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哪些?

LynnShi0727 2021-09-19 09:49 358 次浏览 赞 118

最新问答

  • 超超超级棒的

    政治

    1、中央制度

    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

    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隋代尚书省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隋炀帝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势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最终爆发严重的统治。

    2、科举制度

    科举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大业二年(606年),

    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分科选才制度。

    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仍有一段距离。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亦为不完善的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3、法律制度

    北周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等旧律,制定法律。

    经济

    1、农业

    领均田令

    隋朝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改革货币

    隋朝统一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

    设置粮仓

    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2、手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

    3、商业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上的大都会。

    文化

    1、学术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601年,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故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名额限七十人。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举动,使得不少儒生抹黑隋朝统治者。

    2、文学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

    而隋朝南北著名文士,总数居然不过十余人。

    3、史学

    史学方面,在隋朝以前的史书,或由撰写,或由民间人士自行撰写。其思想比较自由,质量也佳,但由于不容易采用到史官所藏书籍,通常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593年,隋文帝宣布禁止民间私撰国史,评论人物。自此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

    4、音韵

    因南北文化融和,音韵学与目录学的成就尤为卓越。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

    5、目录

    目录学方面,隋朝有名的有佛教的《大隋众经目录》,道家的《道经目录》,费长房所撰的《历代三宝记》与释彦琮所撰的《隋仁寿年内典录》。隋廷收集南、北两朝所存书籍,编有《隋大业正御书目录》。

    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编写出《隋书·经籍志》,成为隋以前著述的总录,在目录学上的地位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相同 。

    6、宗教

    自南北朝以来,佛道儒统称三教,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隋文帝主张调和宗教与儒学,采用三教并重的策略,并容儒教、佛教与道教以相辅治国。由于开放,流行于西亚的祆教也在中国广为。

    当时主流的佛教派系有天台宗、三论宗和三阶教。隋朝共修建寺塔5000余所,塑造佛像数万,并且翻译数万佛经,使佛经流布多于儒经数百十倍。

    扩展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

    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唐朝后来基本继承,这就是大化改新向隋唐学习的主要内容。隋文帝还制定了新的法律,为隋唐时期封建法律的成熟化作出了贡献。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

    此外,科举制度的创立又是一大功绩,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比原来推荐式更公正合理。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隋朝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隋朝历史

    浏览 328赞 103时间 2024-01-31
  • gavin70606

    一、政治:

    1、中央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

    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

    2、科举制度: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法律制度:

    北周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等旧律,制定法律。开皇三年(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完成了《开皇律》。

    《开皇律》以北齐《河清律》为底本、参考北周和南朝梁的律典,简化律文,博取南北法律优点而成。史称“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规定对十恶者要严惩不贷。

    《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二、经济:

    1、农业:

    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唐朝初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之用,至今未尽。

    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2、商业: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上的大都会。长安有都会、利人两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通远市临通济渠,周围六里,二十门分路入市,商旅云集,停泊在渠内的舟船,数以万计。丰周围八里,通十二门,其中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

    三、文化:

    1、文学: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当时有专门研究音律学的著作,也有不错的散文与诗歌。

    在南北朝时,南朝文学讲究声律和彩色,北朝文学讲究质朴切实用。由于南朝艳丽的文学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学大多承袭梁陈学风,没有新的突破。

    2、史学:

    史学方面,在隋朝以前的史书,或由撰写,或由民间人士自行撰写。其思想比较自由,质量也佳,但由于不容易采用到史官所藏书籍,通常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

    593年,隋文帝宣布禁止民间私撰国史,评论人物。自此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虽然修史公正性不足,但由于任用专业史臣撰写,由朝廷的也比较充足,在隋唐以后成为朝廷专门的事业。

    扩展: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局面。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并于大业二年(606年)颁布诏书迁都洛阳。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隋朝

    浏览 318赞 58时间 2023-04-10
  • 一碗小泡饭

    隋朝政治方面确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为基础、以租庸调制为主体的服役制度,文化方面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

    一、政治方面

    1、三省六部制

    隋朝设有三师、三公虚职,品位崇尊,并不主事。隋朝皇权极大,相权被分给尚书省(尚书仆射)、门下省(纳言)与内史省(内史令)三个机关,使其互相牵制,又受制于皇帝。内史省起草诏令,为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执行政令,是行政机关。

    另外,如果有官员有“参掌机事”称号,也是宰相之一。尚书省是行政中心,“事无不总”,下辖六部,六部的命令再交给九寺五监执行。中央监察机关是御史台,由御史大夫负责,掌管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而都水台掌管河道运输、管理隋唐大运河与沟渠灌溉。

    2、科举制

    隋朝时,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科举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

    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分科选才制度。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

    二、经济方面

    隋文帝为了稳定经济,提出许多政策,使农业、手及商业都有成长。隋朝的经济制度基本继承了北周旧制,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以租庸调制为主体的服役制度。为了保证关中地区粮食稳定,隋廷建筑了许多大粮仓,到隋文帝末年时,天下积储还可供五、六十年。

    手以丝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为代表。其中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的白瓷天鹅壶,质地坚硬,造型美观,是中国最早发现的白瓷器之一。大一统使隋朝商业比魏晋南北朝发达许多。当时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依序有长安、洛阳、江都、成都和广州,在当时的世界是罕见的。

    三、文化方面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各地纷纷广建学校,关东地区学者众多,儒学一时兴盛。

    南北朝儒学流派不同,说经各有义例,到隋朝时没有统一的经典,使得科举制度在明经方面仍然困难。

    扩展

    隋朝的科技

    隋朝继承北朝与南朝的科学知识,其科技成就表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博物学、建筑学与医学上。

    隋朝数学发达,当时士人皆须学习简易九数,在国子监()设有算学(数学系),专门数学人才的培养也在隋代才正式成立。隋朝历法比前朝更加精密。600年刘焯借由北朝张子信的,测定岁差为76年差一度,已接近准确值。

    隋文帝平定南朝陈后将南朝的浑仪、浑天象及天文图籍都集中于长安,并且命庾季才与南朝周坟参照各家星官,绘成星图。周坟与袁充等人还在太史局教授星象知识[180]。隋朝丹元子,按照东晋陈卓所定的星宫,把天上星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做《步天歌》,文句浅显,便于传诵。

    建筑学方面,有名的有李春、宇文恺与何稠。610年李春于现今河北省赵县洨河建造安济桥,安济桥是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现存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桥拱使用跨度大、扁平率低的单孔1/4圆拱桥梁结构,水上船只来往通过非常方便,是中国建筑史的重大成就之一。

    隋朝医学相当发达,设有大医署。临床医学出现分科的趋势,大医署分为医学、学两部分教受;而医学又分为医、针、、咒禁四科;其中医科又分成体疗(内科)、少小(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与角法(拔罐)等五个专业。

    由于南朝医学进步,隋朝时南北医师交往,医书流通,有利于医学的描进。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隋朝

    浏览 219赞 99时间 2023-01-30
  • 烧仙草AO

    一、政治:

    1、中央制度

    参见:三省六部、隋朝官制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

    “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

    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

    隋代尚书省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隋炀帝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势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最终爆发严重的统治。

    2、科举制度:

    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已萌生出“举明经”等科举制度,但是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仍然继续实施。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

    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分科选才制度 。

    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仍有一段距离。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亦为不完善的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3、法律制度

    北周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等旧律,制定法律。开皇三年(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完成了《开皇律》。

    《开皇律》以北齐《河清律》为底本、参考北周和南朝梁的律典,简化律文,博取南北法律优点而成。史称“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规定对十恶者要严惩不贷。

    《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

    二、经济

    1、农业

    参见:租庸调制、均田制

    领均田令隋朝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

    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改革货币隋朝统一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

    “隋五铢”背面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

    “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除此之外,杨坚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

    2、设置粮仓

    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唐朝初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

    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3、手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

    沼帔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白瓷。

    隋代青釉瓷器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并发现了多处隋代窑址,江南为手发达地区。隋朝瓷器的发展也带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4、商业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上的大都会。长安有都会、利人两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通远市临通济渠,周围六里,二十门分路入市,商旅云集,停泊在渠内的舟船,数以万计。

    丰周围八里,通十二门,其中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重楼延阁相互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 。像这样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罕见的。

    三、文化

    1、学术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

    各地纷纷广建学校,中原地区学者众多,儒学一时兴盛 。南北朝儒学流派不同,说经各有义例,到隋朝时没有统一的经典,使得科举制度在明经方面仍然困难。到隋文帝晚年,他崇尚刑法,公开助佛反儒。

    601年,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故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名额限七十人。刘炫上书切谏,隋文帝不听。同时下令营造寺塔五千余所。

    隋炀帝时虽然恢复各地学校,然而儒生的地位仍未改善。此时最著名的儒生有刘焯、刘炫,二刘学识丰富,受当时儒生景仰。

    然而刘炫乘隋文帝购求书籍的机会,伪造书百余卷,题名为《连山易》、《鲁史记》等,骗取赏物。刘焯也因计较束脩,声名不佳。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举动,使得不少儒生抹黑隋朝统治者 。

    王通是隋末大儒与隋朝著名的思想家,谥为“文中子”。他主张执政者应该先德后刑才能让人心服 ;提倡儒道佛三教应该共同相处,而不是互相抵制 。

    又主张天人之事与天地人三才不相离等思想。他著有《太平十二策》、《续六经》与《文中子中说》。

    他的孙子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而他的魏徵亦是唐朝初年的名臣。他的学说,对后来宋代的程朱理学影响深远。

    当时的佛教其中最兴盛的天台宗主张止观说,而禅宗主张顿悟说。止观又称为寂照、明静,主张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专注于特定对象,并产生对于该对象的正智慧。

    顿悟为“明心见性”法门,即是主张顿悟。主张凡事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 。

    2、文学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当时有专门研究音律学的著作,也有不错的散文与诗歌。

    在南北朝时,南朝文学讲究声律和彩色,北朝文学讲究质朴且实用。由于南朝艳丽的文学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学大多承袭梁陈学风,没有新的突破。

    3、史学

    史学方面,在隋朝以前的史书,或由撰写,或由民间人士自行撰写。其思想比较自由,质量也佳,但由于不容易采用到史官所藏书籍,通常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

    593年,隋文帝宣布禁止民间私撰国史,评论人物。自此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虽然修史公正性不足,但由于任用专业史臣撰写,由朝廷的也比较充足,在隋唐以后成为朝廷专门的事业。

    4、音韵

    因南北文化融和,音韵学与目录学的成就尤为卓越。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

    以前诸家韵书,定韵缺乏标准,都有错误。陆法言记录了诸人议论的要旨,于公元601年写成《切韵》五卷。

    这部书统一书面的声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是中国最早的音韵书,该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韵》、《集韵》等书中。

    5、宗教

    自南北朝以来,佛道儒统称三教,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隋文帝主张调和宗教与儒学,采用三教并重的策略 ,并容儒教、佛教与道教以相辅治国。由于开放,流行于西亚的祆教也在中国广为。

    6、绘画

    隋朝的时候,由于政教的关系,使绘画受到重视。隋朝绘画仍以人物或神仙为主,但山水画已发展成的画科。

    7、书法

    隋朝书法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著名的书法家有丁道护、史陵与智永。

    墨迹则有千字文与写经。隋代的书法以碑刻为大宗,《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志》等碑刻显示书法风格。隋末唐初尚有书法家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家”。

    8、音乐

    隋朝音乐受北方民族音乐与南朝宋、齐的旧乐,乐歌杂有“胡声”。隋炀帝时,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 。

    当时乐器有曲项琵琶、竖头箜篌、答腊鼓和羯鼓等,都是从北方民族和西域过来的,在当时已经知道音阶有七音而非五音而已。

    扩展:

    开皇之治

    隋文帝倡导节俭,节省了一定开支、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苛捐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的中国,从此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隋朝建立的统一。

    政治方面,隋文帝统一后,一方面躬行俭朴,一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的措施。

    由于杨坚明白”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之道理,所以由他统治时开始,就提倡生活节俭,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

    隋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织成的衣领,居然搜遍宫殿,都找不到。躬行节俭,使负担得以减轻,有利于各项措施的推行。 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以取士。

    隋文帝整饬吏治,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裁汰了地方冗员约十分之三。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 ,制定隋律,简要刑律,“以轻代重,化为生”。

    经济方面,沿袭北魏的均田制,颁布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如改成丁年龄为二十一岁,受田仍是十八岁,服役少三年。又改每岁三十日役为二十日,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等。此外隋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

    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八百二十万,比唐朝的最高值略多)。

    为积谷防饥,隋朝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广通渠,自大兴引渭水至潼关,以利关东漕运。

    学术文化方面,隋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鉴于前代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缣一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

    为广置人才,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式选拔官员,也促进了教育、文学的发展。为明全国教化,恢复华夏文化之正统,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的文化素质。

    事方面,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强大的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促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多年间,政治较为清明,人口显著增加,府库较为充实,外患较少,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开皇之治”,该时期为隋朝的鼎盛时期。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隋朝

    浏览 253赞 152时间 2022-12-09
  • 幸福的小猫zz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浏览 427赞 85时间 2021-09-26

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