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著名作家

艾迪奥特曼 2021-09-18 16:47 278 次浏览 赞 121

最新问答

  • 小小小花花儿

    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

    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萧红萧,意思为“小小红”)。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场》是最早反映东北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任教。1940年去。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萧红和萧发表的《生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她出生在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的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并从事进步运动。1932年考入清华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从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从事抗战文学活动,创作亦走向成熟与多产,计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以及《鹭鸶湖的忧郁》、《遥远的风沙》等一系列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位置。

    1938年5月,端木与萧红在武汉结婚。1942年萧红在病逝后,端木旅居桂林,后又辗转于重庆、上海和等地,积极投身于新品有长新品有长篇小说《大江》、《大时代》、《上海潮》、《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诸多中短篇小说,其中《新都花絮》、《风陵渡》、《红灯》、《红夜》、《雕鹗堡》等篇都是有影响的佳作。他写的《土地的誓言》被编入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本。1949年成立前夕,端木从回到北京。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次到农村、工厂和部队深入生活,并创作了《墨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等大量讴歌新生活的散文作品。1960年5月与钟耀结婚。十年浩劫后,端木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勤奋和更勤奋的创作加入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先后写出了《怀念老舍》第一批散文和文化随笔,《江南风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说,而尤以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1979年《曹雪芹》上卷行世,海内外颇多赞誉。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合著)出版,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又添重笔。1996年10月5日,这位跨越现当代文坛的辽宁籍著名作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杨晦

    杨晦(杨兴楝)(1899—1983),辽宁辽阳人。1920年于北京哲学系。1923年在北平《晨报》副刊发表四幕剧《来客》。1925年与冯至等组织沉钟社,创办《沉钟》。以后有较长时间从事大专学校教职。建国后担任北京中文系教授多年。译作有《悲多汶传》(罗曼·罗兰原著)、《雅典人舌满》(莎士比亚原著)等。


    穆木天

    穆木天(穆敬熙)(1900—1971),吉林伊通人。创造社成员。1923年入东京帝国攻读法国文学。曾一度在吉林执教。初以诗歌创作为主,后来主要翻译巴尔札克、纪德等人作品,翻译出版了巴尔札克的《欧贞尼·葛郎代》、《从贝德》、《从兄蓬斯》、《二诗人》等,并著有《法国文学史》。


    萧(刘、田、刘鸿霖)(1907—1988),辽宁义县人,一说辽宁锦县人。曾在东北陆讲武堂宪兵教练处为学员。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得到鲁迅的赏识而被编入《隶丛书》出版。抗战期间,曾两次到过延安,写了不少杂文,也曾被批判。其他长篇小说有《五月的矿山》、《第三代》、《过去的年代》等。晚年从事戏曲创作与文物研究。


    师田手

    师田手(田质成、田凤章)(1911—1995),吉林扶余人。9.18事变关内,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联,主要负责组织工作。抗战后期在解放区、重庆发表作品,大多发表于《抗战文艺》与《大公报》副刊《战线》。建国后曾任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出版作品以小说集与诗集为主。

    东北作家人物之一

    白朗

    白朗(刘莉、刘东兰)(1912—1994),辽宁沈阳人。曾在哈尔滨《国际协报》主编文艺副刊,从事小说、散文创作,1935年上海。抗战时期,在山西写了一批控诉日行的作品,1941年在延安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出版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长篇小说等共20种左右。


    舒(李书棠、李旭东)(1913—1989),江哈尔滨人。1931年参加东北的抗日义勇,1935年来上海,参加了左联。1936年在上海生活书店出版《没有祖国的》,影响甚广。1940年在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教员、系主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东北解放后,曾任东北副校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秘书长。


    铁弦

    铁弦(张铁弦)(1913—1984),吉林人。1929年于哈尔滨,1935年开始文涯。建国后曾任文学出版社编辑。作品有诗集《天蓝色的信封》、《康庄大道》等,翻译《在特鲁厄尔前线》等书。


    罗烽

    罗烽(傅乃奇)(1909—1991),辽宁沈阳人。于哈尔滨呼海铁路传习所。随即参加中国,1933年起负责北满(地下)文艺运动。1945年至上海,参加左联,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中篇小说《归来》,对侵略者的行作了血泪控诉。1941年去延安,曾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以后一直担任政部门的文教工作职务。


    高兰

    高兰(郭德浩)(1909—1987),江爱辉人。1928年入燕京国文系攻读,抗战爆发,与光未然、冯乃超等提倡诗歌朗诵运动。主要著作有《高兰朗诵诗集》、《高兰朗诵诗新辑》、《高兰朗诵诗选》等。建国后,在山东师范学院、山东等校任教。


    李辉英

    李辉英(李连萃)(1911—1991),吉林永吉人。青少年时代就到了上海,于中国公学中文系。长篇小说《万宝山》取材东北反抗日寇行的悲壮事迹,影响颇广。抗战胜利后,回东北历任东北诸校教授。1950年去,此后即一直在任教授。


    辛劳

    辛劳(陈晶秋、陈中敏)(1911—1945),江呼伦人。9.18事变后,上海,1935年开始创作,在《太白》发表《索伦人》,以后陆续在《文学大众》、《创作》、《时代文艺》、《光明》等发表小说与散文。其力作为抒情长诗《捧血者》,充满战斗,冯雪峰、聂绀、邱东平对之均有较高评价。


    邹绿芷

    邹绿芷(邹尚录)(1914—1986),辽宁辽阳人。抗日战争前在北京、清华读书,战后即去延安陕北公学,后去重庆,在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任教导主任。建国后在宋庆龄的中国福利会工作,曾任《儿童时代》社社长。翻译了不少西方著名诗人的作品,汇编成《骑驰》。还译了聂鲁达的诗集《者》和美国、墨西、丹麦的一些小说集。


    丘琴

    丘琴(邓天佑)(1915—),江宾县人。1938年于北平东北。抗战时期在重庆任中苏友好协会秘书。建国后在对外文委、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单位工作,翻译苏联诗作甚多,出版了《苏联诗选》、《吉洪诺夫诗选》、《马雅柯夫斯基诗选》等十余种。


    雷加

    雷加(刘涤、刘天达)(1915—),辽宁丹东人。9.18事变后关内,曾两次去延安。抗战初期在《文艺战线》、《文艺阵地》等发表《鸭绿江》等短篇小说。曾在延安抗习。1945年在东北担任部门的管理工作。“”后任北京文联秘书长。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集《潜力》,共分《春天来到了鸭绿江》、《站在最前列》和《蓝色的青枫林》三部,是分别依次出版的。


    骆宾基

    骆宾基(张璞君)(1917—1994),吉林珲春人。9.18事变时,他还是个少年。抗战那年,他开始文学创作,崭露头角。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取材爱国青年刘强参加大森林中组成的抗日游击队的艰苦斗争,生活气息极浓。还有他的《幼年》也是东北作家的代表作。其他小说作品甚多,曾遭国民逮捕,经多方营救而幸免于难。

    东北作家人物之一

    姚奔

    姚奔(姚正基)(1919—1993),吉林扶余人。抗战期间在重庆复旦读书,1941年与邹荻帆、曾卓等人组诗垦地社,编辑《诗垦地》丛刊《黎明的林子》等多辑出版。胜利后在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工作。建国后曾任《收获》、《上海文学》、《萌芽》编辑,其后即潜心编纂《英汉大词典》十五年之久。创作、翻译诗集均有多种。

    以上这18位生平事迹与作品都有多种材料可以作证,称之为东北作家,在籍贯上、时间界定上都没有什么疑问。当然,还可能有新的材料发现,这个当即予以补充。

    浏览 275赞 121时间 2023-12-12

东北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