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帮我写一篇关于姓氏的调查报告

小学水平

天地为凭 2021-09-19 09:37 439 次浏览 赞 114

最新问答

  • jajahhauqba

    有关中国人姓氏的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姓氏制度的,丰富多彩的姓氏既是支撑着整个民族凝聚力的基本结构,又是了解悠久文明的一个独特视角。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本文将粗浅地介绍姓氏的产生及发展以及与姓氏研究有关的趣事。

    义中教育科研

    义中

    一、 姓的产生及原始发展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传说,女娲造出人之后,就用他们的去向来给他们姓,爬到水边的就让他姓水,爬到石头上的就让他姓石,爬到李树下的就姓李。用这个传说来解释姓的起源当然不可取,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姓氏与人类部落是同时诞生的。(传说中的“女娲”就是远古时代的一个女娲氏部落)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姓到底是什么?《辞海》中“姓”的解释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也就是说,姓作为一种标志性符号,首先是属于家族的,然后才被赋予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因此,所谓的“姓”,也就是“族姓”。 义中教科研

    [NextPage]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至于族姓产生的原因,我们不妨先来看另一个神话传说:宇宙初开之时,只有伏羲和女娲兄生活在昆仑山上。为使人类得到繁衍,他们商议结为,却又自感羞耻。于是兄俩登上昆仑山顶,各自点起一堆火,然后对天祷告:“上天如果有意让我们兄二人结为,就让两股青烟相合;如果并无此意,就使烟消云散。”刚说完,只见两股袅袅上升的青烟果真合为一气,直冲云霄。这样伏羲和女娲便在上天的认可下正式结合了。这种神圣的结合使人类得以繁衍。但是他们不愿让子孙后代再以这种形式繁衍,为此专门制定了两个规矩:一是将人类分为不同的姓族,二是同一姓族的后代不许结合,只能按一定的礼节与另一姓族的男女互论婚嫁。古书上所记载的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或“正姓氏,通媒约”,就是以此为实际内容的。
    义中教育科研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神话传说,在苗、彝、壮、白、僳僳、哈尼等几十个民族中都有。 浙江省义乌中学

    神奇的传说,往往是远古生活的投影。许多学者从这些关于兄通婚,民族起源相一致的传说里,得出这样的结论:族姓产生于区分血缘,防止血亲婚配的需要。兄结婚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社会曾实行过体内婚制包括血亲乱婚的事实。其后,人们逐渐悟出了血亲婚配不利于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的道理,开始实行不同体相互通婚而体内部禁婚的制度。正因为有了这种体外婚制度,才有了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分族并给之一个标志符号以便识别的需要,这种标志性称号就是原始的族姓。迄今已有一万年的时间了。 义乌中学

    [NextPage] 浙江省义乌中学

    而在族姓尚处于原始状态时,不同的原始部落或部落联盟,往往会推举一位被神话或半神话的始祖、酋长作为精神力量的象征,这些始祖或酋长的名称便成了原始部落联盟的代号,因而也就成为最原始的“姓”。因此包括前面提到的女娲氏,伏曦氏,还有神农氏,轩辕氏,金天氏等等,不仅是代表某个被神话的人,又是标志其所属血族团体的“姓”,甚至于可以代表整个部落或联盟,乃至这个部落的任意一位领袖。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民族向来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根据《国语》中所说,少典和有娇氏结婚,生下黄帝和炎帝。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以今天的观念来看,两兄弟怎么会异姓呢?这又要提到“氏”的问题。
    xaero

    先来这段传说所反映的历史:有人认为,少典和有娇都是原始氏族的名称,两个氏族互相通婚,所生的又分别为姬姓和姜姓两个姓族,黄帝和炎帝就分别是在这两个姓族中出生长大的。按照当时母系氏族的规则,通婚后所生的应归母方部落所有,又为何会分出姬姓和姜姓呢?我们认为原因大致有两点:

    义中教育科研

    [NextPage]
    xaero

    一、两个部落长期通婚,若不加干涉,必会导致血亲越来越浓,最后甚至可能演变为血亲同婚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后代再加以分族。 xaero

    二、随着新领地的不断开拓和阶级社会雏形的形成,一些对部落有功绩的成员得到了封地,并被允许带领家人,部属以及在部落交战中获得的俘虏一起前往封地生活。 xaero

    两个原因的结果,都是令原先以一个“姓”作为氏族或部落联盟的共同标识的大团体,从此裂变成了若干个甚至十几个、几十个小团体。出于相互交往中有所辨别的需要,这些小团体也应该有不同的标识。于是,另一家族系统的标识——氏产生了。形象的说,姓好比一棵大树,氏就是它的枝杈。这样一来,许多人就又有姓又有氏了。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一、 姓氏的流变 义中

    在《史记》卷五《秦本纪》中,秦始皇的远祖伯益“姓嬴氏”,以我们今天的常识判断,秦始皇自然应该姓嬴了。可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这位伯益的后代却成了“名为政,姓赵氏”。那么秦始皇究竟叫“赵政”还是“嬴政”?
    义乌中学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姓氏”这个词说起。 义中教育科研网

    [NextPage]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我们今天说的“姓氏”,其实和“姓”是同一个意思。可是在秦始皇出生的那个年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前面已经提过,这里不再复述。
    义中

    根据史学家考证:秦始皇是少暤氏的后裔,所以秦始皇的族姓就是少暤氏的“嬴”姓。而这个嬴姓族团在不断有人得到封赐后,就衍生出不少小团体。周代有一名姓嬴叫造父的人,因立功而受封赵城,于是这支以造父为首的嬴姓分支在获得的赵城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个与地域有联系的新标识——赵氏。后来这支小族又被封到秦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了秦国。
    义中教育科研

    所以秦始皇的规范注释应是“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嬴姓代表他的远祖血缘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的族姓,即他的遥远的始祖母姓嬴;赵氏代表他的近祖血缘,即他七八百年前的高祖父姓赵,这个赵氏标识的传承是按照父亲传承的。按照今人一般姓氏沿用父系血缘的习惯,秦始皇就应该叫做“赵政”。不过依现代史学家表述时约定俗成,“嬴政”已成了秦始皇的默认称法。
    义中教科研

    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姓与氏这两种家族系统称号并存所带来的麻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许多公卿贵族惨遭灭国亡家,原先用来表明身份贵贱的“氏”已经成了空壳,一些人甚至丢失了姓氏,另一方面,同姓异氏团体之间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一些同宗的团体之间已经开始通婚,于是族姓原来“别婚姻”的作用已经失去,再加上姓氏并存所带来的不便,姓与氏开始一体化。而姓氏合一的主要动向,是以氏代姓。 xaero

    [NextPage]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在姓氏双轨制消除之后,就迎来了姓苑的蓬勃发展。姓的来源复杂多样。在这里梳理出大体几种。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首先是一些原本无姓之人的得姓。其中有“以官为姓”,如“”、“”,原本都是官名;有“以地为姓”,如“东郭”是指东城墙脚下,“欧阳”是指欧余山的南面;有“以技为姓”;如“陶”、“甄”古代都是指制陶业。此外,还有“以事为氏”等等,不再列举。
    义中教育科研网

    再就是外来少数民族的姓的流进以及与华夏互相影响,互相结合。如北周的“宇文”氏的沿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将“拓拔”氏改为“元”氏。
    义中

    最主要且复杂的,应属古人因种种原因改变自己的姓氏从而使某个姓族壮大或派生出新的姓氏了。大体有以下几种:
    义中教育科研网

    避讳改姓:古人对避讳看的甚重,凡与封建帝王名讳相犯的字,甚至与之音谐或形似的字,都不得再用作姓氏。如项籍称霸后,姓“籍”的人避霸王名讳,只好改姓“席”。而到了犯讳的字不再犯讳的时候,一些人恢复了原姓,一些人继续使用改姓,由此又分生出了许多新姓氏。 义中教育科研

    帝王赐姓:指帝王出于个人意愿,将别人已有的姓氏取消而另派一个姓氏,这之中有褒有贬。如隋朝杨玄感起兵造反,失败后被隋炀帝处以枭刑,其家人亦改姓枭。褒扬的赐姓,尊贵莫过于赐予“国姓”——即帝王的姓氏了。古时拥有国姓的人家,不仅可以免去各种赋税,还可以享受一些下级官员都无法得到的权利。赐予“国姓”的结果,是使原本许多不同姓氏归到同一个姓氏之下,而使得这个国姓不断壮大。 义中教育科研

    [NextPage] 义中教育科研

    避祸改姓:为了逃避祸害,一些人或一些家族会把原先象征自己姓族或高贵血统姓氏扔掉,如“博浪沙刺秦”的幕后策划者韩良(或叫姬良),刺秦始皇失败后为了躲避追捕,摇身一变成了“张良”,后为大汉开国作出不朽贡献。
    浙江省义乌中学

    避嫌改姓:一些人因为某种原因嫌弃自己的姓氏,可能会改姓。如安史之乱后,泽州刺史安抱玉上书表明耻于跟安禄山同姓,唐肃宗就赐他姓李。而晚明李自成起义,一些自作多情的书生又耻于姓李,纷纷改姓。
    义中

    除以上主要潮流外,还有佛教高僧改姓天竺的“竺”,或释迦牟尼的“释”等等流变方向。
    浙江省义乌中学

    那么中国究竟有过多少姓氏? 义乌中学

    一般权威的说法为中国人姓氏为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复姓6642个(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姓氏);目前仍在通过的汉姓约3050个,按其人口多少为顺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xaero

    [NextPage]

    义中

    现代中国前百位“大姓”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义中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义中教科研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义中教育科研网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锺 57、汪 义中教育科研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义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义中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雷 89、钱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98、赖 99、龚 100、文

    义乌中学

    义中教育科研网

    这其中前19个“大姓”的人口总和约占汉族人口的55.6%,而李、王、张又是“超大姓”,分别占7.9%,7.4%,7.1%。

    浙江省义乌中学

    占有人口众多的大姓是怎样形成的呢?

    义中教育科研

    [NextPage] 义中教育科研网

    其一,姓的来源多。以王姓为例,来源有数十条,故支派繁复,播衍广泛。 浙江省义乌中学

    其二,这些姓氏许多曾作为“国姓”。在历史上,李姓有6个,王姓有3个,刘姓更多达8个。此外如张、杨、陈、赵、孙、朱、高、郭、马等都曾经称帝称王,而周、吴、胡、何等氏亦都是经常处于显赫地位的外戚与勋贵之姓。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其三,地位显赫的姓族,具备了人口繁衍的各种优越条件。如汉武帝的异母兄弟中山靖王刘胜,《汉书》中说他“有子百二十余人”。一个人都120多个儿子,其繁衍率不知要比一般人家高出多少倍!三百年后的刘备,自称是他的后代,谁又能说得清呢? 义中教育科研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三.姓氏趣谈 xaero

    黄帝,炎帝应为? 义中教科研

    炎帝,黄帝为男性,似乎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都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的部落首领,而母系社会的首领是,那炎帝,黄帝为什么不可能是呢?黄帝又称“轩辕”,而古天文书上说轩辕星座是天帝妃子住的地方,轩辕是上帝的妃子。甲骨文中,“帝”为花蒂之形,“黄帝”便是“黄花”,花一般用来比喻。会不会是后来父系社会中大男子主义者用自己的意念改变了炎黄的性别呢?这恐怕是一个难解的迷。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NextPage]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胡适是唐朝的皇帝苗裔?

    义中教科研

    根据胡氏族谱记载,朱温唐哀帝“禅位”,又为防后患,将他害。但此时哀帝已有了皇太子,可能有人暗中保护,这位皇太子逃脱了毒手,被送到新安一个姓胡名清的官宦人家。半个多世纪后,宋太祖统一中原,而当年尚在襁褓中的“皇太子”已成了没有帝王思想,还颇有名声的学者。宋太祖获知后,便发敕文,要他改姓胡氏,还封他一个“明经公”的爵号,以示对前朝贵胄的优待。“明经公”的九世孙胡起岩在北宋年间曾任宣城太守,辞官后迁居安徽绩溪。以世系言,胡博士就是唐朝末代皇帝第四十三代的裔孙。 义中教科研

    卫青冒姓进宫
    义中教育科研网

    西汉名将卫青的生母原为平阳侯家的婢女,嫁卫氏,生有卫子夫等子女。丈夫后,她与平阳侯的家郑季私通,生下一儿归郑季抚养,取名郑青,在郑家倍受其同父异母的兄长的歧视。后来,他的同胞卫子夫夤缘进宫,成为皇后,他便冒姓卫氏,在生母的帮助下进入平阳侯府当差,最终以“国舅”的身份获得汉武帝重用,完成了建功边陲的事业。 义中教育科研网

    “诸葛”一姓的来源
    义中教育科研

    经考证,“诸葛”一姓至少有三途: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一、夏商之际有一个葛氏姓族,原居诸邑(今山东诸城县西南),后来徙到阳都(今山东沂水县西南),因为阳都已有土著葛氏,人们便称他们为“诸葛”,意为“诸邑来的葛氏”,其后人便以诸葛为氏了。据《三国志》载,诸葛亮就是属于这一支诸葛家族。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二 、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有一位葛婴将立有战功,却被义首领冤,汉朝建立后,汉文帝为他平反,封他孙子为诸侯。其后人便以“诸葛”为姓,意为封为诸侯的葛氏。 义乌中学

    一、 古代有熊氏的后代中有一代詹葛氏,居于齐国。齐国人詹诸两音不分。原詹 义中教育科研

    葛氏族人就将错就错,改氏诸葛。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但三条途都发展在山东,可见,诸葛来源于山东是无疑的。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NextPage]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湖北黄梅姓鄂的都是岳飞的后代? 义中教育科研

    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共有五个儿子,长子岳云同父亲同日遇难,其余几个则下落不明。但在民间传说里,岳飞遇害后,其后嗣有流散民间的经历。另外,稗官《史阙》里有记述,岳飞的几个小儿子都逃到了黄梅,隐姓埋名,相依为命。此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并访求其子孙给予抚恤。宋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其在黄梅的子孙,都以“鄂”为姓。其实岳飞第三个岳霖有个儿子岳柯很出名,宋宁宗时出守嘉兴,官至淮东总领制置使。虽说稗官野史不足信,但按照古人以祖先封号官爵为氏的传统,岳飞后代中有人改姓鄂是完全可能的。
    义中教育科研网

    来华欧美人士爱以“李”为姓。
    义中教科研

    近代以来许多来华从事,宗教,文化,科技和政治活动的欧美人士,给自己取中国的名字时,爱以李为姓,如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李泰国,原籍英国;第一个来华传教的法国耶稣会士李明;1933年中央事顾问李德等。大概由于唐王朝的强盛,特别是在当时和以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所以许多外国人不仅把“李”当作一个朝代的国姓,也把它作为中国的“国姓”了,其思路与称呼华人聚居区为“唐人街”是相通的。

    义中教科研

    [NextPage] 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义中教育科研网

    四、 姓氏研究的意义

    浙江省义乌中学

    姓氏研究最主要的,就是追本溯源,通过对某个姓氏的研究,找出这个姓族的远祖及其历史活动,如迁徙,改姓等。
    义中教育科研网

    中国人是有强烈的认宗敬祖的意识的。而“同姓者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俗语虽不完全正确,毕竟是有一定根据的。这就可以通过姓氏研究敦睦亲情,扩大联谊,全国许多孔姓都是通谱的,山东的孔繁森遇到山西的孔祥林,按辈分可以叔侄相称,而孔祥林跟孔令辉,又是另一对叔侄。 义乌中学

    据介绍,早期海外华人社团中,数量最大的就是姓氏公会,如“缅甸太原王氏宗族会”,“泰国王氏宗亲总会”,他们寻找本姓的来源,远祖的集居地及集体祭祖。而在的姓氏研究中,其来源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与内地的同姓族往往是同宗,近来不断有新闻报导某先生通过姓氏研究找到了自己在的根,这就证明了与两地始终是血相连的。
    浙江省义乌中学教育科研网

    可见,姓氏研究对于加强全球华人团结,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是相当有利的。

    浏览 468赞 122时间 2024-04-27
  • 栤菊粅雨

    中国姓氏的起源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第一个姓—风姓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最新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

    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

    浏览 215赞 127时间 2023-04-14
  • 小梦不吃土

    中国姓氏的起源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第一个姓—风姓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最新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

    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

    浏览 372赞 141时间 2023-02-10
  • 冰枫星雨

    好.

    浏览 361赞 56时间 2023-01-02
  • ly的天空

    你问

    浏览 466赞 148时间 2022-09-28

麻烦帮我写一篇关于姓氏的调查报告

小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