循环联盟修瑞娟教授在内的多名世界著名微循环和神经科学曾多次来实验室参观交流。1993年实验室参与筹建中国微循环学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单位,1995年被接纳为世界微循环学会、国际脑血流与代谢学会会员。将于2007年4月承办亚洲微循环联盟会议。

    二、省级重点学科

    (一)外科学(骨外)

    外科学(骨外)学科于1991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批准为山东省属本科高校重点学科。该学科是学校历史上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对促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

    该学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医学博士3人,医学硕士8人,硕士生导师4人。拥有国际先进的层流手术室、CYBEX肢体等动功能评定与训练系统、G型臂X光机、Styker关节镜系统(3套)、C型臂X光机(2台)、X线骨密度仪等现代化诊疗设备。

    目前,该学科已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脊柱不稳发病机理及其的研究;(2)关节软骨疾病发病机理及其的研究;(3)生物材料的与开发。三个研究方向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关节镜手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股骨头坏、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测弯、脊柱骨折脱位、老年性骨关节炎、断肢(指)再植等多个方面的诊断技术达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

    自1992年以来该学科承担省科委、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科研课题十余项,已鉴定课题7项。发表论文45篇,其中系列杂志发表11篇,出版著作10部。“螺旋式椎体融合器的与应用”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融椎器的属国内首创,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于199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九五”省重点学科。该学科始建于1985年,是国内高校中建立的第一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2001年10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组评价该学科“不仅为我国的影像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且有力地牵动了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确立了该学科在全国知名的地位。

    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目前,有教授12名,副教授16名,博士7名,硕士20名,省级、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6名,有18名教师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经过多年建设,现有磁共振成像机、数字胃肠机、DR、腺钼靶X光机、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遥控胃肠X光机和悬吊式X线摄影机、医用直线加速器、钴60放射机、模拟机、后装机等大型整机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2300万元,实验室面积达7500平方米,实验室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建设“医学影像技术博物馆”,博物馆的建成不仅用于影像技术展示、设备陈列,也成为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的重要基地。博物馆面积现为2000平方米,已收集具有收藏价值的CT、X线机、MR、DSA系统等X线设备200多台件,为学科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目前,该学科确定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和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组人员围绕这两个方向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近三年来立项科研课题24项,其中厅局级8项,校企合作横向课题3项。获各级科研奖励共29项,发表论文162篇,其中被SCI、EI收录7篇。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其中主编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全国规划教材(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部,编委2部;主编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全国规划教材(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部,编委4部;主编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卫生出版社)4部,编委8人;2006年承担教育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学科组人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探索,《医学影像设备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有5项教学研究课题列为省教育厅的项目,承担的山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改革试点专业《医学影像学》已通过教育厅组的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以医工结合为特色、以影像技术研究为主的学科,1998年被批准为硕士授权学科点,1999年率先在全国招收影像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余名,本科生1600余名,专科生500余名,同时举办各种层次的教育。已有生4000余名,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各级医院,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

    近几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先后与东京医科、帝京放射学部、国立癌中心、名古屋、延世等国外院校和研究机构及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关系,选派优秀学术骨干不进行短期进修和出国留学。另外还聘请国内外知名定期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通过对外扩大交流,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有效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三)影像医学
    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前身为泰山医学院放射系,成立于1985年。放射学院现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授予权单位,山东省“九五”“十一五”重点学科点,卫生部全国放射技师培训基地,卫生部放射技师培训基地,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医学影像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学院现开办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方向)三个本科专业。
    放射学院现有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放射与防护、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学、医机械、自动控制8个教研室,有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工程、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博物馆)、金工实训中心5个实验室。教学设备总值达到3200余万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正高职称(教授、主任医师)11人,副高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高级实验师)23人,中级职称(讲师、主治医师、实验师)24人。教师中,博士9人、硕士3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和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省级或校级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11人。
    近年来,学院承担并完成上级科研计划课题18项,主编医学影像专业全国规划教材5部,教育部 “十一五”级规划教材6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山东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重点学科。2006年,医学影像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教育省级特色专业,影像技术实验室2007年获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放射学院已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放射学院形成了医、工、理相结合的专业教学特色,医学影像学专业,在国内享有较高办学声誉。
    医学影像学专业
    现代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信息科学的交叉融。是现代医学的标志学科。
    放射学院1985年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科教育,1994年开办医学影像专业5年制本科教育,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医学成像理论,具备影像检查技术、放射技术、大型影像设备功能研发、放射线管理等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像诊断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
    生可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技术、放疗技术工作,或到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公司从事设备安装与维修、设备管理工作。
    本专业授予医学学士。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工程学、医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交叉边缘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研究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把物理、化学及技术科学中新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疗装置的与功能开发,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
    放射学院1994年开办医用技术专科专业,2001年开办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学制4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医疗机构及其他技术、信息产业等领域从事医疗器械研究、开发、管理、营销、使用及安装与维护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
    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
    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专业是物理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学科,是将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体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在放射、医学影像学及核医学技术中,解决辐射剂量、影像质量、质量保证、计划设计等临床问题。学制4年。
    本专业的设立主要培养社会亟需的、掌握医学放射诊疗设备基本原理、医学放射诊疗的物理理论和医学临床基本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能够从事医学放射诊疗技术、放射诊疗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承担放射临床剂量学工作,以及从事医学诊疗设备研发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要求系统掌握医学影像物理学、放射物物理学、放射剂量学、医学影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临床医学基础,了解大型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方法。
    本专业授予理学学士。

    (四)老年病科

    老年病科于1997年被山东省卫生厅批准为山东省医卫生重点学科,并分别于2000年、2002年、2005年通过了省卫生厅的三次评估。

    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水平突出的学术队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人员13人,副高职称12人,博士12人,硕士19人。近年来学科人员主持或参与级科研课题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13项。近年来获省部级三等奖5项;获山东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获厅局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6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共108篇,其中在国外期刊发表8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

    该学科目前有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四个,分别是①老年脑卒中与痴呆研究;②老年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研究;③老年糖病与骨质疏松研究;④老年恶性的放化疗综合研究。

    在提高学科总体水平的同时,又重点在“老年脑卒中与痴呆研究”方向突破发展, 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新特色,从而使学科发展更加成熟,取得了更多的重大科研成果。通过脑淋巴引流对脑缺血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改善脑淋巴引流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概念,为缺血性脑损伤的与机理探讨开辟了新领域与新途径,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脑淋巴引流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被国内知名认为是国际创新性理论成果;首次发现不同来源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SAH后脑血管痉挛和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不同作用;首次发现微血管自律运动异常与SAH后脑部血流低灌注的关系;首次发现了SAH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上调,并首次证明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促进血管新生而对SAH后继发性脑缺血损伤起到内源性保护作用。在老年病的研究中,针对老龄人中存在大量风心病的情况,增加了新的研究分支。在临床实践中学科组人员探索出“应用食管左房压迹法房间隔穿刺点”的准确新方法,属国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得到国内著名的肯定,并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

    (五)理学

    理学学科于200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十五”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始建于1974年,前身是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理学教研室。目前主要由理学教研室、临床理学研究室、研究与评价实验室和研究所组成。主要承担学、学、临床学、制工程、生物技术、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本科专业教学,学类及其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筛选与评价等科研工作。形成了临床理学与代谢动力学、心脑血管理学、理学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该学科拥有3500 M2的专业实验室,配备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高效薄层扫描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流式细胞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1084万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讲师8人、助教9人,具有博士10人、硕士23人。形成了一支知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

    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1993年和2001年以来的两次重点建设,推动了学科建设水平与教学科研实力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以理学科为主体,多专业多学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集、筛选、评价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技术平台和体优势。目前已承担、省、厅级教学与科研课题33项,横向合作课题8项,主持或合作完成新7项,为省内外多家厂了10余种新的效学、动学及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发表学术论文326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1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实验技术与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自然科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1999年《理学》被列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试点课程,2004年《理学》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2001年以来,已有6名理学、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该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完成硕士论文,2003年理学被国务院委员会正式批准为硕士授权学科点,成为学校学及其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

    院系设置

    社会科学部 基础医学部 临床医学系 放射学院
    人口与计划生育学院 学院 护理学院 医学检验系
    管理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生物科学系
    信息工程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系

    学校地址

    新校区(校本部)——泰安市长城路中段(271016),火车站乘9路车到泰山医学院下车即到。
    老校区(天外村校区)——泰安市迎胜东路2号(271000),市内乘10路环行车到东方大酒店下车即到。
    另外还有人口(天外村西区)与化校两个校区(教职工居住,现在不是教学区)

    学校网站

    smc.edu.cn/

    浏览 250赞 116时间 2021-12-15

泰安医学院和泰山医学院到底是不是同一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