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社会小论文

护手霜adb 2021-09-18 16:35 387 次浏览 赞 112

最新问答

  • 徐珊珊11

    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节约观念、节约型主体、节约型制度、节约型体制、节约型机制、节约型体系等。
       节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的意识。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的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节约型主体。节约型主体主要包括:节约型、节约型社会团体、节约型队、节约型企业、节约型事业单位、节约型家庭等。其中,节约型企业是指既追求企业生产成本节约又兼顾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节约,既考虑企业自身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考虑当前利益又兼顾长远利益,能使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达到最大值,使企业生产成本和社会因企业生产而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的企业。
      节约型制度。节约型制度是约束人们浪费,规范人们合理使用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有关道德规范等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节约型体制。节约型体制是节约型制度的实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包括节约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等。
      节约型机制。它是节约型制度、体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协调运转的各种机能的总和。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节约型机制是一个大系统,它通过节约型管理系统来具体运作。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探测管理系统、开采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消耗预警系统、使用监测管理系统和节约调控系统。其中,探测管理系统是对我国现存总量进行科学摸底,探明实有存量,为长远开采制订科学合理规划依据的系统;开采管理系统是对开采制订科学的中长期规划,并依据规划,以最低成本、最大效益进行开采的系统;管理系统是采用先进技术,以最低成本、最高综合利用率的系统;运输管理系统是以最低的运输成本、最低的运输损耗、最快捷的运输方式运送货物的运输组织和管理网络的系统;消耗预警系统是由探测信号、价格信号、供给信号、需求信号、运输信号和环境污染信号等形成的,能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预警消耗程度的系统;使用监测管理系统是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使用的数量进行日常监督、测算和反馈的系统;节约调控系统是由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组成的,能调节和减少使用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有机调控系统。
       节约型体系。节约型体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产业为标准划分的节约型产业体系,主要包括: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水、节地、节时、节能的“二高一优”节约型农业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节约型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节约型生活服务体系;另一类是战略节约型体系,即有关战略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途径
      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其中要着重考虑建设合理的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的利用。如,目前不合理的水价是阻碍水基础产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水价导致了水的大量浪费,使与水相关产业的经营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同时,水价体系的不合理也是造成水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完善产权制度。只有明晰了的产权,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既应明晰自然的产权,优化自然配置,节约自然,使自然利用率达到最高;又应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人们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节约型技术的积极性。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促进全社会科技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的利用率。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目前应重点支持一批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节油代油、洁净煤和节电、节水技术。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回收利用。为此,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制订和完善战略性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重点编制节电、节水、节油、综合利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节水、能源节约、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墙体材料革新、散装水泥和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用以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相结合;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技术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
       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环境、粮食、水及各种主要矿产保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者和严重浪费者法律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产权权益,提高使用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和市场交易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坑蒙拐骗以及制假假行为,规范市场交易,减少损失。

    浏览 221赞 145时间 2023-04-05
  • 李斯的雨

    论建设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

    摘 要: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国情分析与国际竞争的视角,阐明了节约、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的根据;指出了城市在贯彻两项基本国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将其贯穿于城市长远规划和日常城市管理中。
    关键词:节约 保护环境 城市规划

      节约、保护环境,是立足我国国情的两项基本国策。我国的蕴藏量和国土面积分别居世界各国的第四与第三位,从总量上看,"地大物博"是称得上的,但从人均指标看却恰恰相反。以人均国土而积看,我国为0.8公顷/人,只及世界人均值的29 %;人均耕地0.11公顷/人,只及世界人均值的40%;人均淡水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按45种主要矿产计算的人均矿产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具体就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铝土矿而言,我国的人均占有量,只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1%、4.5%、42%、18%和 7.3%。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环境容量也远低于世界平均值;与此同时,我国按国内生产总值、按增加值计算的单位产出的占用量和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却远高于发达。显然,日前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为继的。

    为了可持续的发展,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之路,就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的选择。人均占有量低,能耗、物耗高,这"一低一高使我国发展经济所需的许多重要矿产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高。据有关部门顶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2%,锰、钢、铅、锌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达到38%、82%、52%和69%。同时,在矿产进口谈判中我方尚未真正掌握话语权,在进口价格年年攀升(如进口铁矿石价格2005年比上年上涨 19 %,2006年继续同比上涨30%左右)。进口原料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降低了我国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一系列重要矿产品大量依靠进口更关系到经济安全。因此,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力方式转变和提高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切入点和抓手。节约、保护环境工作的开展,需从、城市和区域、企业与三个层而同时推进,城市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城市-方面要贯彻的两项基本国策,落实上级在节约、保护环境方面的任务与要求;同时要结合市情,制定规划,将节约和环保同城市社会发展各相关方面紧密结合,融入到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日常工作,组织全市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与全体市民具体实施。

    统筹系统规划的重要性源于节约与环保工作的广覆盖、高渗透与大跨度的特点。首先要抓好城市规划这个"龙头",以前瞻的眼光,科学确定城市规模与总体布局,使其与水土、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自然承载力相匹配,充分体现"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同时加强规划管理,将有关节地、节能、节水……等要求与重点推广的举措纳入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真正发挥规划的引导、调控功能,决不能听任中外开发商牵着鼻子走,造成重大、甚至难以挽回的损害与浪费。从覆盖面看,它贯穿生产、建设、运输与流通,直至最终消费各环节;从节约对象看,它涉及到土地、水、能源、各种原材料等等;从工作环节看,包括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贯彻落实,技术支撑与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各种有代表性的示范工程和相关的制度建设(如能效标识制度、节能降耗产品认证制度,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工艺、技术与设备的强制性淘汰制度)等等。而上述节约、环保工作又需要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任务紧密结合、互联互动,才能落实:

    ----和城市产业结构、结构的优化升级相结合,对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实现结构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

    ----和城市产业与企业技术结构的升级相结合,淘汰落后窑炉,更新改造低效锅炉,充分利用余热余压,实现技术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

    ----和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发展产业集、推进循环经济相结合,实现投入品的减量化、再利用与化;

    ----和合理控制投资增长、调整投资结构相结合,提高并严格执行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以及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按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和节能评估审批,从源头上把好节能降耗减排关口;

    ----和科教兴市战略相结合,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为节约、保护环境有力的技术支撑,抓紧与节约、保护环境相关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普及相关科技知识:

    ----和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相结合,发展、提升各种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水平,实现产业化,形成"静脉"产业链;

    -----和倡导扶贫济困与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相结合,通过"爱心超市"等方式,使还有使用价值的被弃生活用品等循环利用,等等。

    从一个时期看,上述方方面面不可能平推齐进,而应根据不同的市情,找准各自的切入点,力求重点突破;而根据城市产业结构和相应的消耗结构、污染排放物结构,那些投入量大、节约空间大,污染扰民危害重的方面,宜作为重点突破的切入口。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突破口,创造不尽相同的经验、做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就可能以最低的代价,将节约、保护环境的各种成功经验在中小城市普遍推广,使越来越多的城市走进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行列。

    浏览 191赞 119时间 2022-11-06

资源节约型社会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