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的代表人物

小丫夏夏 2021-09-19 09:41 453 次浏览 赞 119

最新问答

  • 不一样@016

    代表人物有高旭、柳亚子、陈去病等。

    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文化团体,1909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

    1、高旭:他出身于地主家庭,1904年留学,1906年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健行公学,提倡,并为中国同盟会江苏支部部长。高旭早年即愤慨于"伪韩为杜"、"吟花弄鸟"的腐朽诗风

    2、柳亚子: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和光复会。1907年游上海,便与陈去病、高旭等酝酿南社。1909年南社成立后,他做了很多实际工作,表现了更多的热情。

    3、陈去病:最初受康梁维新运动的影响,后来转向。在南社成立前,他就是一个活跃的分子。


    扩展

    南社最初酝酿于1907年,正式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在第一次“雅集”的17人中,有14人是同盟会会员。它以提倡民族气节号召,以应和民族,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统治。

    南社成员大多属于新起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其中,不少人是派文化宣传队伍中的积极分子。1903年﹐高旭在松江发刊综合性杂志《觉民》。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南社

    浏览 167赞 84时间 2022-11-01
  • 你好,朋友们

    (1887~1958),名弃庆,江苏吴江人。他和陈去病同县,思想经历也相近。最初也受康梁维新运动的影响,后来转向。1903年,加入中国教育会,到上海进入爱国学社,认识章炳麟、邹容等家,思想就此确定。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和光复会。1907年游上海,便与陈去病、高旭等酝酿南社。1909年南社成立后,他做了很多实际工作,表现了更多的热情。作为年轻的诗人,柳亚子对当时的名色腐朽诗派,是有冲击的力量和勇气的。他在《论诗六绝句》中写道:
    少闻曲笔湘志,老负虚名太史公。古色斓斑真意少,吾先无取是王翁。
    郑陈枯寂无生趣,樊易哇乱正声。一笑嗣宗广武语,而今竖子尽成名。
    这时当时的气焰高张的主要拟古诗派,无异下了总攻击令。他又有《论诗三截句》,推尊夏完淳、顾炎武和龚自珍,特别颂扬了龚自珍:300年来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只愁孤负灵箫意,北驾南舣到白头。他和南社的许多诗人一样,对龚自珍诗是有着一种特殊的嗜好的。
    柳亚子在这个时期的诗,追怀民族英雄,悼念烈士,揭露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抒发的怀抱和理想,表现了旺盛的热情和意志,略和陈、高的诗相近。但在风格上却显然和他们不同。翩翩亚子第一流,七律直与三唐俦 (《天梅遗集.诗中八贤歌》),他写了许多七言的律诗和绝句,既不像陈去病 的那样拘谨板滞,也不像高旭的那样恣肆,而是清新朴实,流转自如,这是 龚自珍的影响。中国的文学语言,无论雅言或常语,在他的笔下就像是雕塑家手里的软泥,真是得心应手(郭沫若《柳亚子诗词选序》)。这在他的诗,特 别是七言律绝,表现得尤为明显。辛亥失败后,他也不像南社的许多诗人那 样容易消沉颓丧,他批判人对袁世凯的妥协,铙歌慷慨奏平胡,大局终 怜一着输。对诗袁声中,他的意志依然是昂扬的,作《孤愤》:
    孤愤真防决地维,忍抬醒眼看尸?美新已见扬雄颂,劝进还传阮籍词。岂 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乘时。宵来忽作亡秦梦,北伐声中起誓师。
    诗人愤怒地斥责了袁世凯的盗国,也地鞭挞了刘师培等封建余的卑劣。 他是南社诗人中一个少有的随着时代前进的爱国诗人。 在南社作家中,苏曼殊(1884~1918)别具一格,倾倒一时。他原 名玄瑛,字子谷,广东香山县人。母人,生于,1889年随父回广东原籍。由于复杂的家庭关系,他幼年即孤苦零仃。在潮流的激荡下,1903年,他在成城学校学习时,参加拒俄义勇队和国民教育会。同年回国, 任苏州吴中公学教授和上海《国民报》翻译,后去,旋至惠州古寺中削 发为僧。从此流浪各地,一面留心现实,与人交游,一面又追逐庸俗腐朽 的享乐生活。辛亥失败后,悲观失望更甚,竟以颓废终。
    苏曼珠在短短的流浪的一生中,学习了中文、日文、英文和梵文,兼工诗画, 能写散文、小说,翻译过拜伦诗和法国雨果小说《悲惨世界》、确实表现了多方 面的努力和特出的才能。1903年他开始在《国民报》上发表诗文和翻译 小说。这时正是轰轰烈烈的苏报案发生之后,爱国运动和形势迅速发展 的时候,苏曼殊在他的作品里,也表现了爱国青年的锐气和雄心。他的诗风格别 致,自有一种动人力量。如最初发表的《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七绝二首: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既雄壮又悲凉,既隐约又鲜明,和当时一般慷慨激昂的爱国诗歌是有区别的。 后来他所作的诗的绝大多数仍是七言绝句,如1908年的《过蒲田》: 柳阴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退潮。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 1909年的《淀江道中口占》: 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赢马未须愁远道,桃花红上吟鞭。 歌吟生活的和谐喜悦,诗中有画,饶有意趣。但更多的却是流露着个人感伤 的微吟轻叹。辛亥后,益发颓唐自伤,孤吟绝。伤心怕向妆台照,瘦尽朱颜?自嗟(《何处》);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泪流(《东居杂诗》):他的身世感慨,终至泛滥无端,不可收拾。他的诗突出地反映了辛亥革 命失败后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对前途的失望和苦闷情绪。雪ア上 人工短吟,二十含馀音(《天梅遗集.诗中八贤歌》),实际他的诗的 馀音不是别的,正是这种消极情绪。
    苏曼殊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仅二章,未完)、《绛 纱记》、《碎簪记》等六篇,都以爱情为题材。《断鸿霍雁记》分二十七章,写 作者的飘零身世和爱情,《绛纱记》写昙鸾与五姑、梦珠与秋云两对青年男 女的爱情悲剧。他的小说带有比较浓厚的悲观厌世色彩,而文词清丽自然,情节 曲折生动。对辛亥后盛行于上海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有一定的影响。
    南社的著名作家还有马君武、周实、宁调元等。马君武(1882~194 0)名和,字贵公,广西桂林人。他写了一些鼓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 的诗,如《自由》、《从行》等,但作品不多,影响较小。周实(1885~ 1911),字实丹,号无尽,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武昌起义后,他和同邑 阮式集中城中和各界数千人开会,宣布光复。由于缺乏经验和警惕, 他们旋被反动派阴谋害。周实是辛亥的烈士,也是南社的杰出诗人。他认 为诗歌贵因时立言;严厉指斥守宗派,谋格律,重声调,日役役于揣摩盗窃之 中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他的诗奔放雄劲,感慨无端,有一种冲破封建 网罗和救国的。他的《拟决绝词》,充分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准备 为而牺牲的决心。又如《民产报出版日少屏索祝爱赋四章》之一:
    昆仑顶上大声呼,并挽狂澜力不孤。起陆鱼龙鳞爪健,处堂燕雀梦魂苏。重 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千万亿年重九日,自由花发好提壶!
    更表现了对的乐观态度。他的诗语言自然明丽,形式题材亦变化多样。 惟反映现实政治、社会,仍不够深广。宁调元(1885~1913),字仙霞, 号太一,湖南醴陵人。他很早便参加活动,曾被系长沙狱三年;辛亥后, 因反对袁世凯纂夺,在武汉又被捕入狱,不久遇害。他的诗大部分在狱 中作,尤多慷慨悲愤之辞。芘录其《武昌狱中书感》一首:
    拒狼进虎亦何忙,奔走十年此下场!岂独桑田能变海,似怜蓬鬃已添霜。 如嫉恶当为历,生不逢时甘作殇。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可见其长期为奔走,始终不向黑暗封建势力低头,甘心献身的顽强 战斗精神。 中国先驱、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的孙中山先生,在其实践中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他始终站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列指导并实践先进的文化。他敢于继承中国几千年文化中之精华,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提倡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经济、科技、管理在国际共同发展中加快中国发展步伐。同时,他深知和善于采用文化和利用文化为他和进行的。广泛与当时具有思想的文化人交往,团结先进的文化人为事业奋斗。其中他与南社人物的交往,具有非常的典型性。
    “南社”是由中国同盟会活跃人物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于1907年开始筹划发起于1909年在江苏苏州周庄创立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鼓反清的文学团体。从1907年发起到1949年最后一次雅集,历时四十余年。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时代,南社汇集了当时资产阶级派中许多知名诗人、作家和学者以笔为;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大声疾呼,鸣锣开道,在辛亥前后产生过积极的历史作用和巨大社会影响。涌现出许多为辛亥浴血奋斗的仁人志士和站在辛亥斗争前列的组织者和者。并有相当一部分南社人物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志同道合者和助手。也正是由于南社在当时以“驱除鞑虏,恢复,建立,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自觉地举起反清大旗。借诗词酬唱会友,提倡民族气节,发扬爱国思想,大造,揭露帝国主义野心,抨击清朝统治的无能。因而吸引了一批批爱国文人加入南社。从初创时的17人(多属同盟会员),后来发展到一千余人,成为辛亥中一支卓有成效的文化大。因此,当时在内有南社是同盟会宣传部之誉。
    但是,从孙中山的文集、书信、旨令中很难找到孙中山以同盟会政名义与南社组织之间的交往。孙先生在辛亥过程中和南京临时的人事安排中,大量启用南社社员。据查南社社员中有百余人是同盟会员,在南京临时任要职的南社社员也有10余人之多。这一方面说明南社社员在力行办社宗旨,竭力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事业,另一方面也说明孙中山对南社同志的高度信任。
    本文以孙中山先生与南社一些知名人物的交往做一些述叙和讨论。 (1874~1933),字巢南,江苏吴江人。他出身于商人家庭,有江湖任侠之风。最初受康梁维新运动的影响,后来转向。在南社成立前,他就是一个活跃的分子。曾参加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拒俄义勇队(在日、中国同盟会(在燕湖)等团体,组织过神交社(在上海)和秋社(在杭州)。又曾远到岭南,进行活动,图南此去舒长翮,逐北何年奏凯歌;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表现了昂扬豪迈奋发有为的精神。尤嗜文章,于诗歌叙记迄碑铭论著咸有述作,诗作的最多。他的诗大抵歌颂宋明民族英雄、烈士和游侠剑客,借以抒发怀抱,感慨生平。写壮游,如《将游东瀛赋以自策》、《图南一首赋别》、《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等,尤足表现其高歌慷慨、雄心勃勃的气派。芘录后一首: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鉴空。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云磨雨洗天如碧(烈日中忽遇阵雨),日炙风翻水泛红。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他的诗一般去华反朴,屏绝雕钅才,拘守旧风格较严,苍健有力,而鲜明生动不足。
    陈去病是南社的主要发起人与组织者。1874年生于江苏吴江同里镇。原名庆林,字佩忍,巢南,柏儒,别字病倩,圣虹亭长。15岁起随名儒诸杏庐学古文诗词,22岁成秀才。曾与金松岑等在乡办雪耻学会,拥护维新变法。1902年加入进步教育团体上海中国教育会。1903年赴日加入中国留组织的拒俄义勇队。1904年在沪任《警钟日报》主笔,同时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提倡戏剧改良。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与高旭、柳亚子在苏州发起成立反清文学团体南社。武昌起义后,在苏州创办《大汉报》,1913年参加“二次”。1917年随孙中山赴广州“”任非常秘书长、参议院秘书长。1922年,孙中山督师北伐时任大本营前敌宣传主任。孙中山逝世后陈去病专心从事教育与文史研究工作,曾任东南、上海持志教授、江苏博物馆馆长等职。陈去病工诗善文,在辛亥前后多借历史题材作反清宣传工作。多见于清末民初报章杂志上。1932年10月4日染急性痢疾逝于同里宅第,墓葬于苏州虎丘冷音阁下。陈去病在去世前的十余年间十分注意的建设。从1906年起,他先后陪同孙中山考察了杭州湾、乍浦港,对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形成,起了很好的助手作用。孙中山曾有“从我游者二三子外,唯吴江陈去病与焉……以十年袍泽,患难同尝,知去病者,宜莫余若”之感慨。1925年孙中山北上,陈去病始终追随左右。孙中山留下遗言“葬紫金山”陈去病为此亲自奔走劳,为中山陵的建设费了许多心血。以上史实可看出,孙中山与陈去病不仅是同志关系,也是同志加兄弟的情谊。 范鸿仙名光启,别署孤鸿,哀鸿,浅黄,解人等,安徽合肥人氏,清末明初著名的资产阶级主义者,名报人,铁血司令、烈士,后赠陆上将,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主义旗手。
    鸿仙先生于1910年8月16日南社在上海张园第三次雅集时入社。在《南社丛刻中》有其遗作《记宋先生遗事》等有关宋教仁史料。范鸿仙始终将南社作为宣传资产阶级主义思想和孙中山的三义的一方阵地。范鸿仙于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起与李锋等在沪创办《安徽白话报》。1909年5月至1913年10月帮助于右任相继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报并任主笔政。他参与创办三报中,在《民立报》时间最长。他发表署名哀鸿、孤鸿的论文、短评,以犀利的笔锋、博雅的文采、宏论崇议、抨击清庭,鼓,宣传,深得大众爱戴,而中外反动派则为之侧目惊心。孙中山先生常说:“范君一枝笔胜十万师。”可见孙中山当时深知之重要,对范鸿仙何等器重。但是范君又深知不仅仅是宣传就可以成功的。他在口诛笔伐的同时,积极参加人政治、事、组织的筹划工作,奔走呼号,竭尽全力。1908年安庆新起义,1910年广州新起义,黄花岗战役,武昌起义,光复上海、南京他都曾参与筹划,并付之行动中。在《范鸿仙先生行状》中有“盖广州之役、武昌之师,先生参谋筹划之功多焉”的描述。
    1912年临时成立于南京。但清庭起用袁世凯以作垂挣扎。孙中山先生宣布北伐,范鸿仙向孙中山请命组建铁血参加北伐获准。范返回安徽,亲赴江淮,召募5000健儿,组成铁血,自任总司令。是年2月2日他在《民立报》上发表《铁血总司令范光启宣言书》表示与满清和袁不共戴天,对孙中山北伐主张予以积极支持和帮助。2月3日便出师卢州,分兵南京,进攻颖上、毫州。5日又发布《铁血檄满将校曲文》,号召清投奔。由于帝国主义干涉和人内部动摇,南北议和,范竭力反对。又因内,孙中山辞去大,为袁世凯窃取,范鸿仙重返上海,主持《民立报》笔政。
    袁世凯为笼络范鸿仙,曾以和金钱为诱饵均被范严词拒绝。但此时,范对孙中山委任他为中国同盟会政事部干事却欣然接受,其爱憎分明显昭。
    1913年宋教仁被刺,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露,全国上下情激愤。孙中山及多数人都主张武力讨伐。范鸿仙利用《民立报》人的重要喉舌首先伐难,口诛笔伐袁滔天罪行。当二次发动后,7月21日李烈钧在湖口宣布时,孙中山急令各地响应。范鸿仙立即赴芜湖,号召铁血旧部李振鹏宣布,官兵踊跃从命,立即以李振鹏名义宣布讨袁。他并亲去正阳关与柏文蔚,凌毅(蕉庵),凌昭(铁庵)等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正阳关事会议。筹划白朗起义,敦促安庆胡万泰反正并招募三旅新,攻打大通,袭取颖州等以北定准上诸郡,形成了一支事力量攻打张勋之部。但由于各省步调不一,内部涣散及准备不足,缺乏众积极参与支持,二次失败。
    二次失败后,孙中山、黄兴及一大批拥护孙中山的人被袁世凯通缉而逃亡,范鸿仙也在被捕之中。他化装、改名逃往与孙中山会面。孙中山决意另组,范与陈其美积极赞助,率先加入并积极发展员,他对孙中山先生真是患难与共,忠实追随。
    1914年2月初范鸿仙、陈其美受命孙中山回沪,设机关于上海嵩山路,筹划组建发动事讨袁,策反上海镇守使郑汝成部。由于叛徒告密,袁世凯以6万大洋悬赏范的人头。1914年9月20日深夜,范鸿仙正在机关起草书,被郑汝成所派刺客将他刺倒又补开二,击中要害当即牺牲。
    孙中山得知范鸿仙遇刺悲痛不已,继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接连失去两位亲密战友。曾在给邓泽如的信中写到:“前月范鸿仙君在沪被刺,范君系安徽旧同志,办事甚久,此次担任上海事,已运动北过半。袁一方知其势不可遏,乃悬红暗之,花红六万元,其与宋教仁相类。”国府明令:“范鸿仙,性行忠纯,才略优迈。辛亥光复时,纠合义师,力克金陵,厥功甚伟。讨袁之役,转战皖沪间,屡濒危歹,百折不回,乃大志未偿,被殒命,追怀遗烈,轸悼弥深,亟应特予表彰,以阐潜德。范鸿仙着追赠陆上将,用示崇报忠烈之至意,此令。”此后,孙中山在还亲自接待了范鸿仙夫人并劝慰其好好抚养子女,将来成功一定会照顾其家属生活。1936年2月由林森、于佑任勘探视察选定墓地,为范鸿仙举行国葬于中山陵园东侧马附近山上。

    浏览 191赞 66时间 2022-01-15

南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