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数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UC论文网2019-04-30 11:26

摘要:

  一、背景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对实际活动的讲解和分析处理,确保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并了解分米和毫米,从而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估测能力,并且能提升整体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为生活学习提供便利。  二、案例描述  (一)设置教学目标  1.本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并认知长度单位,分块学习分...

  一、背景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对实际活动的讲解和分析处理,确保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并了解分米和毫米,从而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估测能力,并且能提升整体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为生活学习提供便利。


  二、案例描述


  (一)设置教学目标


  1.本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并认知长度单位,分块学习分米和毫米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原有学习基础上提高分米和毫米的长度预判能力。


  2.借助实际测量,保证学生能利用有效的长度单位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描述,教师要建立思维导图,确保学生能有效的理解1m等于10dm、1dm等于10cm以及1cm等于10mm,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效使用。


  3.教师要建构有效的小组学习机制和交流互动,集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要提升学生勤于动手和善于分析的能力,真正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更好的学习数学。


  (二)明确教学难点


  有效认知并建构1dm、1mm等长度单位结构,能有效使用度量单位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集中描述。


  (三)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量黑板的长度,用哪个长度单位?


  生:厘米、米。


  师:老师这里有米尺可以借给你量,不过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参与量,可是我又没有那么多米尺,所以我帮大家准备了简易米尺。这根米尺正好一米。你能用它量出黑板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小组成员配合着量)


  2.课堂教学


  (1)认识厘米,设置小组挑战。


  师:你能用这根米尺量吸管的长度吗?


  小组探究量法:(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量)


  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集中分析,得出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


  (板书内容:为10厘米=1分米)


  随之引出问题:分米和米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内容:1米=10分米)


  教师要带领学生用直尺验证吸管的长度,


  师:大家拿出直尺量吸管的长度,看看是不是10厘米?在米尺上找出一分米,数数看一米里有几个一分米?


  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


  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


  开展小组讨论,并借助学生的回答实现课堂问题的有效解答。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分米”的认识。


  师:我们认识了1dm,也就了解了1分米的实际程度,现在,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在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能做到吗?


  (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边检查边给予专业指导。)


  师:有哪个小朋友想更大家分享如何利用直尺画出1分米的线段?


  生:(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我是从0刻度开始画了一条10cm的线段。老师说过,10厘米等于1分米,那么这条线段就是1dm的线段。


  设疑:小朋友画得太好了!可是老师尺子的0刻度磨损了,我怎么画1dm线段(出示一把零刻度磨损的尺子。)


  生:可以从刻度7画到刻度17,10厘米等于1分米。


  总结:不论从哪个刻度开始画,只要画一条10厘米的线段,就是1分米。


  看来大家对1分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就让我们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吧。


  (师生一块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你能在咱们身边找到1分米吗?(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导:如果不是正好1分米长的物体可以用“大约”来表示。)


  (2)认识毫米,设置小组挑战


  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对毫米的概念进行初步认知


  师:目前,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3个长度单位,分别是厘米、分米和米,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量一下笔记本。


  (学生动手量,发现问题。)


  生:我们数学书厚度还没到1cm!


  师:对呀,正是基于此,让我们今天再继续学习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度量单位,塔就是毫米,我们通常使用mm来表示。(板书:毫米)那么,老师不仅想问了,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就请同学们给老师答案吧(投影展示一把直尺)介绍: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学度量意义就是1mm。希望同学们能体会一下1毫米的长度。


  教师借助班级内一些较为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体会1厘米=10毫米,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或者厚是接近1mm的。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枚五角硬币和一张公交卡,请6个人成为1个小组,同学们要测量这些物体的实际厚度。


  (学生6个人一小组进行合作测量。)


  师:你们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生:很短很短。


  生:要比厘米小好多。


  师:是的,它们的厚度都很接近1毫米。请小朋友们捏一捏,感受一下1毫米。


  (停留半分�让孩子感受。)


  师:拿出一张白纸捏一捏,这张纸的厚有1毫米吗?那么请小朋友们估算一下,估算一下多少张纸的厚度加起来是1mm。并且利用直尺进行集中测量,你估算得是不是符合实际?(课件呈现1毫米1毫米数的过程,数到10毫米暂停。)


  引导:我们可以说1厘米等于……?


  生:1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引导:再接着往下数1小格呢?再数1格呢?(课件呈现:接着数到15毫米。)


  现在同学们能告诉老师数学书的厚度了吗?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能用毫米作单位对什么进行测定


  (分6人小组自由讨论。)


  (3)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小组学习演示,并通过题目进行检验,第一组来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到现在,豆荚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了。(课件呈现豆荚老师的问题: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目测指导大概是多少,然后用尺子测量,和预测的很相近。


  师:接着选择第二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小组学习演示,并通过题目进行检验,第一组来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小朋友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支粉笔,根据橡皮的厚度和粉笔的长度利用合适度量单位,然后进行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橡皮厚度是1.5厘米,铅笔长度是14厘米


  生:橡皮长度3厘米。铅笔长度是12厘米


  三、教学反思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升级教学机制和教学策略,也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注重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思维。另外,教师也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的运用小组学习机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保证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由于数学是生活类的学习科目,特别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能遇到,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提升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索,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作者: 刘艺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