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来源:UC论文网2021-06-09 09:01
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治疗中,采取中医食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本社区范围内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采用中医食疗法,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实验组50例,一组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食疗法。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治疗中,采取中医食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本社区范围内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采用中医食疗法,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实验组50例,一组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食疗法。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食疗法的效果显著,增强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有效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食疗法;糖尿病;临床效果
引言
糖尿病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之一,并且发病人数仍然在持续上涨中。针对糖尿病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慢性病治疗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旦发病往往意味着需要终身进行降糖治疗,再加上糖尿病集中于中老年群体,长期降糖治疗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同时容易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更容易引发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中医食疗法是以中药药性理论为基础,关注食物功能个性,并在遵循辩证治疗的原则下,辅以食物疗法增强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来达到控制患者血糖,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针对中医食疗法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GSAQrQbc1o2WjF8TQhpEUg==研究视野圈定于2型糖尿病患者,选取本社区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中医食疗法分组,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增加中医食疗法治疗的为实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包括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2.5±5.2)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8±2.4)年。实验组包括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3.1±4.8)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6±2.5)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生活指导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饮食疗法治疗。具体方法包括:首先,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中医辨证论治。对于上消型患者,选用玉米须茶饮,以干玉米须泡茶每日饮用,同时辅以绿豆汤等,清热润肺;对于中消型患者,选用萝卜汁,将白萝卜切块榨汁直接饮服,一日三次,每次约500ml;对于下消型患者,同样选用玉米须茶饮,同时辅以枸杞子泡茶,滋阴补肾。其次,为患者制定“饮食标尺”,根据食物升糖指数得出日常食品进入人体后形成血糖浓度上升速率和程度,由食物血糖指数高到低设计饮食标尺,为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控制糖分摄入提供依据。最后,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饮食教育指导,使患者了解日常食物的中医疗效,以及血糖生成水平,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物。
两组患者持续随访6个月,每月两次电话随访,一次上门随访。中医食疗法连续6个月。
1.3观察治疗
血糖水平控制: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析血糖水平控制效果。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量表(NHP)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量表共包括5各维度,分别为情感、睡眠、社会活动、身体活动以及精力。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反之评分越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水平
检测两组血糖指标,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5.85±0.51)mmol/L,餐后2h血糖(10.61±1.4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8±0.48)%,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8.05±1.35)mmol/L,餐后2h血糖(12.48±1.47)mmol/L,糖化血红蛋白(8.18±1.31)%。实验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组患者NHP量表各维度评分为情感(21.05±5.15)、睡眠(6.32±1.58)、社会活动(13.68±2.48)、身体活动(5.21±1.25)、精力(6.23±1.84),对照组患者NHP量表各维度评分分别为情感(30.15±6.51)、睡眠(8.98±2.15)、社會活动(18.67±2.22)、身体活动(8.21±1.68)、精力(8.57±1.42)。实验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医将糖尿病纳入“消渴”范畴,发病患者多表现出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中医角度看“消渴”致病机制具有复杂性,身体疲劳、心绪不佳等都可能引发消渴症。同时,糖尿病对于患者机体器官损害较大,如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非常容易引发多种脏器产生并发症,严重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糖尿病的终身血糖控制往往会让患者产生抗拒心理,用药依从性差,并且容易引发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中医食疗法治疗方式将日常饮食纳入到血糖控制中,遵循药食同源的原理,通过对患者进行辩证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同时通过为患者设计饮食标尺,对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使其在日常饮食中合理选择饮食,通过科学的饮食方案从根本上降低患者血糖升高,从而有效控制血糖。
本次研究中,增加中医食疗法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中医食疗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