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UC论文网2020-12-15 10:06

摘要: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国家非常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初中历史教师应进一步挖掘并发展历史教育的独特之处,让其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培养出适应形势发展的有健全人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历史;应用  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其整个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国家非常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初中历史教师应进一步挖掘并发展历史教育的独特之处,让其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培养出适应形势发展的有健全人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历史;应用


  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其整个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积极的品德、力量及情感体验的学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精心挖掘历史素材,用丰富的史实,众多名人伟人的嘉言懿行来滋润学生心田,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心理。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呢?下面是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实践。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认识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历史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所有学生,教师要在自然或创设的情境中运用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对所有学生施以积极的、正向的教育,并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时,中国被迫与列强国家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很多时候都是李鸿章去签的,于是有很多学生就指责李鸿章是卖国贼、刽子手。教师要指引学生,不应该用消极的心理去评价李鸿章。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应一分为二,从多个角度进行评析,防止笼统化、简单化的主观判断。若要全面分析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具体分析。教师要用辩证的思维,积极的心态,给学生做具体的分析。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不可否认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灾难。他“将中国生计一网打尽”,所以“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人”的义愤是可以理解的,但义愤毕竟不能代替科学的历史分析。如若对当时的实际情形做些具体的考察,就会得出“其责任并不专在李鸿章一人”的结论。甲午战争时恰逢西太后六旬大寿,这个抱定“宁亡外夷,不给家奴”的清廷主宰者就选择从速和解了事,以免影响她的庆典。事实表明,这种“议和”的主谋者是西太后。同时,这次“议和”是在清政府全面战败的情况下进行的。新政府无论派谁为“议和”代表,都不可能改变战败受辱的事实。还有,经李鸿章之手签订的另一个卖国条约《辛丑条约》,也是由西太后一手造成的。所以说,这笔烂账不能通通算在他个人的头上,毕竟他也只是听命于清政府行事。


  由此可见,李鸿章对他的国家,即清政府,是十分忠心的。全面了解历史后,学生也逐渐了解了历史人物,并探索历史人物积极、发光之处,以下是一些学生代表的发言。


  学生A:他一生有30多年时间从事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洋务运动,他是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运动期间,他创办轮船招商局和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


  学生B:我国的纺织、开矿等工业,直到甲午战争前未被外国侵略者染指,李鸿章是有一份功劳的。


  学生C:洋务运动时期,正是由于他的苦心经营,才把北洋舰队建成当时最大的一支海军。虽然后来这支海军败于日本之手,但它在对外反侵略战争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学生D:李鸿章善于培养人才。人所共知,在洋务运动初期,国内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寥若晨星,但李鸿章却能“伯乐识马”,为国家选拔人才。


  ……


  最后,教师做了全面的归纳总结,纠正个别学生偏激的心理和行为。学生在总结历史人物积极方面的成就时,也引起了其他同学思想上的共鸣,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有助于开发学生积极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


  我们深谙中学生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重任,不仅要参与彼此之间知识能力的较量,还要发展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应进一步研究、发展历史学科教育的“隐藏”功能,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引导学生从消极中探索积极,直至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让学生懂得如何理性地将学习与生活中的消极进行转化,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有健全人格的接班人。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怀


  多媒体技术融计算、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了兴趣,就相当于有了促进学生主动分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


  例如,在讲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课时,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飞夺泸定桥”的短视频。在视频里,红四团官兵在漆黑的夜里,冒着雨,踩着泥水,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上的奇迹。泸定桥离水面好几丈高,现在桥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抽掉,只剩下铁链横空高悬。向桥下望去,会叫人心惊胆寒,急湍的河水,咆哮向前,掉下去将尸骨无存。但22名突击队员拿着短枪,背着马刀,拿着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学生专注地看着视频,听着伴曲《征服天堂》,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战斗的激烈与惊心动魄。在画、影、音的多重感官刺激下,伟大的红军战士坚定不移、迎难而上的身影,舍生忘死的精神震撼着学生的内心。


  长征虽已离我们远去,但那用数十万红军生命和鲜血书写的英雄史诗里,每一个字都闪烁震撼灵魂的光辉,每一行诗里都有一股力量沉淀在我们的民族血液中。有学生在发表感想时说到:“先辈在用鲜血教导我们,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应该积极地勇往直前。我更明白了生在和平中国的我们要积极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地完成每一件事,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可见,多媒体技术作为媒介为学生的情感品质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优化了學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扩大眼界,也优化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见,可听,易感知,易理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课外活动实践课更能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积极人格和积极力量的一条基本途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外活动实践课,去感知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去感受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积极的精神力量。


  例如,笔者曾带学生参观邓发烈士故居。在走出校门前,笔者先让学生参观我校邓发纪念中学的文化宣传栏。30米的文化宣传栏以各种图片、文字的形式给我们大体介绍了邓发个人英雄事迹。之后,我们来到了邓发烈士故居。笔者让第三小组的学生做解说员。解说员A给我们介绍了这座文物的来源。解说员B带领我们进屋,一边参观邓发烈士生平的相片及遗物,一边解说邓发的英雄事迹:“邓发是我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1926年夏,他带领香港海员大罢工,然后追随北伐军出征中原,并为队伍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1927年12月,邓发又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任第五区副指挥,指挥油业工人作战。1934年,邓发参加长征,他既负责指挥部队行军打仗,又要严防敌人的破袭”。解说员B指着墙上的一张相片——邓发双手交叉,威武地站在一个房子前。他说:“这时,邓发工作在新疆。他组织出版《新疆日报》。报纸的宣传工作使新疆各族人民受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教育,增强了其政治觉悟和抗日爱国热情……”


  这次活动课让学生亲眼目睹历史人物遗留下来的物品,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随着解说员的解说,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邓发所在时期的历史面貌和故事。它是一盏盏辉煌灿烂的文明之灯,指引学生寻求真理和光明。教师要指引学生充分肯定一个人的积极思想,借助无穷的信仰力量,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借此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的学生,一个思想上高风亮节的孩子,终能成大器,能沿着伟人的足迹一直走下去,造福国家,造福人类。所以说,积极心理学和历史学科社会实践课的完美结合,对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


  历史学科要与积极心理学结合,以达到育人的目的,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许多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出坚强的意志,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其爱国情怀。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