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家的建议

我想找到答案

joannekaka 2021-09-19 09:47 233 次浏览 赞 84

最新问答

  • 叮当木马

    首先,我很佩服民间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很多民间科学家都在创造一些理论,来解释我们身边的各种现象。但是,现代物理、数学等都已经是从底到上比较完整的学科了。有基础理论,数学推导,实验证明等。想轻易的推翻这些理论,至少很难被主流科学家们所承认。而且物力、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想要理论被承认,必须要有实验。而实验往往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
    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领域,连基础理论都还没有。我觉得民间科学家不妨从这些领域入手,创立出一门能够解决这些领域的基本理论。请不要小看这些领域,这里面同样有世界级的难题。
    例如: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机视觉领域等,你只需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做实验。我们的这些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也只不过是有一些好点的电脑罢了。这些领域可以说还没有一个能够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只要自学一些编程知识,再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你也许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理论,解决问题。而且证明自己的理论非常容易。编出程序来,运行一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其实,我并不对民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抱有任何希望。因为我们现在再做这些问题时用到了很多很深的理论,例如:描述量子力学用的泛函分析,在计算机视觉里面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普适基础理论,谁能断言就一定需要这些数学知识呢?所以我觉得民间科学家把精力放在这些学科上面,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也许某一天一位民科做出来一个程序,能让计算机和人直接语音聊天,并能让电脑有喜怒哀乐。图灵奖估计就是他的了。

    浏览 336赞 129时间 2023-05-17
  • J家馍小T

    消灭核武器 恢复地球环境 发掘新能源 寻找新家园

    浏览 390赞 93时间 2022-05-06
  • 靓丽人生000

    Dadas should the same thing for me today day drinking rhymes to the rest the way my best friends ever again

    浏览 479赞 149时间 2022-02-21
  • 就是爱你一下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纲领性文件,是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之后,提升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大众传媒作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借助大众媒介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当前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公众科学素质亟待提高
    当今世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是第一国力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是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较量,而科学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看,国民素质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综合国力继续攀升、继续发展的瓶颈。2004年我国第五次公众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的比例为1.98%,比2001年的调查结果上升0.58个百分点。而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的比例2000年为17%。另据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有13.3%相信迷信,这个数字大大高于公众中具有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数。此外,20.4%的公众相信“求签”;26.6%的人相信“相面”;14.7%的人相信“星座预测”;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由此可见,全面提升我国公众科学素质刻不容缓,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认真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与传播,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水平的提高,是时代赋予传媒领域的历史责任。
    二、 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电视、广播、报刊、图书、音像制品、计算机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科技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渠道,是面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科学技术教育的主要手段。
    我国媒体长期以来在科技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科技书、报、刊等作为传统的媒介,在科技传播中继续得到发展,同时随着技术的应用,媒体得到迅速发展,电视、广播和计算机网络在科普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获取科技信息的公众分别占91%、44.9%、22.4%。各级电台和电视台都开设了固定的科普栏目或节目,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都设立了专门的科技频道。
    但目前大众传媒的科普力度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还有很大潜力尚待发掘。科技类节目占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比例明显偏低。在全国电视台中,中央电视台影响最大,且有专门的科教频道,但如果按播出时间算,科技类节目的比例不到5%,与美国和等相差很远(分别约为20%,15%)。各地电视科普栏目收视率普遍偏低,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栏目品牌,广播、电视中的科普节目,存在形式单一,科普内容偏少,节目粗糙等问题,很难吸引更多的公众,节目的内容、质量和播出时间都有待改进和提高。从出版行业看,缺乏内容新颖、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科普书刊,关注科普图书的人数相对较少,科普书刊发行难度很大。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科普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科普信息服务的网站有180多个,专业性科普网站数十个。但目前相当一部分科普网站内容贫乏,表现形式单一,不能信息充足、更新及时、有较强吸引力的服务,且各网站之间缺少合作,科普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缺乏与网络使用者的互动。
    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不够,有政策层面、人才层面、技术层面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也有市场经济的冲击。从政策层面看,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人才层面看,缺乏精干的科技采编队伍,与其他专业类型的记者相比,科技记者总量上还远远不够,并且呈结构性缺失状态。一些媒体从业人员自身科技素质较低,对科学本质理解肤浅,有时会在报道中出现常识性错误,或者用一些生僻的语言解读科学,科技术语堆砌,使读者难以理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营已成为传媒业的共识。面对业界激烈的竞争,大众传媒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分的通俗化导致低俗化,过分追求受众的拥有量(如报纸的发行量,电视的收视率)导致对传媒自身公信力的伤害,一些低劣的广告成为观众的视觉,等等,而大众传媒的科普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弱化,科普专版、专栏等公益性节目在一些大众传媒上逐渐消失。
    三、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普功能
    相关部门、科学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应了解掌握媒体的传播规律,充分发挥各种传媒机构对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作用,利用电视、报纸、因特网等传媒方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
    1、电视媒体
    随着电视普及率的上升,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电视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9.3%。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电视普及率也大大提升。要充分发挥电视媒介的优势,利用电视媒体这一喜闻乐见的便捷传媒进行科学普及和科技教育。新颖的电视科普节目、创建科学教育频道、创办科技竞赛、举办科学知识讲座、进行科技论坛、设计科学对话等都是电视可以一展身手的阵地。通过电道、节目、和方式的创新,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让科学节目和科学普及走进千家万户,让众在中接受科学。
    2、报纸杂志
    报纸杂志在普及文化和科学知识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不容变更的,其载体、内容、便携方式和价格等具有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无法比拟的传统魅力,可以为广大众更多的选择和接受的机会。关键是要创办高品质、高品位的,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科学,阐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对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达到普及科学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期刊、周刊、月报和等多种形式,让众自己参与科学,理解科学与应用科学,将众的生活与科技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3、互联网
    互联网是近几年异突起的传媒力量,在科学知识传播、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传媒以其信息丰富性、时效性、开放性、交流方式上的互动性与平等性等特点,成为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载体,应该把网络作为现代科普的重要阵地。建立和开辟一些专业的科学网站、科学家论坛、科学交流网站、业余的科学网坛与BBS,为公众学习和交流科学的场所,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技传播的有效形式。
    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如何更好的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作用,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各级各类媒体要加大科技传播力度,大幅度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
    二是要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提高采编人员的科技素质,提高科技频道、专栏传播质量,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出版物,形成一批在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新闻出版机构。
    三是发挥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扶持若干对于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
    总之,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科技传播,让媒体成为科学和公众之间的桥梁,是满足公众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

    技术和的时代:和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戈尔巴乔夫总先生,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您的不先用老鼠作试验?”

    精密科学的思想的建立,为现代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了坚实的基础和指导的方法。现代精密科学的思想与实际技术和工艺的结合,逐渐成为技术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推动力。而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直接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社会管理技术则成为现代政治的基础。现代社会中科学对于社会的直接影响,除了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基础和动力之外,另一重要的社会功能,便是用科学的思想,培养和塑造具有科学素养的个人,使他们能够与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相适应。否则,这个社会将无法保证内部的平衡。和公众对科学和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社会影响的了解,是一个现代社会平衡发展的保证。但是,在上面提到的两个功能中,要达成第一个功能较易

    浏览 301赞 99时间 2021-12-30
  • yvonnejiang8

    两院院士顾诵芬送给年轻科学家的三个人生建议

    浏览 339赞 154时间 2021-09-27

对科学家的建议

我想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