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小学数学论文 > 正文

社会学在小学数学书本中运用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4 16:07

摘要: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早在19世纪, 英国 社会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他的结论是在科学和工业主宰的时代里,只有科学才是真正有助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早在19世纪,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他的结论是在科学和工业主宰的时代里,只有科学才是真正有助十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知识。因此,学校应以科学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用科学来统治学校。这种科学主义的思维模式对后来的一些课程专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了课程研究的主导地位。但是到了20世纪中后期,随着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知识社会学、新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的兴起,这种科学主义的课程观受到强烈的批评,一个新的命题应运}fn生: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的提出表明课程研究者们已逐渐意识到课程知识不是中性的,课程问题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如课程的编制),更是政治和文化问题。在看似客观中立的知识背后隐藏着利益的冲突,知识与权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课程知识的选择与分配是政治经济权利和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阿普尔(M.W.Apple)认为,斯宾塞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过十简单浅表的问题,因为学校应当教什么,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其政治本质是“谁的知识最有价值”。阿普尔通过广泛}fn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教育的功能积累、合法化和生产,即学校有助十资本积累的过程,是促进社会和文化意识形态合法化的重要机构,是构成生产的重要力量。}fn传统的科学主义范式的课程研究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过十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忽视了课程中权利与意识形态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当前对我国小学教科书的研究多是从哲学、心理学视角进行的,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的研究较少,其中又多以教科书是否适合儿童的发展来判断内容的合理性,}fn忽视了教科书的另一功能,即承载传递国家价值观念的功能。本文尝试转换研究视角,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期望通过本研究的探索,能把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研究能进一步引向深入,也激发起更多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2、实践意义
    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科书的社会学分析已有一些零散的关注,如教科书中的性别角色刻板现象、城市倾向等的反思等等,但缺乏系统地、深入地分析来指导实践。本研究对我国小学数学的社会学分析目的在十揭示教材中显现的或内隐的价值取向,以期相应的分析策略有助十一线相关教师分析、理解和综合运用教材,有效地推进教育教学的实施。在此基础上,将会提供些许编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建议,为新时期编制和研究教科书提供一些借鉴。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本研究首先立足课程内容的价值特性及其社会本质的理论,在明确了教科书作为课程和内容的文本形式后,得出了教科书具有社会主流价值观实物载体的价值特性和社会控制中介的社会本质的结论,以此作为文本分析的理论基础。研究者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选取新课改后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共十二册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社会控制性进行揭示和分析,具体研究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1、思想性内容:从个体自然和个体与社会两个纬度来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思想性内容。
    2、社会角色的呈现:从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性别角色、人物分布等纬度对我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出现的社会角色名称和角色规范进行统计和分析。
    3、文化构成:从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地区文化和时代文化四个方面来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文化构成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1、文献法
    文献法贯穿了本研究的全过程,包括了选题的确立、研究思路的梳理、实证研究的进行以及论文的撰写。研究者在学习有关课程社会学的专家著作的基础上,查阅了中国期刊网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从社会学视角研究教材的相关资料,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做了综述,并确定本研究从思想性内容、社会角色的呈现和文化构成二个方面来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的社会控制性。
    2、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教科书分析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旨在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描述和解释文本内容的真实情况,推测和挖掘文本内容的潜在意义。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搜集了十二册的教科书,透过教科书的内容分析试图揭示教科书在思想性内容、社会角色和文化构成方面所含的价值取向。
    3、比较分析法
  本研究从思想性内容、社会角色呈现和文化构成二个方面对所选取的人版本的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内容分析,取得量化的结果,把各种内容分析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横向上考察教科书内容的优劣,以便取长补短。

第二章 教科书的社会学研究文献研究 14-25
    一、以教育社会学视角.............. 14-17
        (一) 西方学者的.......... 14-15
        (二) 我国台湾.............. 15-16
        (三) 大陆学者.......... 16-17
    二、已有关于教科书内容分................ 17-21
        (一) 思想性内容 17-19(二) 社会角色............... 19-21
        (三) 文化构成 21
    三、已有关于国内小学数学教.............21-23
    四、个人见解 23-25
第三章 我国小学数.............. 25-36
    一、分析方法 25-26
    二、分析结果 26-35
        (一) 个体......... 26-29
        (二) 个体与....29-35
    三、本章小结 35-36
第四章 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社会角色呈现 36-47
..................................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一、本研究的结论
    通过本研究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一、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承载的是国家认可的价值取向。人教版是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制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反映我们国家主流的价值取向,当然也是国家认可的价值取向。如果将分析结果与之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所承载的价值取向与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基本吻合。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数学教科书承载的是国家倡导的价值观,代表着国家的利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第二、思想性内容方面,教科书所蕴含的个体与自然方面的思想性内容与当今倡导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议题相符。在个体与社会方面所倡导的思想性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变动性。非常强调儿童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守规则,热爱科学,分享、合作、交流,关心、帮助他人,认识、表达、关爱自己方面等方面的品质养成。
    第二、社会角色呈现方面,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在社会角色的选取上有一定的倾i句性。在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上,重视对自致角色的描写,注重对儿童自身所处角色和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角色作特有的描写。在男女性别角色上,成人男性角色种类多十女性角色,职业的角色地位高十女性角色地位,并目_男女儿童的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性别角色定向的倾向,呈现性别选择的现象。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