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正文

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范式纷争:对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几点认识

来源:UC论文网2021-10-25 09:35

摘要:

  摘要:自管理学“诞生”之日起,人们对管理学的学科特性和研究对象、研究范式一直存在争议,形成了“管理理论的丛林”。研究对象的不统一,使管理学研究具有前范式特征。在进入一个位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后现代转向”时期,管理学学科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是走向统一,还是愈益疏远,妄下结论未时尚早,需要拭目以待。  关键词:管理学;学科属性;范式纷争  一、管理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管理思想的出现是管理实践的...

  摘要:自管理学“诞生”之日起,人们对管理学的学科特性和研究对象、研究范式一直存在争议,形成了“管理理论的丛林”。研究对象的不统一,使管理学研究具有前范式特征。在进入一个位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后现代转向”时期,管理学学科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是走向统一,还是愈益疏远,妄下结论未时尚早,需要拭目以待。


  关键词:管理学;学科属性;范式纷争


  一、管理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管理思想的出现是管理实践的产物。管理作为一种职能是奴隶制兴起的直接产物(肯尼迪·克洛克,2002)。较高一级的管理产生于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小詹姆斯·H·唐纳利,1982)。古罗马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利用等级原理和委任、授权办法,把罗马城扩展为一个前所未有的、组织效率很高的罗马帝国(罗珉,2003)。人类管理思想的演进标志着人类从最初的求得生存而产生的自觉意识经过历史的锤炼——成功和失败考验的螺旋式上升,最终成为人类社会前行的灯塔。人类管理思想的提炼大致经历六个过程:管理者的需要、思想价值、时间性、提高和展现(AddrejA.huczynski,1996)。


  把管理思想升华为一门科学,以此构建管理学学科大厦,是由发端于19世纪末现代工厂制度下的“泰罗科学主义”完成的。不同于经济学,管理学从一诞生就陷入到“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1961):人们对管理的职能、原理、方法甚至管理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解释。管理學尽管较经济学年轻,在其发展的一百多年里,管理学的发展与创新速度远远超出了其他社会学科。从科学管理的确立到人际关系学派发展,从“管理理论的丛林”到“管理理论丛林的再探”,从新人际关系学派的兴盛到新泰罗主义的回归,管理理论丝毫没有走向统一的迹象。早期哈罗德·孔茨把管理学理论概括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及数量学派等六大学派。海因茨·韦里克(1993)继续对管理理论丛林进行分类,随着“丛林”生态结构的变化,形成了11个有代表性的学派。Huczynski(1996)按照市场接受度、争论性、独特性、作者声望把管理学派分为马克思·韦伯为代表官位主义学派,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以法约尔、巴纳德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派,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以本尼斯、沙因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以德鲁克、彼特斯为代表的大师理论学派。


  二、管理学的学科属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三个根本要素,即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范畴)体系。研究对象是该学科的根本出发点,也代表了该学科的本质属性。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对象的方式与方法的学问,它是科学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人们用特定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特定的研究对象,便逐步形成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并借助词语以概念、范畴的形式加以表述。当用来进行理论思维的概念、范畴积累起来,形成认识或解释对象的理论体系之后,便标志着这一门科学走向了成熟。而管理理论的分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管理”至少存在三个不同的理解。管理科学主义认为管理就是组织在即定资源约束下如何通过优化配置以实现的目标。人际关系学派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过程学派的视角,认为管理就是从计划到控制的循环过程,即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执行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若干活动。系统学派认为,管理是将多变的客观环境(宏观、中观、微观)视为一个复杂系统,为有效地实现系统目标(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提高效率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而激活人的智力,优化配置系统中各种资源,并改变资源产出的一系列决策、措施、办法。概括起来,上述认识最根本的分歧点在于管理学的人本主义主张和科学主义主张。也有人认为二者各有侧重分别形成管理学学科和管理科学学科。事实上二者有明显的“鸿沟”,但也不是截然分离的,二者的关系就像并行的两个车轮,在管理学科的发展中,二者永远无法交融,但也永远无法分离。弥合二者的鸿沟的努力一直在进行。这里以席酉民的和谐管理理论为代表。和谐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现实基础在于“理”,形式在“管”,“管”必须从“理”来实现。席酉民提出,管理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用优化思路解决客观科学的一面,用不确定的思路解决主观情感的一面,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动作用,实现整体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人们对管理的对象或内容也还存在不同意见。管理学很多概念无论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分类方式合标准也不相同。从营运职能看,尽管营运职能的决策过程都包含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过程,但是它们的内容是截然不同的。正如学者芮明杰批评的那样,把管理限定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错误的,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是有效资源整合的手段和方法,他们本身并不是管理。为了调和矛盾,学者们把上述对象称为广义的管理学研究对象,把管理科学的内容也囊括进去了。狭义的研究对象则限定为管理的过程或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R·波普尔指出,科学方法是由科学目标决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只相对于具体目的才有意义。克莱默(1975)认为,管理思想来自于归纳和演绎推理,它是一个应用于相当广泛的情境的系统化的知识。不少管理实践都是建立在传统方法和理论基础上的,而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泰罗的思想上。


  三、管理学的范式纷争


  范式(Paradigm)理论最初是由库恩(1968)提出的,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当一门学科的知识处在一个范式的指导下时,这门学科就处在“常态科学”(Normalscience)时期。在范式的指导下,科学家们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积累知识。但随着研究的进步,必然会出现常态科学的范式所不能解释的“异例”(Anomaly)。当异例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知识危机(Crisis)。后者将迫使科学家们去寻求另外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定律、概念、假设、价值、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范例出现,科学就发生了一场革命(Revelution),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形成了。


  把管理学理论范式分为追求使管理更有效率的科学主义范式和追求使管理更加人性的人本主义范式,这种分类方法的突出意义是强调管理学理论范式追求的目标。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者泰罗信奉的哲学,就是“科学理性主义”或“工具理性主义”。他第一个把科学方法运用于管理当中。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成“经济人”,认为追求经济利益是人的理性的主要表现。它强调通过劳资协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小的付出使劳资双方得到最大的利益。行为主义学派通过霍桑试验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突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经济人”的基本假设和从物的因素上转向“社会人”的基本假设和人的因素上。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HumanRelationsTheory)通过对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的揭示,对古典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式维度作了四个方向的拓展(罗珉,2001):单个行为主体的社会性;人是社会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Relations)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首要因素;组织是人们希望实现自导、自治、自我负责和自我实现的场所;群体(Group)总是通过建立他们的价值观和规范来控制人们的行为。其蕴涵的理论假设是,组织善待员工,员工会改进工作态度,并不断增加满意度和承诺感,这种态度会影响行为,反过来促进组织绩效的改善。如果按照库恩的范式革命学说,在两个范式之间,存在四个阶段:范式Ⅰ→常态科学→异例→危机→革命→范式Ⅱ。这里的常态科学是指在范式I指引下积累的知识;异例是指范式I不能解释的新现象;危机是指范式I从根本上受到怀疑;革命是指范式I全面崩溃。人本主义取代科学主义如果是一场革命的化,那么将是一个新的范式的诞生。在无法调和劳资纠纷时,泰罗主义学说出现了异例,但是说泰罗主义出现了危机,是不符合管理思想史实。Huczynski指出,人际关系学派从未偏离过泰罗主义的思想范畴。正如梅奥(1924,1925)在对霍桑研究报告的解释中看出:工厂内友好宽松的管理氛围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尽管这种因果关系可能逆转(生产的高效率会使管理气氛宽松),管理者仍然能够看到他期待的东西。人际学派的动机思想强调管理刺激和控制、非正式群体的社会作用力、社会满意度和产量定额等因素的重要性。梅奥给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通过咨询和领导技术重建人与社会平衡的新模式。事实上,人际关系学派倡导加强了管理者的中心地位。而管理者的中心主义恰恰是肯尼迪·克洛克认为导致管理终结(ManagementEnding)的元凶。因此,割裂不同学派的历史联系性是错误的。正如罗珉(2005)所指出的那样: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从管理学诞生开始,一直主导着管理学的发展。它们都是管理学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都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总结


  总而言之,管理思想家们所选择的众多路径、取向或“范式”,是可以兼容、互济的。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相互间应当宽容、共处。对因理论和方法不同而出现的“分歧”,不必急于达成“一律”。管理学研究不断涌现新的“范式”和多种“范式”并存,管理学界出现不同的流派或“学派”,是管理学走出“丛林”的征兆,也是有利于管理理论研究繁盛的好事。

核心期刊推荐