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刘彦热茶 2021-09-19 09:19 289 次浏览 赞 158

最新问答

  • 金凤吉祥如意

    1、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是邓稼先,邓稼先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2、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的第一线,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和,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的第一颗原,就是由邓稼先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并于原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 8年零6个月 、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4、1982年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5、邓稼先 是中国核武器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研究中,邓稼先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6、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7、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论”。

    8、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扩展:

    1、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他的祖国中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2、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的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3、1996年7月29日,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中国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他对中国核武器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郑重声明:“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这标志着中国终于和其他核大国一样,跨过了原、、第二代核武器、核禁试等四个阶段,进入了实验室模拟的自由天空。

    参考:百度百科-邓稼先

    浏览 500赞 117时间 2024-03-16
  • 2俊不在服务区

    “两弹一星”元勋情况:
      授勋时过世(7人)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此后过世(6人) :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
      目前仍健在(10人):程开甲、黄纬禄、屠守锷、王希季、王大珩、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于敏
      背景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来政策主轴,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委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按姓氏笔画排序)23位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

      科学家: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在昆明参加了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反对国民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物理系助教,并在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领袖、后来担任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准备有关俄文和原模型。1959年6月,苏联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的第一颗原,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并于原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生平简介:钱三强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于清华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
      ===================================================================================
      钱骥 (1917-1983)

      江苏省金坛县人,1917年生,男,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

      1943年于中央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
      ========================================================================================
      姚桐斌 (1922-1968)

      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冶金学和航天材料。

      1945年于上海交通,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68年被造反派毒打致。
      =====================================================================================
      赵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吴兴县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3于清华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同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合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1968年被徒残害之后自身亡。
      =========================================================================================
      邓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5年于西南联合物理系,后在北京任教。1948年10月缚美国普渡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同年回国
      ===================================================================================
      王淦昌 (1907-1998)

      江苏省常熟县人, 1907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9年于清华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柏林留学,1934年获哲学博士,同年回国。
      =====================================================================================
      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5年清华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1945年与N·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加耳——布列兹班奖。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1947年回国,
      ==========================================================================================
      程开甲 (1918- )

      江苏省吴江市人, 1918年生,男,核武器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1年于浙江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后任英国皇家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

      希望可以帮到你!

    浏览 320赞 139时间 2023-06-25
  • 星不所在

    “两弹一星”元勋情况:
    授勋时过世(7人)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此后过世(6人) :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
    目前仍健在(10人):程开甲、黄纬禄、屠守锷、王希季、王大珩、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于敏
    背景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来政策主轴,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委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按姓氏笔画排序)23位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

    浏览 450赞 75时间 2022-07-09
  • S~夏末微凉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
    1911.12.11~ 著名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58年10月加入中国。1934年上海交通铁道机械系。1935年留学美国,入麻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理论。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博士,曾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空力学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返回中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1964年任第七机械部副部长,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被聘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高级顾问。是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团执行、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1991年被中国科协四届一次全委会授予中国科协名誉称号。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有开创性的贡献。1956年初,主持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第3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喷气和技术的建设》报告书,并在1956年2月向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的意见书》,最先为中国和技术的建立与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参与创建、航天科学研究机构和系统工程队伍;长期担负、和航天器的技术职务,为组织中国运载和航天器的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与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许多领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6月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委授予的“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⑿勰7督闭隆V?小豆こ炭刂坡邸贰ⅰ段锢砹ρЫ惨濉贰ⅰ缎羌屎叫懈怕邸贰ⅰ堵巯低彻こ獭返取?

    浏览 465赞 60时间 2022-01-06
  • 土匪温柔

    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作为共和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两弹一星也时常被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事等领域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果。两弹一星年代中国在、人造卫星、遥感与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以后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两弹一星最初指的是原、、人造卫星;后来随着中等核武器的相继诞生,前一弹逐渐演变为核武器的合称,即核弹。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国务院、中央委决定,对当年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奖章直径80毫米,为99.9%黄金所制,重约515克。奖章主体图案以五星、长城、橄榄枝和光芒组成。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授予23人,主要授予三个方面的人员,航空航天、核武开发、国防科技中有重特大贡献的人。
    截至2017年2月13日,健在的两弹一星元勋有5人:程开甲、王希季、于敏、孙家栋、周光召。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的主要科学技术人之一。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于河南开封,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 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1]
    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空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卓越贡献。
    钱学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博士,中将衔,被誉为“中国之父”,“中国之父”,“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钱三强(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学,生于江苏吴县。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 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在英国爱丁堡获博士。曾参与并了中国的原、的计划。
    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术和发动机,安徽宁国人,中国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1]
    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出原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黄纬禄(1916.12.18~ 2011.11.23)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技术,中国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屠守锷(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技术和结构强度。曾任地空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和长征二号运载的总设计师。
    吴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理学博士。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钱骥(1917.12.27~1983.08.28)江苏金坛人。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程开甲(1918.08.03~ )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中国第一颗原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
    杨嘉墀(1919.07~2006.06.11)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学的奠 基者。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
    王希季(1921~ )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生于昆明。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任航天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姚桐斌(1922.09.03~1968.06.08)江苏省无锡人,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中国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者。
    陈能宽(1923~2016.05.27 )材料科学与工程,生于湖南慈利县。1960年以后从事原、及核武器的发展。
    邓稼先(1924.06.25~1986.07.29)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研究中,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朱光亚(1924.12.25~ 2011.02.26)核物理学家,湖北武汉人。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长。
    于敏(1926.08.16~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孙家栋(1929~ )辽宁复县人,长期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上世纪60年代,孙家栋受命为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201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周光召(1929.05.15~ )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浏览 328赞 125时间 2021-12-23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