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拿什么为“敢于担当”者担当?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7 13:36

摘要:

  最近,几位好友在一场婚宴上相聚,闲聊中谈及夫妻相处之道时,一好友给即将�Y婚的一哥们儿“传授经验”:“要想日后省心,家务活儿就得少伸手。”对方不解其意,追问啥意思。“刚结婚那两年,我没事儿时经常主动擦擦地,可媳妇不是嫌拖布没拧干,就是抱怨哪块儿没擦净;每天吃完饭收拾厨房,不是嫌东西放的位置不对,就是唠叨哪个盘子给碰掉块碴儿……反正不管你干啥,出点儿毛病就没完没了地磨叨。既然越干毛病越多,我告饶...

  最近,几位好友在一场婚宴上相聚,闲聊中谈及夫妻相处之道时,一好友给即将�Y婚的一哥们儿“传授经验”:“要想日后省心,家务活儿就得少伸手。”对方不解其意,追问啥意思。“刚结婚那两年,我没事儿时经常主动擦擦地,可媳妇不是嫌拖布没拧干,就是抱怨哪块儿没擦净;每天吃完饭收拾厨房,不是嫌东西放的位置不对,就是唠叨哪个盘子给碰掉块碴儿……反正不管你干啥,出点儿毛病就没完没了地磨叨。既然越干毛病越多,我告饶还不行吗?大不了就一个毛病――不干。”


  有人接过话茬儿:“看来,有些‘为官不为’的人跟你是一个想法。”


  众人哄笑。仔细想想,虽是一句玩笑,但也不无道理。


  对于“为官不为”的主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这里要谈的便是最后一种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严肃问责成了悬在党员干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即便没有触碰法纪的底线,工作中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与此同时,政策和纪律的模糊地带还有不少,容错机制也没有全面形成。如此一来,一些干部虽有心干事,但由于怕出错被问责,也就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消极工作了。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敢于担当”者的定义。但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多地成为“敢于担当”者,单靠觉悟不行,光凭号召没用,更需要制度“定心丸”――容错机制。


  本刊2015年第9期刊发的《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一文,疾声呼吁尽快构建容错机制。此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也相继刊发类似文章。然而,一年多过去了,除了少数省份和基层单位在容错机制的探索上有实质性动作和阶段性成果,多数地方仍停留在“隔空喊话”状态。


  2017年3月中旬,《人民论坛》杂志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在13137份有效样本中,54.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一些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与公众期待仍存在很大差距。至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53.56%的受访者认为,要“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


  唯有使两个机制尽快落地,才能给“想干事”者吃下“定心丸”,也才是对“敢于担当”者的真正保护。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