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2000字论文

我爱欧文 2021-09-19 09:32 440 次浏览 赞 139

最新问答

  • sw634365102

    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毁了环境,毁了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更何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在“蓝天,碧水,绿色”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势在必行。面对这一形势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一、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1、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利用效率,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化和城市化时期,就业压力大,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内在冲动。但是,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必须解决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寻找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也就是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进经济增长。环境友好排除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观,要求必须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保护生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
    二、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
    1、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众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的约束,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需求持续增加,供需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保护环境。加快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3、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的重要指导思想。
    4、这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战略保障。地球只有一个,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样人类也会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助与人类生命的延长;有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日向主义社会迈进……
    三、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工作
    加快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化道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和提高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节约,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务求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尽快取得实质性和明显成效。
    1、将“控制人口,节约,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提高效率。
    四、对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建设
    1、部门起表率作用和高度重视。对于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应做表率,转变观念,应成为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代言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2、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很多技术还不够先进,还有很多技术需要学习,尤其现在要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加需要科技。要实现新型化,以信息化带动化,使传统尽快走向先进,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我国实现走新型化道路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和社会必须大大增加科学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投入,还必须努力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必须致力于人才培养和人力的开发,否则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就难以实现。
    3、加强宣传和法律监督。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众性的工作,需要全国达成一致的共识,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为此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教育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尤其在学校中大力宣传,要懂得“谁知盘种餐,粒粒皆辛苦”的辛苦。“勤俭节约”本来就是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我们多么富有,我们都要继续发扬这种传统美德。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需要大力宣传,还要有法律的保障。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还要抓落实,注重实效,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总之,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环境友好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中央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为加快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浏览 439赞 160时间 2022-11-19

建设节约型社会2000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