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医学检验论文 > 正文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UC论文网2020-12-16 09:59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醫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并制定相关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医学检验分析前出现误差的90例患者,分析其误差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处理对策。结果本研究选取的医学检验分析前出现误差的9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因采样造成分析前误差,占比为86.67%,其中采样前因素占比53.33%,采样中因素占比22.22%,采样后因素占比11.11%;有12例患者因仪器试剂造...

  摘要:目的分析醫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并制定相关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医学检验分析前出现误差的90例患者,分析其误差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处理对策。结果本研究选取的医学检验分析前出现误差的9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因采样造成分析前误差,占比为86.67%,其中采样前因素占比53.33%,采样中因素占比22.22%,采样后因素占比11.11%;有12例患者因仪器试剂造成分析前误差,占比为13.33%,其中仪器因素占比5.56%,试剂因素占比7.78%。结论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发生与采样前、中、后及仪器试剂使用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临床需采取针对性处理对策,从根本上避免分析前误差的出现,确保医学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216-01


  医学检验分析通常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3个阶段,而现阶段由于医院实验室对于分析中、分析后的检验质量较为重视,导致分析前误差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进而致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验结果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控制现已成为医院实验室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1-2]。有报道指出,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现已占据实验室检验分析误差的70%以上,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检查结果[3]。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发生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处理对策,旨在为医院实验室降低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医学检验分析前出现误差的90例患者,其中男、女分别有42例、48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8.10±9.25)岁。


  1.2方法与误差原因向造成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医师了解检验情况并查找患者的随访资料,然后给予综合归类分析,最终得出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发生原因,具体如下:(1)采样原因:本研究选取的医学检验分析前出现误差的9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因样本采集造成分析前误差,占比为86.67%(78/90),其原因涉及多个方面。①采样前:a饮食:一些患者不太了解空腹采血的意义,或是对空腹时间的把握不够标准,并隐瞒实情,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明显影响[4];同时,空腹前饮酒或采样前喝咖啡、浓茶或一些糖分较高的饮料等均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从根本上导致检验结果偏差;有20例患者因饮食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22.22%(20/90)。b药物:采样前药物、磁疗、化疗以及针灸等治疗方法会让医学检验无法分析出患者的真实健康状态,即上述疗法对于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遮蔽效果[5];同时,药物还可能会对患者机体产生毒副作用,不仅会影响到其心、肝、肾、肺等功能,还会严重影响血液中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水平;有13例患者因药物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14.44%(13/90)。c身心状态:由于采样前患者若伴紧张、担心及激动等情绪,将会造成其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直接影响血常规、激素、血糖以及乳糖等水平的检验结果;同时,患者在进行剧烈运动后身体过于劳累,会造成血液中乳酸、尿素及肌酐等水平上升,而碳酸氢根水平下降,若此时立即接受采样,将会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有13例患者因身心状态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14.44%(13/90)。d检验单核对:因核对检验单不仔细造成分析前误差属于低级错误,不但会影响临床诊治,还可能会引发医患纠纷,影响医院声誉,因此严格规范采样医师的医德与检验单核对流程是很有必要的;有2例患者因检验单核对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2.22%(2/90)。②采样中:a采样时间:采样时间通常在进食后12-16h或是早餐前,如果采样过早会造成血液中脂类、糖类、氨基酸及蛋白质等水平偏高,如果采样过晚则会造成上述指标偏低;有8例患者因药物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8.89%(8/90)。b采样部位:对于采样时正输液的患者,需选取其对侧肢体进行采样,主要是由于同侧肢体静脉内血液已被药液稀释,获得的检验结果不够准确;有6例患者因药物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6.67%(6/90)。c采样体位:因患者取站位时会对血液中血脂、白蛋白、ALT及胆固醇等大分子有机物浓度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增加不安全因素,所以采样时需指导患者取坐位;有6例患者因药物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6.67%(6/90)。d采样量:由于采样过多会造成样本浪费,而采样过少会造成样本检验结果产生偏差,同时若采样量不符合要求会造成样本和抗凝剂比例失衡,造成检验结果产生偏差[6];有3例患者因药物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3.33%(3/90)。③采样后:a运送:若样本运送时间较长或运动过程中受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可能会造成样本生化成分改变,运送时间较长会造成红细胞消耗部分能量、白细胞降解,易引发细菌感染,进而导致检验水平偏低;有3例患者因运送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3.33%(3/90)。b储存:样本储存期间会出现蒸发、代谢、光学变化及化学反应等,此类反应若持续时间较长或是程度较为严重将会导致检验结果偏差;有4例患者因药物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4.44%(4/90)。


  (2)仪器试剂原因:本研究选取的医学检验分析前出现误差的9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因样本采集造成分析前误差,占比为13.33%(12/90),其原因涉及仪器、试剂等原因。①仪器:检验人员未掌握好检验仪器的操作、性能及注意点等,导致检验结果偏差;有5例患者因仪器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5.56%(5/90)。②试剂:相同实验项目更换了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时,检验人员未按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导致检验结果偏差;有7例患者因仪器原因导致分析前误差,占比7.78%(7/90)。


  2处理对策


  (1)采样前:对患者仔细讲解采样过程与相关准备工作,在确认患者饮食、用药等方面后,且身心状态平稳后再进行样本采集;制定检验单核对流程与制度来规范检验单的核对工作。(2)采样中:仔细确认患者处于空腹状态,指导其取坐位休息10-15min后对其未输液侧进行采样,并按计划采集样本量。(3)采样后:制定规范的运送制度,及时送检,并明确规划样本储存环境。(4)规范仪器使用制度,要求检验人员需熟悉仪器性能、使用方法等,同时严格按试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总结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发生与采样前、中、后及仪器试剂使用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临床需采取针对性处理对策,从根本上避免分析前误差的出现,确保医学检验的准确性。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