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2011热点社会话题的论文 2000字

关于政治 经济 文化的焦点话题 我很着急 谢谢

小川里沙 2021-09-19 09:31 238 次浏览 赞 69

最新问答

  • 贪吃的大吃货

    故宫“三重门”尴尬了谁? 连日来,故宫博物院仿佛在上演新闻连续剧,一个“门”接着一个“门”。有论者将此“三重门”概括为“失守失语失明、丢物丢人丢魂”,可谓辛辣到位。不过,与既成的事实相比,故宫方面在面前支支吾吾、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态度更让人愤怒。 先是“失窃门”——防线被“撼”,故宫展品失窃。 5月8日,故宫发生失窃案件,7件展品被窃。58小时以后,案件告破,嫌犯石柏魁被抓获。尽管警方已经尽力追回展品,但仍有三件宝贝尚未追回,而且多件展品被损坏。 再是“错字门”——锦旗错字,强词夺理。 5月13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局赠送锦旗,感谢警方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其中一面锦旗写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网友质疑 “撼”为错别字,正确用字应为“捍”。面对质疑,故宫相关负责人表示,“撼”字没错,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 此说法遭到语言学家和网民的批评。沉默三天后,故宫终于就向北京市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一事道歉。 最后是“门”——建福宫传言。 继失窃案和错字风波后,主持人芮成钢在其微博上爆料称,故宫的建福宫已被改成一个全球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500席会籍面向全球限量发 。这一“建福宫改建豪华传言”由此引发公众强烈关注。尽管故宫方面对此进行了澄清,但公众并不买账,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名为“北京故宫文化发 展有限公司”的机构所进行的商业行为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故宫在“三重门”里去向尴尬 鲁珊 故宫以“企业所为”回应了“建福宫富豪私人”一事,引来近来的第三顿唾骂,故宫的三次回应,丝毫未显示一个文化单位的高明。至此,失窃于毛,失语于锦旗,失守于商业化,“三失”正在让这个中国顶级文化之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在被盗、错字、富豪三重门内,人们大都以为,被盗是安保老旧,错字是素质不高,二者都只丢人,不出格。只有富豪关乎故宫今后的去向,是个实质性的问题。 其实,这三重门互相联系,它们统一在同一命题之下,即故宫究竟该以怎样的面目存在,怎样的方式生存,说得更狭隘一些,故宫究竟能不能赚钱? 故宫里装的是什么?国宝,历史,文化。故宫是全国的故宫,凭什么给少数人去过皇帝的瘾?所以调查表明,超半数人不同意故宫有商业化作。那么,故宫该如何生存?目前故宫的正当收入是门票,全部上缴,维修费用和成本支出按预算拔款。 而故宫的开放面积只有30%左右。故宫馆藏文物超过150万件,公开的只有1万件,不到1%。故宫有16.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40多年从未进行过大 修。即便是公开区域,陈列条件也多年未改进。绝大部分馆藏蒙于尘灰中,原因当然是经费。同样是经费,安保能升级到何种级别可以想见,还是经费,人员只有工 资,没有福利,商业化也是必然之物。 然而,故宫自己也不敢承认有“商业经营”,所以推说是企业所为,甚至这个名为“故宫文化公司”的企业,至今仍是半事业半企业性质。在公益与经营间犹犹豫豫,才有故宫三重门,或许还有更多门。 其实,经营是不是代表不公益?非也。连慈善都需要市场专业化作来确保其公益性,何况博物馆?故宫是全国的故宫,可是99%的馆藏都在灰尘中沉睡,它就只成了聊以的文化符号。放眼国外,博物馆经营已是常态,麦当劳在多年前就在卢浮宫与蒙娜丽莎比邻而居了。 那么,经营如何才能有方?第一,故宫能不能经营,不妨交由公众讨论。第二,故宫以何种方式经营,如何管理,不妨明确提出并予以规范。第三,如何保证 经营没有妨碍博物馆的文化功能,反而能促进文物开放和保护?不妨征询专业人士。第四,谁来监督经营符合之前设定的前提和规范?第五,甚至馆长,也不妨交由 全国决定。诸多问题,可以一一解之。说小是故宫的去向问题,说大其实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唾骂无益,何妨正视。 二“五道杠”少年当官记 一则出自湖北省武汉市的新闻,让公众开始关注一个13岁的少年——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黄艺博。但凡看到这则报道中有关黄艺博照片以及其博客的人, 不少都戏称黄艺博“长得有些‘官相’,写的文字有些‘官腔’”,而更引发关注的是各种有关黄艺博的照片中,其手臂上戴着的“五道杠”少先队队牌,让一直以 为少先队至多“三道杠”的读者们,甚是好奇。实际上,黄艺博是武汉市华师一寄宿学校初一的,他除了手臂上挂的那个有“五道杠”的队牌之外,其身上也笼 罩着“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武汉市首届‘十大孝星’”等诸多光环。在武汉当地媒体的报道中记者发现,黄艺博的父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黄艺博“两三岁开 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日报》《参考消息》,且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并将其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 花钱都用于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并称“更重要的是这个在政史上的许多见解,甚至已超出了我们理解的范畴”。这些言辞让读者们不得不把黄艺博与 “天才”少年相联系。 谁说“不屑弟”在表达“不屑”? 钱夙伟 “每个五道杠少年的背后,总有一双翻着的白眼儿”,湖北武汉“五道杠少年”黄艺博,又出了新看点,几张黄艺博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图片上,他侧后 一名同学,却做出撇嘴不屑的表情看着他。这段截自东方卫视播出的一段关于黄艺博的新闻的,迅即在微博上疯传,并被PS成各种形象进行调侃和恶搞。 “五道杠少年”转向新一网络狂欢…… 这位“不屑弟”,按照时下网络的规则,理所当然地被称为“超强的表情帝、藐视帝、白眼帝……”,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五道杠”的“不屑”。 然而,“不屑”,真是这位“不屑弟”所要表达的吗?确实,“不屑弟”做出一副与“五道杠少年”截然不同的鬼脸,但这就是表达对“五道杠”的不屑吗? 谁都知道,对着镜头,虽然也有如“五道杠少年”那样老成持重,但更多的则更会做出种种夸张的表情,其中就包括鬼脸,这几乎是一种天性。 显然,在把“不屑弟”称为“不屑弟”,并认定是在表达“不屑”之前,谁也不在意是否“有图没”,就按照自己的想当然,把社会的规则,套用到了的世界之中。 的世界是天真的、单纯的,然而,大人们总是在把自己的规则,强加给,比如,是大人设计出了所谓的“五道杠”,然后,又由大人来对“五道杠”口诛笔伐,起而攻之,似乎这都是的错,其实,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大人自己。 从“五道杠少年”到“不屑弟”,大人们显然陷于自己的悖论之中。人们反感“五道杠少年”化的表情和行为,却又理所当然地把“化的表情和行为”,强加于一个头上。 “每个五道杠少年的背后,总有一双翻着的白眼儿”,如果的世界真这么可怕,那么更可怕的是大人自己。没有大人的“五道杠”和“不屑”,又怎么会有的“五道杠”和“不屑”。显然,救救,还是得先救救大人。

    浏览 155赞 115时间 2023-07-27

一篇关于2011热点社会话题的论文 2000字

关于政治 经济 文化的焦点话题 我很着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