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常州的民间传说 历史事迹 风流人物

如题。

你怎么都注册了 2021-09-19 09:31 411 次浏览 赞 139

最新问答

  • 壹家生活

    历史文化
      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别名龙城,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代置县。   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   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   1912年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解放初,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1953年1月常州市定为省辖市,当年3月共辖6区;1958年7月,镇江专区迁往常州,改称常州专区,常州属之。编辑本段文化
      常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饮誉全国。
      民间工艺
      根雕、金坛刻纸、梳篦、乱针绣、汉画砖刻屏、留青竹刻。
      风土民俗
      女回家“歇六月”   立夏时节“尝三鲜”   二月十二“花朝节”   二月初二“龙抬头”   
      冬至大如年   “岁朝春”与“踏双忙”   “送灶”与“接灶”   “三尸神”与“掸檐尘”   “马和尚过江”与“惊蛰闻雷米似泥”

      著名人物
      自古以来,常州人杰地灵,名家辈出。有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家季札,《昭明文选》的编纂者萧统,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陈济,清代语言学家段玉裁和思想家龚自珍。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共出过9名状元,1546名进士。   近现代直到当代,《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李伯元),“常州三杰”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政治领袖和家辉映史册;实业家盛宣怀、刘国钧,语言学家赵元任,数学家华罗庚,史学家吕思勉,医学家吴阶平、李宗恩、李宗明,国民元老吴稚晖,歌后周璇,油画家及美术教育家李宗津,西画家李毅士(李祖鸿),书画大师刘海粟等名贯中外。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常州籍院士有56名。在全国位列第4。   有苏轼,苏东坡与常州宜兴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仁宗嘉佑二年。   那年苏东坡进京赶考,进士及第。在一次同年们聚会上,与他同桌的是常州府宜兴县的蒋颍叔(之奇)、单锡以及武进县的胡宗夫等。苏东坡从蒋之奇、单锡、胡宗夫的介绍中,了解到了江南的秀丽风光。他被江南的秀情风景迷住了。在酣酒中定下了卜居常州宜兴的“鸡黍之约”。然而,由于年少气盛,苏东坡自认为自己还没有施展抱负,故当时只是一时的兴致所至,并没有非常认真,这可以从苏东坡与蒋之奇的唱和之诗中看出:   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江上秋风无限好,枕中春梦不多时。   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   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   后来,苏东坡又先后结识了常州的钱公辅、钱济明(世雄)父子、胡仁修、报恩寺长老和宜兴的滕元发(达道)、邵民瞻、蒋公裕等老友。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五年。直到元丰七年才得到赦免。政治上的坎坷沉使他退隐田园、躬耕自给的愿望更加强烈。常州美丽富饶的土地、温和湿润的气候和莫逆之交的朋友让他留恋不已,他决定请求朝廷让他留在常州居住。   他两次乞求朝廷准予他在常州居住。他在《乞常州居住表》中写道:“……而赀用罄竭,无以出陆,又汝州别无田业可以为生。犬马之忧,饥寒为急。……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圣慈,特许于常州居住。”   当他得知朝廷准予他常州居住时,他喜极而泣,为如愿以偿而歌:“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   元丰八年五月二十二日苏东坡率全家抵达常州贬所。几经周折,苏东坡终于回到了这片朝思暮想的土地。他游遍了常州城景。在太平寺和报恩寺等都留下了他的诗:“六花?葡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碧玉碗盛红玛瑙,井华水养石菖蒲。也知法供无穷尽,试问禅师得饱无。”   纵顾苏东坡的一生,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示了一幅绚烂的江南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然虽有定居誓言,但毕竟未经深思熟虑,是信口所至。真正到了常州地区,苏东坡领略到了那水乡山野的神韵,便深深地吸引住了。中年离开黄州时,苏东坡两次上表乞求居住常州,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和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在元佑时期,他政治上红极一时时,他还和常州籍大臣胡宗愈(完夫)讲定:“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他在北归途中,一路均有人热情挽留,有的甚至无偿居舍,但他总是坚定地说:“然某缘在东南!”他终于返回了魂牵梦萦的常州。最后遂了他在熙宁七年在常州悼念钱公辅的《哀词》中的夙愿:“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至今常州仍有苏东坡终老地腾花旧馆。   近代人物中,尤以常州三杰最为有名:
      瞿秋白
      (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7年考入北洋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主义中国班的教员。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介绍人张太雷)。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同年6月出席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央机关《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当选为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后又参加五卅运动。1927年5月在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主编过中国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写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大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的主要人之一。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代表,参加了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团委员及政治处成员。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央驻国际代表团团长。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在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工作,反击国民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委员。还兼任苏维埃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省长汀县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纪念馆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延陵西路188号,于1982年3月25日由江苏省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经中央宣传部批准。于1985年6月18日瞿秋百同志英勇就义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恽代英
      字子毅,189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未能补实缺的清朝八品官,出身士宦之家并颇有旧学根底的母亲一起,从小便督促他学习古文和诗词。后来他上了新式小学堂,因文才出众被誉为“奇男儿”,并接触到西洋新学和思想,维新思想家梁启超、谭嗣同,以“我自横向天笑”自勉,决心冲破封建思想樊笼。   1913年,恽代英入武昌预科,1915年进入文科中国哲学系学习。这一年,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问世,恽代英读后欢呼这是“传播自由、平等、博爱、互助、劳动的福音”,并向其踊跃投稿。1917年,他在武汉发起组织进步团体互助社,1920年,又创办了利书社,成为在长江流域宣传新思潮的重要阵地。1921年7月中国成立后,恽代英便申请加入。同年秋,他入蜀担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引导大批青年出川参加。1923年,他赴沪执教于创办的上海,并于10月间同邓中夏一起创办了共青团机关??《中国青年》,其发行量迅速增至3万份,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青年杂志。恽代英在该刊发表过一百多篇文章和几十封通讯,成千上万的青年正是手捧这份杂志并呼唤着“代英”的名字,奔赴黄埔校、去寻找团组织。   1926年初,恽代英到广州担任黄埔校政治总教官并兼中团,在校内与周恩来并列为最受欢迎的演讲人。1927年初,他赴武汉主持中央校工作,并成为精神上维系全体进步师生的核心。同年5月,在的五大上他当选中央委员,7月间赴南昌参加组织起义。当张国焘赶来阻挠行动时,平时待人一向和善的恽代英拍案而起喝道:“如果你再动摇人心,就要你!”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受挫后,恽代英乘小舟飘到。12月中旬广州起义爆发时,他担任苏维埃秘书长,其间发布的政纲、宣言、告示等多是经这位大手笔挥就。失败时,他在指挥部大楼中坚守到最后,因同志们都劝他潜伏下来写史才离开,潜往。   1928年秋,恽代英被调到上海,主编中央机关《红旗》,后调任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协助部长周恩来工作。1930年初,他曾前往闽西苏区视察,高度评价了朱毛红长期游击战争的经验。同年5月,他在上海的工厂前偶然被捕,押转南京途中有些黄埔的国民官认出了他,出于钦佩之情却相约不指认。在狱中,恽代英看到囚粮夹着砂粒和脏物,便不顾露的危险出面难友斗争改善了待遇,同时还编写了一本解释中国十大纲领的工人读本。1931年4月,他被叛徒出卖而露身份,第二天便英勇就义。   恽代英纪念广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小河镇。2005年11月20日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张太雷
      1898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法科学习。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10月参加北京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与邓中夏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后到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赴莫斯科,任国际远东处中国科。多次陪同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参与创建中国的活动。张太雷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曾任青年团中央总。   在复杂的斗争中,张太雷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1926年3月蒋介石“中山舰”,他主张武装工农予以反击。1927年参加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坚决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广东省委、中央南方局。9月到潮(安)汕(头)组织众接应南昌起义。11月到上海中央参加制订广州起义计划,下旬回广州主持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兼任广东省委委。12月11日广州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任代理、海陆委员。12日,遭敌袭击时牺牲,时年29岁。临终,他向战友们嘱托:要和敌人战斗到底,完成交给的任务!   张太雷故居位于清凉路子和里3号,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浏览 264赞 88时间 2024-04-08

求关于常州的民间传说 历史事迹 风流人物

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