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大事年表

文学方面的啊 不是历史大事年表 急~!! 帮帮忙啊!

杨大公主H 2021-09-18 16:55 164 次浏览 赞 151

最新问答

  • amy229815572

    只找到个中国的

    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 宋濂卒(生于1310年)。宋濂作有散文《王冕传》、《送东阳马生序》、寓言散文集《燕书》等。
    公元1402年明惠帝建文四年 方孝孺卒(生于1357年)。方孝孺作有散文《蚊对》、《指喻》等。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约产生于公元15世纪或更早(一说公元13世纪,一说公元11世纪),约100多部,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族史诗《江格尔》约于公元15世纪基本定型(一说产生于公元13至17世纪)。
    公元1408年明成祖永乐六年 《永乐大典》于永乐元年(1403)开始编纂,至本年完成,共22937卷(包括凡例、目录60卷),前后参加编纂者达2000多人,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今残佚)。
    公元1411年明永乐九年 诏令禁毁“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杂剧等。
    永乐时期,杂剧、传奇出现大量、说教之作。代表作家有朱有炖、邱浚(作有传奇《五伦全备记》)等。
    公元1414年明永乐十二年 诏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永乐十五年(1417)颁行,定为国子监及府、州、县员必读书。
    永乐时期,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盛行。
    公元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 瞿佑卒(生于1341年)。瞿佑作有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其后李祯作有《剪灯馀话》,标志着唐宋传奇向清文言小说的过渡。
    公元1465年明宪宗成化元年 自明初重定科举制度以来至成化时期,八股文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长期盛行。
    公元1488年公元1488年年 成化至弘治时期,形成以李东阳为明孝宗弘治元 首的“茶陵诗派”,其诗上承台阁体,下启“前七子”,已表现出复古趋向。
    成化至弘治时期,传奇创作有较大发展,陆续出现的作品有《精忠记》(姚茂良)、《连环记》(王济)、《千金记》(沈采)、《绣襦记》(徐霖〔?〕)等。
    公元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 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倡导诗文复古运动,主张“格调说”,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被称为“前七子”。此后复古、拟古之风盛行。徐祯卿撰有诗话《谈艺录》等。康海作有杂剧《中山狼》等。王九思作有杂剧《杜甫游春》等。
    马中锡和吴中诗人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同为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间诗文代表作家。马中锡作有《中山狼传》等。唐寅作有《烟波钓叟歌》等。
    王磐、陈铎等为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间散曲代表作家。王磐作有〔朝天子〕《咏喇叭》等。陈铎作有散曲集《滑稽余韵》等。
    公元1530年明世宗嘉靖九年 李梦阳卒(生于1473年)。李梦阳与何景明并称“李何”,同为“前七子”领袖人物。
    公元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 杨慎卒(生于1488年)。杨慎自嘉靖三年(1524)以后谪居云南30余年,其诗文自成一家。
    王慎中卒(生于1509年)。自嘉靖初期以来,王慎中、唐顺之等提倡唐宋散文,其后茅坤、归有光等继起,被称为“唐宋派”。茅坤编有《唐宋八大家文钞》。
    嘉靖中期以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继承“前七子”主张,再次形成复古、拟古潮流,被称为“后七子”。王世贞撰有诗话《艺苑卮言》等。谢榛撰有《四溟诗话》等。
    嘉靖时期,洪楩编有《清平山堂话本》,收宋元话本及明代拟话本60篇(今存15篇),为今存最早的明人所辑话本集。
    公元1568年明穆宗隆庆二年 李开先卒(生于1502年)。李开先作有传奇《宝剑记》等。为明代传奇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570年明隆庆四年 李攀龙卒(生于1514年)。李攀龙与王世贞同为“后七子”领袖,与“前七子”领袖李梦阳、何景明并称“李、何、王、李”。
    公元1571年明隆庆五年 归有光卒(生于1507年)。归有光为“唐宋派”散文代表作家,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公元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 嘉靖后期至万历初年之间,吴承恩在民间创作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西游记》,为古代神魔小说代
    表作品。
    署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约作于隆庆、万历年间,为第一部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世情小说。
    隆庆、万历时期,长篇小说创作出现繁荣局面。这一时期产生的历史演义小说有《北宋志传》(熊大木)、《杨家府演义》(纪振伦〔?〕)等,神魔小说有《封神演义》(许仲琳〔?〕等,公
    案小说有《海公案》(李春芳)等。
    公元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 王世贞卒(生于1526年)。传奇《鸣凤记》相传为王世贞所作,此剧开戏曲反映当时重大政治之风。
    公元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 徐渭卒(生于1521年)。徐渭作有杂剧《四声猿》(包括四出杂剧),其中《女状元》一剧,为最早以南曲写的杂剧作品。徐渭又撰有专论南戏的著作《南词叙录》。
    公元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 梁辰鱼卒〔?〕(生于1521年?)。梁辰鱼作有传奇《浣纱记》,为最早采用经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剧本,其后传奇创作渐以昆腔为主;梁辰鱼又有用昆腔写作的散曲集《江东白苎》,此后南曲大盛,北曲迅速衰落。
    公元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 李贽(回族)卒(生于1527年)。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抨击封建礼教,反对复古、拟古,提倡“童心说”;曾评点《水浒传》等,开评点小说、戏剧的风气。
    公元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 袁宏道卒(生于1568年)。袁宏道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继李贽之后反对“后七子”复古潮流,提倡“性灵说”,被称为“派”。袁宏道作有散文《晚游六桥待月记》、诗《猛虎行》等。
    王思任的游记《游唤》作于本年,为明末小品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 汤显祖卒(生于1550年)。汤显祖为明代传奇代表作家,作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等。
    万历年间,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与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进行了长时期的论争,临川派强调曲文意趣,吴江派强调形式格律,至明清之际逐渐趋于合流。
    万历年间及其后的传奇作品还有:《义侠记》(沈璟)、《狮吼记》(汪廷讷)、《玉合记》(梅鼎祚)、《红梨记》(徐复祚)、《玉簪记》(高濂)、《红梅记》(周朝俊)、《东郭记》(孙钟龄)、《燕子笺》(阮大铖)等,同为明代后期传奇代表作品。
    公元1621年明熹宗天启元年 冯梦龙所编的古代短篇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于本年刊行,其后又陆续编有《警世通言》 (1624),《醒世恒言》(1627)刊行,合称“三言”,共收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 120篇。冯梦龙又辑有民歌集《挂枝儿》、《山歌》等多种。
    天启年间,自万历后期以来形成的“东林”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的政治斗争加剧,大批东林人被害。
    公元1624年明天启四年 钟惺卒(生于1574年)。钟惺与谭元春并称“钟谭”,合编有诗歌评点选本《诗归》(《唐诗归》、《古诗归》),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被称为“竟陵派”。“竟陵派”散文作家刘侗与于奕正合作有《帝京景物略》等。
    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 凌蒙初编写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于本年刊行,《二刻拍案惊奇》于崇祯五年(1632)刊行,合称“二刻”,共有拟话本78篇,为继“三言”之后由文人创作的小说集。其后至明末清
    初的短篇白话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等。
    公元1629年宗崇祯二年 张溥等在吴江成立“复社”,以东林后继自任,先后参加者有2255人。张溥作有散文《五人墓碑记》等。
    公元1632年明崇祯五年 本年前后,陈子龙等在松江成立“几社”,与“复社”相呼应。明亡后,陈子龙与夏完淳共谋抗清,被捕遇害。陈子龙作有诗《秋日杂感》10首等。夏完淳作有诗《细林野哭》及诗集《南冠草》等。
    公元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 徐霞客卒(生于1586年)。徐霞客作有《徐霞客游记》。
    明末,小品散文大量产生。张岱于明亡后作有《陶庵梦忆》等。
    明末,董说作有《西游补》,与陈忱作于明亡后的《水浒后传》,同为明末清初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 明亡。清兵入关,清王朝统治开始。
    顺治十八年(1661),清灭南明。
    清初,钱谦益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钱谦益为“虞山诗派”领袖,作有诗《后秋兴》104首等,其散文标志着明末清初文风的转变。吴伟业为“娄东诗派”领袖,作有七言长篇叙事歌行《圆圆曲》、《永和宫词》等,继承元白“长庆体”而有所发展,被称为“梅村体”。
    明末清初以后,才子佳人小说逐渐流行,其早期作品有《玉娇梨》(张匀)、《平山冷燕》(张匀〔?〕)、《好逑传》(署“名教中人”)等。
    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 长篇弹词《天雨花》(陶怀贞)约作于本年前,为较早的弹词代表作品。
    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 侯方域卒(生于1618年)。侯方域与魏禧、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侯方域作有《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李姬传》、《马伶传》等。魏禧作有《江天一传》、《大铁椎传》等。汪琬作有《陈处士墓表》等。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 金人瑞(圣叹)卒(生于1608年)。金人瑞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与毛宗岗评点的《三国志演义》同为清初评点派小说戏曲理论代表著作。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约撰于本年至次年间。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杜浚、钱澄之、归庄、吴嘉纪、魏禧等。均为清初的明遗民作家,创作中普遍存在着反清的民族思想或思想。顾炎
    武作有《日知录》等。王夫之作有《黄书》、《噩梦》及《姜斋诗话》等。
    公元1662年清圣祖康熙元年 兴庄延鑨私修《明史》狱,次年结案,70余人,株连近200人。有清一代、“”接连不断,较历代为烈。
    顺治至康熙初期诗坛,施闰章与宋琬齐名,时号“南施北宋”;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齐名,后称“岭南三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 李玉卒于本年后(大约生于1610至1620年)。李玉与朱素臣等改革传奇创作,使之符合演出要求,形成“苏州派”。李玉于明末作有《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入清后作有《千锺禄》、《清忠谱》《与朱素臣等合撰)等。朱素臣作有《十五贯》等。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 朱彝尊于本年编成《词综》,其创作开“浙派词”端绪。清初以来,一变明人不重视词作的风气,词坛渐趋兴旺。
    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 李渔卒〔?〕(生于1611年)。李渔作有传奇集《笠翁十种曲》(《风筝误》等10种),又撰有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等。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约于本年前后基本写成,此后不断有所修改,为清代短篇文言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 褚人获的长篇小说《隋唐演义》约写成于本年前后。
    公元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 陈维崧卒(生于1625年)。陈维崧开创“阳羡词派”;又与毛奇龄同为骈文作家。骈文自唐以后趋于衰落,至此复振。
    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 钱彩的长篇小说《说岳全传》约写成于本年或乾隆九年(1744),为清代英雄传奇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 纳兰性德(满族)卒(生于1655年)。纳兰性德词自成一家,作有〔长相思〕(山一程)、〔菩萨蛮〕(朔风散三更雪)等。
    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 洪升撰成传奇《长生殿》。次年因在皇后丧期内演出,洪升被革除国子监生员籍,观剧者赵执信被革职,查慎行被除籍。
    查慎行为康熙年间“宋诗派”代表诗人,作有《金陵杂咏二十首》等。
    公元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 孔尚任撰成传奇《桃花扇》。孔尚任与洪升齐名,时号“南洪北孔”,同为清代戏曲代表作家。
    公元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 叶燮卒(生于1627年)。叶燮撰有《原诗》,倡“才、胆、识、力”之说,为清代诗话的代表著作。
    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 洪升卒(生于1645年)。洪升还作有杂剧《四婵娟》等。
    公元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 王士禛卒(生于1634年)。康熙时期,王士禛编有《唐贤三昧集》,推崇唐诗,提倡“神韵说”,流行一时。其论诗之语后被辑为《渔洋诗话》、《带经堂诗话》。其诗歌作品有《秦淮杂诗》等。
    兴戴名世《南山集》。方苞被株连入狱,后作有散文《狱中杂记》。
    公元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蒲松龄卒(生于1640年)。蒲松龄还作有俚曲《墙头记》等14种。
    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 孔尚任卒(生于1648年)。孔尚任还与顾彩合作有传奇《小忽雷》等。
    公元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沈德潜的《古诗源》编成于本年。沈德潜又编有《唐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撰有诗话《说诗晬语》,提倡“格调说”,于雍正、乾隆年间流行一时。
    公元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 厉鹗所编《宋诗纪事》于本年刊行,收辑宋代3800多家诗人诗作及有关。
    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 方苞卒(生于1668年)。方苞提倡“义法”,开创“桐城派”古文。
    袁枚辞官居江宁小仓山随园。其论诗提倡“性灵说”,流行一时。所著《随园诗话》(刊行于1790年)为清代影响最大的诗话之一。同时稍后,主“性灵说”的诗人赵翼撰有《瓯北诗话》(成书于1802年)。袁枚、赵翼与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又称“前三家”)。
    乾隆至嘉庆年间,骈文创作继续发展,逐渐形成与桐城派古文对立的骈文流派,其代表作家乾隆前期有胡天游等,乾隆中期以后有袁枚、汪中(作有《哀盐船文》等)、洪亮吉等。

    作者: wang24499 2005-11-23 19:25 回复此发言

    --------------------------------------------------------------------------------

    18 回复:中 国 文 学 大 事 年 表
    藏族作家才仁旺阶的《勋努达美传》约产生于公元18世纪中期,为藏族第一部长篇小说。
    柯尔克孜族长篇史诗《玛纳斯》约产生于公元16至18世纪(一说公元9至11世纪,一说公元7至9世纪)。
    公元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 吴敬梓卒(生于1701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约写成于乾隆初期,为清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九年 曹雪芹卒〔?〕(生于1715年?)。曹雪芹的《梦》(原名《石头记》)于其生前已开始传抄,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程伟元首次刊行,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梦》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高峰。
    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于本年刊行,与蒋士铨的《四弦秋》同为杂剧发展至晚期的作品。
    公元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 翁方纲的《石洲诗话》初撰于本年,后于嘉庆二十年(1815)修订刊行。翁方纲推崇宋诗,提倡“肌理说”。“肌理说”与“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为清代前期诗歌理论的四大流派。
    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 刘大櫆卒(生于1698年)。刘大櫆继方苞之后发展了桐城派理论,撰有《论文偶记》(刊行于1796年)等。
    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于本年成书。
    公元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 乾隆三十七年(1772),诏修《四库全书》,开“四库全书馆”。至本年,纪昀等撰成《四库全书总目》初稿,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写定刻版。
    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倾向于“性灵派”的诗人有黄景仁、张问陶、舒位、孙原湘、王昙等。舒位、孙原湘、王昙继袁枚、赵翼、蒋士铨后被称为“后三家”。
    长篇弹词《再生缘》(陈端生作,梁德绳续)约产生于乾隆年间。
    公元1797年清嘉庆二年 张惠言所编《词选》于本年刊行。张惠言论词主“比兴寄托”,开创“常州词派”。张惠言又与恽敬主张合采散文、骈文之长,于桐城派之后开创“阳羡派”散文。
    公元1798年清嘉庆三年 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本年,纪昀陆续写成短篇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长篇小说《施公案》约于本年前成书,标志着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合流。
    公元1804年清嘉庆九年 “宣南诗社”(初名消寒诗社)在北京成立,参加者有陶澍、朱□等,活动于嘉庆、道光年间。
    公元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 姚鼐卒(生于1732年)。姚鼐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成为桐城派古文集大成者,作有《登泰山记》等。
    公元1821年清宣宗道光元年 李汝珍的长篇小说《镜花缘》约成于道光初。
    道光年间,宋诗派发展成为“宋诗运动”,倡导者相继为程恩泽、祁巂藻及曾国藩等,参加者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
    道光年间,桐城派古文出现“中兴”局面,代表作家为姚鼐门下四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及曾国藩等。
    公元1826年清道光六年 魏源于本年编成《皇朝经世文编》,次年刊行。魏源与包世臣、龚自珍均提倡经世致用之文,开启代经世思潮,同为中国近代改良
    主义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公元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 年底,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成为当时抗战派领袖。林则徐为道光年间代表作家之一。
    公元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 龚自珍本年辞官归杭州,复北上接眷属,于往返途中作《己亥杂诗》,至次年春共得315首,为其诗歌代表作品。
    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战争爆发。本年后,反帝爱国诗篇大量涌现。魏源作有《寰海》11首等,张维屏作有《三将歌》等,贝青乔作有《咄咄吟》 120首等,姚燮作有《惊风行》等。
    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以来,经过长期发展,至战争后,京剧逐渐形成并趋于兴盛。此后,昆腔的地位逐渐为京剧所取代,传统的杂剧、传奇趋于衰落。
    公元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 龚自珍卒(生于1792年)。龚自珍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明良论》、《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病梅馆记》等。
    长篇弹词《榴花梦》(李桂玉等)约 成于本年前,共4838000字,为弹 词及古代小说中最长的作品。

    作者: wang24499 2005-11-23 19:25 回复此发言

    --------------------------------------------------------------------------------

    19 回复:中 国 文 学 大 事 年 表
    维吾尔族诗人尼扎里的《爱情长诗 集》约作于本年至次年间。
    公元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 陈森的《品花宝鉴》刊行,为近代最早的狭邪小说。其后,魏秀仁于咸丰年间作有狭邪小说《花月
    痕》等。
    文康(满族)的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成书于本年后。
    公元1851年清文宗咸丰元年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林昌彝的《射楼诗话》刊行。
    咸丰前后,蒋春霖的词作于浙派和常州词派之外自成一家,作有词集《水云楼词》等。
    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 俞万春旨在“尊王灭寇”的长篇小说《荡寇志》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咸丰元年(1851)经其子修订润色后于本年刊行。
    公元1857年清咸丰七年 长篇弹词《笔生花》(丘心如)于本年刊行。
    公元1859年清咸丰九年 洪仁玕所著《资政新篇》于本年冬刊行。洪仁玕任太平天国文衡总裁,主管文化教育,为太平天国代表作家。
    公元1862年清穆宗同治元年 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继续提倡桐城派古文并形成“湘乡派”。其后至光绪前期,“曾门四”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为此派代表作家。
    咸丰、同治年间,冯桂芬、王韬等早期改良主义作家反对桐城派古文,主张打破陈法,为近代文体解放的先声。
    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 黄遵宪于本年所作《杂感》诗中提出“我手写吾口”的主张,要求诗歌创作口语化,已开后来“诗界”的先声。
    公元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刘熙载的文学理论著作《艺概》于本年刊行。
    公元1875年清德宗光绪元年 同治至光绪年间,王闿运、邓辅纶等标榜汉魏六朝古诗,形成“汉魏六朝诗派”。王闿运的代表作品有长篇歌行。
    同治至光绪年间,樊增祥、易顺鼎等标榜晚唐诗,形成“晚唐诗派”。樊增祥的代表作品有长篇歌行前、后《彩云曲》等。
    公元1877年清光绪三年 黄遵宪任驻参赞,在五年间,作有《杂事诗》(1879年刊行,共154首,1890年重加增删定稿,共 200首)、《国志》(始写于1879年,成书于1887年)等;其后历任驻美、英等国官,作有《今别离》 4首(分咏船火车、电报、相片、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等,诗中开始出现新的内容。
    公元1878年清光绪四年 谭献编选清词集《箧中词》成书,辑评清人词作590余首,主常州词派词论。
    光绪年间,狭邪小说流行。俞达的狭邪小说《青楼梦》于本年刊行。
    公元1879年清光绪五年 光绪年间,侠义公案小说流行。石玉昆的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于本年刊行。
    公元1883年清光绪九年 本年至光绪十二年(1886)间,郑孝胥、陈衍等标榜“同光体”,后形成诗派,系由宋诗派演变而来。其中包括以郑孝胥、陈衍为首的闽派,以陈三立为首的赣派,以沈曾植为首的浙派等。陈衍后撰有《石遗室诗话》(1929年出版)。
    公元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撰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刊行,主常州词派词论。
    公元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族作家尹湛纳希卒(生于1837年)。尹湛纳希曾继其父撰成《青史演义》。
    侠义公案小说《彭公案》(杨挹殿)于本年刊行。
    公元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狭邪小说《海上花列传》(韩邦庆)刊行。
    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四月,清与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
    五月,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十八省在京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要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变法维新运动开始。
    爱国诗文大量产生。黄遵宪作有诗《悲平壤》、《马关纪事》等。孔广德编选《普天忠愤集》,广泛辑集了当时的爱国诗文。
    公元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开始试作“新体”诗,倡导“诗界”。文廷式因赞助变法维新被革职。文廷式词近常州词派而又自成一家。
    王鹏运、况周颐等在京结词社,本年朱孝臧加入。王鹏运、郑文焯、朱孝臧、况周颐并称“晚清四大词家”,除词作外,致力于整理词集和词学研究,其持论承常州词派而有所发展,不囿于门户。况周颐后撰有《蕙风词话》。

    浏览 159赞 106时间 2024-05-05

世界文学大事年表

文学方面的啊 不是历史大事年表 急~!! 帮帮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